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19-09-07 13:53: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对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与影响。方法我院自2016年1月开始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模式,选取2016年1-9月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资料80例分作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1-9月未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资料80例分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数据进行分析,记录两组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并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的卫生情况、灭菌工作、消毒工作、除锈工作、手术器械清洗和医护人员满意度等各项工作完成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DCA循环模式可以提高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质量和医护人员满意度,使工作高质量的完成,值得被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PDCA循环模式;护理管理;消毒供应室

本文引用格式:张雷.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200-201.

0引言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安全有了更高的重视和关注。消毒供应室对各科室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例如口腔科、产房、手术室、急诊科的患者都需要无菌器械给予治疗,因此消毒供应室对各科的感染控制方面影响重大[1]。

医疗用品的质量和管理对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医患的生命安全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方面应采取正确的方法措施。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PDCA循环模式可以有效消毒供应室的各项工作质量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了对这一说法进行证实,在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中有新的突破,我院在实施PDCA循环模式前后分别选取80组资料进行分组试验,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消毒供应室共有医护人员25名,其中有正式医护人员21名,合同性医护人员4名,男6名,女19名,医护人员平均年龄为27-40岁。

1.2方法。我院自2016年1月开始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模式,选取2016年1-9月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资料80分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给予PDCA护理管理,选取2015年1-9月未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资料80分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将两组数据数据进行分析,对两组各项护理综合评分和两组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进行详细记录并对比。

1.2.1制定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计划:提升对临床患者的关注度,对两组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了解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采取患者提出的合理意见与建议,对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护理制度做出相应改变调调整。

对消毒供应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新、知识更新,增强责任意识,从而提工作质量,给予患者安全保障。对消毒供应室管理护理制度进行完善并落实,保证医护人员护理时态度、保证医疗机械消毒技术水平、保证机械包装质量,以上均落实到实际工作中[2]。

1.2.2消毒供应室管理计划的实施:医护人员在工作时要戴好医用口罩和手套,加强对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医疗用品的使用之前要对卫生有严格管理,培训医护人员对意外和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并进行情景模拟演练。

对于医疗用品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回收要有专门的医护人员管理,并对回收的用品设和备进行严格的清洗和分类,清洗完对其进行检查,考察无菌检验是否达标。

对未使用的医疗用品机械定期进行随机检查,保障安全无菌。定期调查患者对PDCA护理管理的意见与建议,根据患者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对制度进行改进。对消毒供应室的各项工作进行严格把关,提高患者治疗质量。

\
 
1.2.3消毒质量检测:对消毒供应室的消毒步骤进行严格监管,从医护人员、患者、治疗效果等多个方面对工作进行检查。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改善,医护人员定期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分析,根据提出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整改,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管理方面和医学知识的培训[3]。

1.2.4制度改进和发展:科室内要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分工制度,对消毒工作急性严格的检查,检查后要总结问题,并根据总结出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不断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和医疗用品治疗机械的质量。

1.3观察指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卫生情况、灭菌工作、消毒工作、除锈工作、手术器械清洗和医护人员满意度等各项工作完成情况以及包装质量。分别随机选取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处理的医疗用品和医疗器械80件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作为参考数据。

分别对观察者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评分等级分别为不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护理人员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学处理。数据经分析处理后,以(±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来表示,用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人员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护理人员满意度为88%,对照组护理人员满意度为76%,观察组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
 
2.2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护理综合评分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包装质量、器械管理、消毒质量和环境管理的综合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各项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各项综合评分,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
 
2.3观察组器械杀菌清洗合格78件,合格率为94%;对照组器械杀菌清合格64件,合格率为79%,观察组器械杀菌清洗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器械杀菌清洗合格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安全有了更高的重视和关注。消毒供应室对各科室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例如口腔科、产房、手术室、急诊科等都需要无菌器械来对患者给予治疗,因此消毒供应室对各科的感染控制方面影响重大[4]。

医疗用品的质量和管理对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医患的生命安全都有着直接的影响,PDCA循环是利用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信息反馈,从中总结问题,对其进行改善提高,从而对消毒供应室进行高标准的管理。PDCA循环能够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总结出经验进行改进。

在实施PDCA循环后,当其他科室提出意见或建议时,PDCA循环也可进行总结并改进,真正的做到高质量管理。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和护理人员提出的建议与意见进行总结并改进,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5-6]。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88.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6.0%),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DCA循环也可使护各项护理综合评分有所提高,在提升做工作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医护人员工作时的认真性和团队协作性。PDCA循环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①要结合其他各科室的意见与建议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来制定护理管理计划。对消毒供应室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护理管理计划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定期对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从而提升工作水平。

对消毒供应室管理护理制度进行完善并落实,保证医护人员护理时态度、保证医疗机械消毒技术水平、保证机械包装质量,消毒后的医用品经检验后才可提供给各科室使用。

②医护人员在工作时要戴好医用口罩和手套,加强对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医疗用品的使用之前要对卫生有严格管理,培训医护人员对意外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并进行情景模拟演练。对于医疗用品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回收要有专门的医护人员管理,并对回收的用品设和备进行严格的清洗和分类,清洗完对其进行检查,观察无菌检验是否达标。

对为使用的用品机械定期进行随机检查,保障安全无菌。定期调查患者对PDCA护理管理的意见与建议,根据患者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对制度进行改进。对消毒供应室的各项工作进行严格把关,提高患者治疗质量。

③科室内要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分工制度,对消毒工作急性严格的检查,检查后要总结问题,并根据总结出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不断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和医疗用品治疗机械的质量[7]。

由上述可知,PDCA循环能共提高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质量,根据其他科室和患者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作出相应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消毒供应室真正的做到科学化和安全化,值得被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曹娟,郑璇.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05):787-789.
[2]蔡玉香.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0):195-196.
[3]郭少敏.PDCA循环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1):171-174.
[4]陈美槐.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03):80-82.
[5]马振华.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08):263-264.
[6]宣锋.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04):95-96.
[7]蔡乃洁.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8):68-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06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