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析脊柱核心稳定训练在胸腰椎骨折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实施前瞻性实验,以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脊柱核心稳定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胸腰背部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康复效果,并进行统计学软件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康复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0.0%(P<0.05)。
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康复护理中实施脊柱核心稳定训练,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胸腰背部功能的恢复,提高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脊柱核心稳定训练;胸腰椎骨折;康复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关淼.胸腰椎骨折患者康复护理中脊柱核心稳定训练的价值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288-289.
0引言
胸腰椎骨折是最为常见的脊柱损伤,是由于外力(车祸、高处坠落伤、滑倒等)造成胸腰椎骨质连续性破坏,多数合并神经功能损伤或其他脏器损伤,给治疗带来困难。
骨折程度不同,其治疗方式也有所差异,病情较为轻微者多采用保守治疗(外固定或卧床休息),而病情严重者则需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虽然可以早起、有效的改善骨折情况及并发症情况,但术后的恢复直接影响患者的功能及康复效果。
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常规康复护理,但效果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1]。我院将脊柱核心稳定训练应用于胸腰椎骨折康复护理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经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前瞻性实验,以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为病例选取时间段,以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简单随机化方法进行分组,分别记录为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
研究组男、女分别为28例、12例,年龄45-69岁,平均(56.3±3.4)岁;骨折原因:车祸伤17例、坠落伤11例、砸伤9例、其他3例;骨折类型:胸椎骨折、腰椎骨折分别23例、17例;骨折部位:T11、T12、L1、L2、L3分别7例、15例、12例、5例、1例。
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6例、14例,年龄43-71岁,平均(57.6±4.1)岁;骨折原因:车祸伤16例、坠落伤12例、砸伤8例、其他4例;骨折类型:胸椎骨折、腰椎骨折分别21例、19例;骨折部位:T11、T12、L1、L2、L3分别6例、17例、11例、4例、2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具有同质性(P>0.05)。
1.2纳入、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胸腰椎骨折;②均符合手术指证;③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疾病;②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③合并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者;④依从性差者;⑤中途退出研究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具体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及术后腰背肌功能锻炼(①五点支撑法:平卧于硬板床,以双脚、双肘及头作为支撑,尽量抬高臀部。
②飞燕点水:俯卧位于硬板床,手臂紧贴两侧身体、并伸直,双腿保持伸直状态,呈“飞燕式”动作。训练时间可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自5s开始逐渐开始增加时间及肌肉力量)。
1.3.2研究组: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脊柱核心稳定训练。常规康复护理内容同对照组。脊柱核心稳定训练方法依据Latham等[2]进行实施:①利用悬吊运动训练脊柱周围深层小肌肉;②逐渐增加肌肉持续收缩时间;③动、静态时,力量与协调性锻炼。
1.3.3两组患者均持续为2个月。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胸腰背部功能及康复效果。
①疼痛情况: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3]评价胸腰椎的疼痛情况,分数为0-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
②胸腰背部功能: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4]评价胸腰背部功能状况,主要包括疼痛、生活自理、提物、行走、坐、站立、睡眠、性、社会活动及旅行10个方面(10个问题),每个问题6个选项,得分0-5分,计分方法=实际得分/50×100%。ODI指数越高,功能障碍越严重。
③康复效果:以临床症状(疼痛)、影像学结果及胸腰椎功能综合评定康复效果,具体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疼痛明显改善,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骨折愈合良好,胸腰椎功能恢复70%以上;有效:疼痛有所改善,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骨折愈合尚可,胸腰椎功能恢复40%以上;无效:不能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数据,n(%)描述计数资料,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s)描述计量资料,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情况。干预前VAS评分,研究组(6.8±1.3)分,对照组(7.1±1.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2,P=0.143);干预后VAS评分,研究组(0.8±0.2)分低于对照组(2.3±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17,P=0.000)。
2.2腰椎功能。干预前ODI指数,研究组(72.6±6.5)分,对照组(70.8±5.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7,P=0.099);干预后ODI指数,研究组(32.5±4.7)分低于对照组(56.9±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33,P=0.000)。
2.3康复效果。研究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3例、16例、1例,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8例、14例、8例,研究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χ2=6.13,P=0.013)。
3讨论
脊柱是由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的,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及脊髓、维持运动的功能,其上承托颅骨、下接髋骨、中附肋骨,且有神经、肌肉穿行、附着,一旦发生骨折,则可能因牵拉损伤脊髓或神经,出现病理性疼痛。近年来,随着建筑业、交通业的迅猛发展,导致高能量损伤的发生逐年上升。胸腰椎骨折主要是由于高能量损伤造成的,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但术后生活方式的改变、手术本身等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严重的影响。且术后胸腰椎伸屈肌群影响胸腰椎稳定性,导致预后不佳。
因此术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但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常规的康复护理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及胸腰椎功能,但效果并不理想。故而探讨一种较为有效的康复护理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脊柱核心稳定训练是一种新型的康复方式,主要用于临床康复、预防损伤中,以稳定核心肌群为目的,帮助患者在运动时协调身体,更好的促进机体的活动,并在静止时,稳定脊柱[5]。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通过对比常规康复护理及常规康复护理联合脊柱核心稳定训练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提示:研究组干预后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康复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0.0%,这一结果提示,脊柱核心稳定训练可有效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疼痛情况、胸腰椎功能及康复效果,
这一结果与刘元等[6]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但在刘元的研究中,疼痛指标采用的是下腰痛评分(JOA),且疗效判定也是依据患者的下腰痛情况进行判定的,与本次研究的康复效果及疼痛评分有所差异,因此仍需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陈瑶.中医康复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17):104-105.
[2]Latham NK,Harris BA,Bean JF,et al.Effect of a home-based exercise program on functional recovery following rehabilitation after hip fracture: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AMA.2014,311(7):700-8.
[3]蓝静,李潇,胡梅,等.微信群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延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6,15(4):10-12.
[4]高速,葛胜辉,权正学,等.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6,32(9):777-782.
[5]朱传芳,黄强民,彭金凤.核心稳定性训练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近况[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11):1787-1792.
[6]刘元,么丽芬,居敏燕.脊柱核心稳定训练在胸腰椎骨折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6):3364-226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