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延续护理对青光眼患者临床效果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9-09-24 14:18: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延续护理对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2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延续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生存质量。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青光眼致盲率和发作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自理能力等生活质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延续护理的方法对青光眼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延续护理;青光眼;临床效果;生存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杨丽梅.延续护理对青光眼患者临床效果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7):81,88.

0引言

青光眼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是由于持续性的眼内压增高,造成视乳头凹陷,从而导致出现视野缺损的病症。患者通常具有视野缓慢性缺损、视神经萎缩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可能造成患者失明。近年来,青光眼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因而对青光眼的治疗及护理就显得更为重要。

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和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后,应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相比于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延续护理能够更有效地提升患者临床效果和生存质量,因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延续护理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24例,其中男性患者73例,女性患者51例,随机分为观
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2例,年龄39-73岁,平均年龄为(57.1±2.3)岁;对照组患者62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为(59.1±2.4)岁。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青光眼的诊断标准。

所选患者中,不包括合并其他全身系统疾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其他眼科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病程、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入组。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定期复诊、遵医嘱用药等,降低青光眼患者受到相关诱因的影响。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护理,在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随访,对患者进行认知护理、心理护理、行为护理等。

①通过举办健康讲座等方式,对青光眼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其加深对青光眼疾病知识的了解,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这对于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十分重要[1]。

②通过定期电话回访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以及内心顾虑,通过叮嘱、暗示等方式,帮助患者排解不良的心理情绪,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对患者的身心情况加以了解,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及健康指导,消除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树立治疗信心。

③教会患者监测眼压的方法,嘱咐患者对眼压进行日常监测和记录,遵医嘱按时按量进行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及行为习惯,加强对眼部的保护[2]。

\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生存质量。其中临床效果从致盲率以及发作率方面进行评定,生活质量从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进行评定。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以例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青光眼致盲率、发作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经过统计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好,生活自理能力强的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3讨论

在眼科临床上,青光眼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容易造成患者失明,对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影响很大[3]。

青光眼的发病主要是眼内压力持续性或间断性升高,从而造成眼部病变[4]。根据青光眼患者不同的眼内压升高原因,其临床表现和症状也各不相同。持续性高压眼将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视功能和眼球组织,造成视野缩小、视力下降等情况,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和护理,将可能造成患者视野的全部消失,甚至致盲失明[5]。

因此,对于青光眼患者,应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同时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帮助青光眼患者更快地康复痊愈。
在以往的青光眼患者护理中,大都是在住院期间实施的,待患者出院后,护理服务也就停止[6]。

虽然在住院期间能够解决患者的大多数健康问题,但是在出院后,由于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掌握,患者难免会存在一定的疑虑和困惑,从而阻碍了患者出院后的康复,使得患者治疗后的青光眼发作率较高,并且有较高的致盲风险[7]。

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和生存质量,在患者出院后,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延续护理作为整体护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患者住院期间护理服务的延续,能够让患者在出院后的特殊恢复期,得到有效的护理干预,通过认知护理、心理护理、行为护理等延续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和生存质量,对于患者预后情况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8]。

经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采用延续护理的模式,术后的青光眼致盲率、发作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睡眠质量好的概率和生活自理能力强的概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这说明延续护理在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青光眼作为较为常见的眼科临床疾病,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对于青光眼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延续护理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和生存质量,促进疾病预后,降低致盲率以及发作率,该护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珍青,闫芳,董艳红.优质护理对肿瘤晚期患者疼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7(18):154-156.
[2]毛翠娟,蔡丹丹.延续护理对青光眼患者临床疗效和遵医行为的影响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09):1129-1130.
[3]陈慧琴.延续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术后患者院外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8):143.
[4]王健.延续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8):207.
[5]葛述杰,高晓岩,姜小燕.青光眼患者护理中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0):3-4.
[6]赵芹.延续护理对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05):106.
[7]黄伊凤.探讨延续护理对青光眼患者临床效果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8):35.
[8]张瑾,赵益,胡文静.对青光眼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对其生活质量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1):245-2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19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