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大肠癌的应用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19-09-26 10:12: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大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居高不下,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位居世界恶性肿瘤第3位⑻。据《中 国大肠癌流行病学及其预防和筛查白皮书》统计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持续增长,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水平。大肠癌早期治疗效果 好,晩期治疗效果则相对较差。但目前我国临床上大肠癌早期确诊的比例仅为5%10%, 60%70%的大肠癌患者被发现时已是n期或晩期⑴。 目前手术切除仍是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腹腔内游离癌细胞是发生腹腔内种植与转移的主要因素[2,11]。进展期大肠癌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 都有发生种植转移的可能,因此如何行之有效的抑制大肠癌的腹腔种植、转移则成为改善患者预后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国际肿瘤 学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策略即肿瘤减灭术(CRS) +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HIPEC))。研究表明[3-5] 该方法可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种植转移,同时与术后静脉化疗联用可大大改善患者预后,疗效显著。现在我国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已经逐步 开展,为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在中国更好的发展与推广提供依据,现进行综述。

关键词:大肠癌;腹腔;局部热灌注;静脉化疗;综述

本文引用格式:马骁尧,徐志权,顾海涛,等.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大肠癌的应用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 摘,2019,19(30):151-152.
 
1 HIPE C联合静脉化疗的原理及作用机制

1.1高温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


         高温对肿瘤细胞的灭杀作用其基本原理是正常细胞与肿瘤 细胞的热阈值不同,正常细胞能够耐受47Y的高温,而多数的肿 瘤细胞一般于40-43Y便开始死亡,其主要的机制是因为:(1) 正常细胞散热能力较肿瘤细胞更好,在持续高温的作用下正常 细胞仍可充分散热保持正常的血液循环而肿瘤细胞则已造成不 可逆损害;(2)高温可使肿瘤细胞膜蛋白质变性,从而抑制肿瘤 细胞的DNA复制、RNA与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 胞的作用。

1.2高温联合化疗药物在腹腔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

        腹腔内残存的游离肿瘤细胞是发生肿瘤腹腔种植转移的重 要因素;而高温可增加化疗药物对于腹腔游离肿瘤细胞的杀灭 作用。具体机制如下:(1)某些化疗药物在高温下具有更高的细 胞毒作用,如顺铂;(2 )高温提高了肿瘤细胞渗透性,而化疗药物 充满腹腔,既增大了与肿瘤细胞接触的概率同时也使腹腔内化 疗药物浓度相对较高,更易进入肿瘤细胞内起到杀灭肿瘤细胞 的作用;3)化疗对富氧细胞敏感性高,而热疗对乏氧细胞敏感 性高,化疗与热疗协同作用两种细胞均达到杀伤效果;(4)腹腔 内灌注的化疗药物是循环流动的液体,可减少无法接触到肿瘤 细胞的可能性,同时因为其循环流动的机制,可以从腹腔中清除 出术后残余的较小癌组织。

1.3 HIPEC联合静脉化疗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

        (1)腹腔化疗能够在腹腔内、门静脉血和肝脏提供一种恒定 持久的高浓度抗癌药;腹膜的血浆屏障能够使得高浓度化疗药 在患者腹腔中存在较长的时间,对残留的癌细胞起到了一定的 杀灭作用;(2)静脉化疗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当应用静脉化 疗时,抗癌药物在腹腔局部和肝脏的浓度低,在体内的代谢比较 快,因此容易产生耐药性。与腹腔化疗相结合,可以起到互补的 作用,增强化疗的效果。

2 HIPE C联合静脉化疗的安全性

2.1腹腔感染率


         对于大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残留于腹腔的坏死组织是腹腔感 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肿瘤手术的无瘤原则,肉眼所见肿瘤需 全部切除,但以往残留在腹腔内的肉眼不可见癌细胞只能使用 大量生理盐水术中冲洗,还是有部分概率会造成癌细胞的残留, 而腹腔热灌注化疗持续的循环则会将微小癌细胞带出腹腔,达 到更加彻底的冲洗作用。吴炜[18]将53例患者分为热灌注组28 例、对照组25例。术后予以热灌注组HIPEC联合静脉化疗,对 照组仅予以静脉化疗的方式,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研究 发现热灌注组腹腔感染、腹腔转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 计学差异。故HIPEC联合静脉化疗的腹腔感染率明显低于单纯 静脉化疗组,故更加安全可靠。

2.2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反应、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对于进行化疗治疗的病人而言,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反 应及肝功能异常的不良反映一直是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故 HIPEC联合静脉化疗是否会增加上述不良反应则成为考量其安 全性不可避免的方式。许强[19]将进展期胃癌患者48例作为研 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进行基础静脉化疗与 HIPEC联合静脉化疗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对 照组出现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反应、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率为 12.5%,明显高于治疗组的4.2%,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综上不难看出HIPEC联合静脉化疗较单纯静脉化疗更加安 全可靠,是值得推广的。

\
 
3 HIPE C联合静脉化疗在进展期大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龙裔宁⑸在回顾性分析中将64例中晚期结直肠术后癌患 者随机分为HIPEC联合静脉化疗组34例和单纯静脉化疗组30 例。HIPEC联合静脉化疗为实验组,单纯静脉化疗为对照组。 患者在全身静脉化疗基础上加用HIPEC,经腹腔镜穿刺孔在膈 下、脾窝及盆腔共放置4条硅胶灌注管,其中盆位放置2条,进行 腹腔灌注化疗(灌注液为0.9%氯化钠注射液3000mL+氟尿嘧 啶2g,灌注速度设定在100800ml/min,灌注温度设定为43 ^, 灌注时间为1小时,灌注频率为1次/2天,连续灌注3次),灌 注后放置引流管。实验组与对照组静脉化疗方案一致,为腹腔 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2周开始全身静脉化疗。化疗方案:第1 天予患者奥沙利铂200mg/m2;第1 ~5天予患者5-FU 400mg/m2 及亚叶酸钙300mg/m2,化疗结束隔3周后再行下1周期化疗,共 6个周期。实验组患者临床有效率88.2%高于对照组的66.7%, 且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骨髓抑制、术后进食时间与排气时间 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王志伟⑶将76例结直肠癌合并腹膜转 移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一 般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使用灌注化疗液3000ml(含顺 铂100mg+氟尿嘧啶1.0g)注入BR-TRG- I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 系统中加热至43.0Y,通过BR-TRG- I型一次性医疗专用循环 管路注入腹腔,实现持续热灌注治疗。灌注温度维持在43Y,时 间约为60min,灌注速度均为200ml/min,行三次灌注化疗后按 照专家共识[7]行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方案(FOLFOX4)的静 脉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1、3、5月血清肿瘤标 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水平,术后辅助化疗及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术前、术后2周,两组患者 血清CEA、CA199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1、3、5月两组的血清 CEA、CA19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成光辉[4] 将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7例。对照组单纯予以静脉化疗,方案为:亚叶酸钙200mg/ m2,静脉滴注2h,随后5-氟尿嘧啶400mg/m2,静注,再接5-氟 尿嘧400mg/m2,静脉持续输注22h,连续2d,奥沙利铂120mg/m2静脉滴注Id,每3周一个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腹腔灌 注化疗,给予腹腔内灌入43 Y温盐水,注入顺钳75mg/m2,地塞 米松10mg及利多卡因200mgo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 应情况,经3年随访后,根据《结直肠NNCN治疗指南》评价患者 临床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患者生存率,复发率及转移率,做对比分 析。观察组恶心、呕吐、周围神经毒性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与对 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观察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年 复发率及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HIPEC联合静脉化疗的实施方法

4.1 HIPEC联合静脉化疗引流管留置方法与时间


        HIPEC联合静脉化疗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已经在我国 临床应用取得了可观的疗效在国外的各种研究中也取得 了不错的效果[12]o关于施行HIPEC的腹腔引流管的放置,不管 是腹腔镜手术或者是传统开腹手术亦或是B超引导下放置引流 管都是可行的。但患者术中即可对患者施行留置引流管操作, 且同手术同时进行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故此推 荐使用术中留置引流管的操作。灌注管一般为4根,左侧膈下、 肝肾隐窝及两侧盆底各1根,以进水管靠近肿瘤附近,出水管远 离肿瘤为宜。众所周知,腹腔手术后3-5天内会在腹腔内形成 粘连,不利于灌注化疗药物在腹腔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且粘连 形成后容易于腹腔内阻塞术中留置的引流管。同时术后微小癌 灶与肿瘤细胞自肿瘤组织处脱离,术中分离粘连过程中,微小的 癌灶与肿瘤细胞极可能依附于腹膜造成肿瘤种植。且原发肿瘤 切除后,24h残留癌细胞增殖动力学发生变化,残留GO期癌细胞 进入增殖期,残留癌细胞3d后增殖速度减缓,1周后恢复到术前 水平贋。故应当于术后1周内施行HIPECo

4.2 HIPEC联合静脉化疗药物选择

         HIPEC的药物选择除了与原发疾病种类有关外,还需要关 注化疗药物本身特性,如药物对腹腔肿瘤的穿透力较强、腹膜吸 收率较低、43丁热疗有协同作用且腹膜刺激性小等。使化疗药 物在腹腔中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故针对结大肠癌使用对其更 加敏感且对腹膜刺激较小的化疗药物为宜即:奥沙利钳、顺钳和 丝裂霉素等明。药物剂量目前参照静脉用量。灌注液的选择 需考虑到药物属性,一般为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但奥沙利钳与 国产卡钳需用5%葡萄糖液,以避免药效不稳,在使用葡萄糖作 为灌注液时需监测患者血糖变化。HIPEC的容量一般为3000- 5000ml,常用灌注温度为43Y,流量为300〜600ml/min,灌注时 间lh。同时根据术后活检确定患者肿瘤分期根据《结直肠癌 NNCN治疗指南》施行相应的静脉化疗方案。

5 HIPEC联合静脉化疗的禁忌症

       HIPEC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化疗药物于腹腔内反复循环冲洗 使腹腔内药物浓度高于细胞内使化疗药物能充分吸收,同时可 以利用流动产生的动能将微小的癌灶与游离肿瘤细胞自腹腔内 带出。所以其主要禁忌症如下:(1 )腹腔内存在广泛粘连的患者; (2 )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3 )肠梗阻患者; (4)生命体征不平稳及恶病质患者;(5 )骨髓抑制明显患者;(6 ) 吻合口存在水肿、缺血等愈合不良因素。而静脉化疗则无明显 禁忌症,仅骨髓抑制严重或生命体征不明显及恶病质患者。故 HIPEC联合静脉化疗禁忌症如上。

6总结

       长期以来大肠癌术后腹腔内肿瘤细胞或微小癌灶的种植转 移或远处转移是导致患者术后预后不佳、临床治愈率低的重要原 因,一直是困扰着国内外临床工作者们的难题。自从1970年美 国癌症研究所用小容量化疗液腹腔治疗晚期卵巢腹水、国家肿 瘤学提出了肿瘤减灭术(CRS ) +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HIPEC)并辅以静脉化疗后,这个问 题得到了大大的改善,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现在HIPEC联合静脉化疗已经作为大肠癌术后的辅助治疗被国 内外医疗工作者广泛应用[2°-21]o对于大肠癌术后患者的治疗, 予以HIPEC同时联合静脉化疗并辅以升白针、利尿剂等可大大 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临床治愈率。故予以大肠癌患者术后 HIPEC联合静脉化疗,临床上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法安全 有效,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15'17],值得大力推广。

\

 
参考文献

[1] 王振军,付李缘.大肠癌筛查共识与争议[)]•临床外科杂 志,2018,26(10):721-723.
[2] Melissa Ching Ching Teo,Grace Hwei Ching Tan,Cindy Lim,Claramae Shulyn Chia,Chee Kian Th.am,Khee-Chee Soo. Colorectal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treated with cytoreductive surgery and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The experience of a tertiary Asian center [J], Asian Journal of Surgery,2015,38(2).
[3] 王志伟,易娜,杨慧,等.围术期腹腔热灌注治疗大肠癌合并腹膜转移 效果观察[J].人民军医,2017,60(05):474-476+485.
[4] 成光辉,梁忠平,曾军.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 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皿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05):1046-1047.
[5] 龙裔宁,耶祖立,陈寅波.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结直肠 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浙江创伤外科,2017,22(03):492-493.
[6] 赵海平,欧阳晓晖,孟兴凯.胃癌根治术中腹腔温热化疗结合MMC- CH疗效评价皿中国肿瘤临床,2006(02):84-86.
[7] 张忠涛,蔡军.结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诊疗模式专家共识[)].中 国实用外科杂志,2017,37(01):44-45.
[8] Torte LA, Bray F, Siegel RL, 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2[J].CA Cancer J Clin,2015,65⑵:87-108.
[9] 韦世壮,刘锦新,冯关荣,等.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的临床研究皿.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240:611-614.
[10] 束永前,刘凌翔,刘平,等.5-FU/LV+L-OHP方案静脉及腹腔 热灌注化疗对T4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对比观察[)].实用癌症杂 志,2005,20(3):282-285.
[11] Deraco M, Laterza B, Kusamura S, et al.Updated treatment of peritoneal carcinomas :a review [J] .Minerva Chir,2007,62(6):459-476.
[12] Verwaal VJ, Van RS, Witkamp A, et al.Long-term survival of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of colorectal origin [J], Ann Surg Oncol,2005,12(l):65-71.
[13] Fisher B, Gunduz N, Saffer EA.Influence of the interval between primary tumor removal and chemotherapy on kinetics and growth of metastases [J]. Cancer Res,1983,43(4):1488-1492.
[14]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叮消化肿瘤杂志(电 子版),2016,8(03):125-129.
[15] 丁金峰.腹腔热灌注化疗结合免疫治疗机治疗恶性腹水临床观察[J]. 临床医学,2012,32(11):61-62.
[16] 苏文.腹腔灌注化疗治疗晩期胃癌合并恶性腹水的临床观察[)].现代 诊断与治疗,2017,28(15):2899-2900.
[17] 魏海梁,李京涛,周军.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 陕西医学杂志,2015,44(8):1055-1057.
[18] 吴炜,王化恺,张勇,等.腹腔恶性肿瘤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安全性和 疗效的临床观察皿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09):990-992.
[19] 许强.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评价[)].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03):417-418.
[20] Baratti D, Kusamura S, lusco D, et al.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HIPEC) at the Time of Primary Curative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at High Risk for Metachronous Peritoneal Metastases[]r|.Ann Surg Oncol,2017,24(1):167-175.
[21] Lin EK, Hsieh MC, Chen CH, et al.Outcomes of cytoreductive surgery and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for colorectal cancer with peritoneal metastasis [J] .Medicine (Baltimore) ,2016,95(52):e55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25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