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瘫儿童吞咽障碍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09-21 16:58: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脑瘫儿童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吞咽功能训练联合治疗对其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以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所选时间为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所选例数为100例,中心随机化法分组,对照组行吞咽功能训练,实验组行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吞咽功能训练联合治疗,分析2组脑瘫患儿治疗的结果。

结果实验组脑瘫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2组治疗后的吞咽功能障碍级别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吞咽功能障碍级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瘫患儿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吞咽训练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其吞咽功能,促进其生存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脑瘫儿童;吞咽障碍

本文引用格式:刘小芹.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瘫儿童吞咽障碍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7):105-106.

0引言

口面部相关神经肌肉运动功能出现障碍,是引发脑瘫患儿吞咽障碍的原因,在脑瘫患儿中,70%左右者会出现吞咽障碍,表现为食管期、咽期、口腔期功能缺陷[1]。

吞咽障碍不仅可使得患儿进食困难,且可出现饮水反呛,较易发生气道梗阻、脱水、营养缺乏、吸入性肺炎、窒息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2],同时,可引发患儿出现构音障碍,对其语言发展造成影响。

因此,为脑瘫患儿实施有效治疗来对其吞咽障碍改善十分必要。本研究主要对脑瘫儿童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吞咽功能训练联合治疗对其吞咽障碍的影响作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以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所选时间为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所选例数为100例,中心随机化法分组。
纳入标准:a:确诊存在脑瘫;b:存在吞咽困难、喂养困难等表现;c:DDS(吞咽障碍调查)结果为轻度以上;c:Gesell测试,其非运动功能区发育商在60以上;d: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a:存在造血系统、肝肾心障碍者;b:消化道解剖结构异常:如咽喉部畸形者;c:行为异常、癫痫发作史者;d:拒绝参与本研究者。

实验组(n=50)中,其年龄均值为(3.81±1.13)岁,发育商均值为(82.17±7.04)岁,其中男32例,女18例。
对照组(n=50)中,其年龄均值为(3.77±1.20)岁,发育商均值为(81.86±6.89)岁,其中男30例,女20例。
2组脑瘫患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吞咽功能训练,主要包括口腔运动功能训练、感官刺激。感官刺激:通过棉签、手指对患儿口腔内外实施触觉刺激,采用蘸冰水的棉签对患儿咽喉壁、舌根、腭部实施冷刺激;通过不同味道的棉棒刺激患儿的舌部,进行味觉的刺激;口腔运动功能训练:以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颏、唇、舌等肌肉的训练,并训练其屏气-发声运动。

实验组行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吞咽功能训练联合治疗,其吞咽功能训练措施与对照组一致。神经肌肉电刺激:采用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为患儿实施治疗,常规对颈部皮肤消毒,在舌骨上方放置第1电极,紧挨第1电极部位对第2电极放置,将其置于患儿甲状上切迹上方,根据第1、第2电极,等距离对第3电极、第4电极放置,固定脉冲强度为2-15mA,脉宽设置为300ms,脉冲频率设置为80Hz,每天治疗1次,每次时间为30min,在患儿存在吞咽动作时,或主诉喉部存在挤压感、捏起感,则表示刺激有效。2组均治疗8周。

\
 
1.3观察指标

对2组脑瘫患儿治疗的疗效、吞咽功能障碍情况作观察分析。

疗效分析:治愈:患儿不存在吞咽困难,其饮水试验为1级;显效:患儿的吞咽困难症状改善明显,饮水试验提高2级以上;有效:患儿的吞咽困难症状有所改善,其饮水试验提高1级;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以有效率、显效率、治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吞咽功能障碍:以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将吞咽功能分为5级,即:1级(优),5s内可将30ml温开水一次饮完,无呛咳;2级(良),5s内将温开水分2次饮完水,无呛咳;3级(中),5s内能一次饮完水,但有呛咳;4级(可),分2次及以上饮完水,存在呛咳;5级(差),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

1.4数据分析

SPSS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疗效比较

实验组脑瘫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如表1。

\
 
2.22组吞咽功能障碍比较

2组治疗后的吞咽功能障碍级别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吞咽功能障碍级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
 
3讨论

作业治疗和运动治疗是目前对脑瘫患儿治疗的主要方法,而同时存在吞咽障碍的患儿,为其实施治疗,主要是通过口腔运动功能训练和感官刺激干预,其可将患儿咽部、软腭的敏感性提高,对其吞咽中的相关神经肌肉活动存在的反应性改善[3,4],但是单纯实施口腔运动功能训练和感官刺激干预,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本研究显示,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联合治疗的实验组脑瘫患儿,其治疗的总有效率较仅吞咽功能训练的对照组高;

2组治疗后的吞咽功能障碍级别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吞咽功能障碍级别低于对照组。表明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其吞咽功能障碍情况。

神经肌肉电刺激,其能够以低频脉冲电流对运动神经轴突作用,使得轴突壁出现去极化,对动作电位产生,并将其传递至患儿的轴突末梢,使得肌肉收缩[5],且可对相关潜在通路开放和激活,对神经反馈回路建立,使得神经系统重建于相关的区域[6]。

神经肌肉电刺激,可对外周运动神经刺激,来激活肌肉,强化无力的相关肌肉,提高运动控制能力,以此对吞咽肌肉的协调性、耐力、力量改善 [7,8],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应用于脑瘫患儿中,可将其治疗的效果提高,对其吞咽功能障碍改善。

参考文献

[1]韦斌垣 , 唐芳芳 , 韦艳燕,等 . 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伴
吞咽障碍脑瘫儿童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5):2284-2285,2288.
[2]涂博,张红梅,宋高飞,等.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系统康复锻炼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分析[J].安徽医药,2016,20(4):754-755.
[3]柳燕.针刺配合口腔功能训练对30例脑瘫流涎症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7):59-59,63.
[4]曾惠英,余小塘,张宗红,等.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瘫儿童吞咽障碍的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1):21-23.
[5]逯霞,艾克拜尔·哈里克,许健,等.肌电图仪经皮神经肌肉定位定量电刺激对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9):51-54.
[6]孔艳英,刘丽伟,李馨,等.功能性电刺激对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6):4570-4572.
[7]黄幼平,林吕,郭绮琪,等.功能性电刺激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J].临床医学,2018,38(11):46-48.
[8]代洋洋,李晓捷,范艳萍,等.智能助行模式功能性电刺激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研究[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17):1316-13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17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