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关于使用SF-12调查慢性肌肉骨骼痛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09-06 17:38: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了解慢性肌肉骨骼痛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某医院于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急性加重期入院的慢性肌肉骨骼痛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SAS、SDS、NRS、PSQI、SF-12问卷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社会人口学特征等因素中仅性别因素具有统计学差异;慢性肌肉骨骼痛患者的疼痛强度(PPI)、NRS、SAS、SDS、PSQI与SF-12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诊断患者是否存在焦虑等负性情绪及是否存在睡眠障碍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对提高慢性肌肉骨骼痛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关键词:慢性肌肉骨骼痛;生活质量;疼痛;影响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鄂绪,李莎莎,胡晓玉,等.关于使用SF-12调查慢性肌肉骨骼痛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195-196.

0引言

慢性肌肉骨骼痛发生于肌肉骨骼系统的躯体性疼痛,疼痛持续时间一般大于三个月。身体伴随持续的疼痛,可能会导致负性情绪加重、睡眠型态紊乱、活动功能及能力下降、社会功能减退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

该类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长期持续的疼痛所引起的心身变化可能存在联系,但国内外的研究缺乏对其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慢性肌肉骨骼痛患者是否服用止疼药物、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强度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探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因素。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便利抽样法选取某医院于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急性加重期入院的慢性肌肉骨骼痛患者。

入组标准:①年龄18岁以上的患者;②入院一周之内的患者;③经数字疼痛强度量表>3分,中度、重度疼痛的患者;④诊断为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⑤患者疼痛时间≥3个月。

排除标准:①不合作、不愿意接受问题评估者;②妊娠、哺乳期妇女及酒精、药物依赖者;

1.2研究工具。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②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③抑郁自评量表(SDS)④焦虑自评量表(SAS)⑤简氏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SF-12)⑥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PSQI)。

1.3调查方法。应用G-power3.1软件计算本研究调查样本量,效应值取0.794,α值取0.05,统计检验力为0.8,得出样本量总数为296例。问卷当场发放,完整后当场收回。

\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统计,α值取0.05作为检验水准P值均为双侧概率。

①社会人口资料描述性分析;②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因素比较,若有显著差异,进一步行Post Hoc检验进行两两之间的比较;③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肌肉骨骼痛患者各因素对患者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应用线性逐步回归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调查问卷共发放296份,有效数据276份,有效率为93.24%。

2.1人口学特征。本研究样本慢性疼痛患者276例,其中男性136例(49.28%),女性140例(51.72%);年龄平均年龄52.565±12.230。结果显示:除性别外,进一步行Post Hoc检验提示:男性慢性肌肉骨骼痛患者生活质量低于女性。

2.2负性情绪、睡眠质量与患者生活质量关系。结果显示:抑郁症状患者;睡眠质量较好疼痛患者其生活质量显著高于睡眠质量差疼痛患者(P<0.001)。

焦虑SAS<50与SAS≥50在生活质量总分t/F值34.519、P=0.000;抑郁SDS<53与SDS≥53在生活质量总分t/F值17.425、P=0.000;睡眠PSQI总分<8分与PSQI总分≥8分在生活质量总分t/F值5.826、P=0.019。

2.3不同疼痛特征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结果显示:有无服用止疼药物对患者生活质量指数无显著影响(t=1.633,P=0.206),疼痛强度PPI在生活质量总分t/F=10.241、P=0.002;疼痛持续时间在生活质量总分t/F=0.631、P=0.598;是否服用止疼药物在生活质量总分t/F=1.633、P=0.206。

2.4慢性肌肉骨骼痛患者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疼痛特征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肌肉骨骼痛患者评估的SF-12总分与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PPI评分、NRS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364-0.557);
2.5慢性肌肉骨骼痛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SAS、PQSI、进入回归方程,F=22.825,P=0.000,说明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复相关系数R=0.639,决定系数R2=0.409,说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可以解释因变量(慢性肌肉骨骼痛患者生活质量)改变的63.9%来自于自变量(SAS、PQSI)。

由标准化回归系数可知,SAS评分(Beta=-0.392)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PQSI评分(Beta=-0.332)。

\
 
3讨论

3.1生活质量与社会人口学特征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该类疾病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中性别影响生活质量较为明显,其中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男性。

而本研究发现慢性肌肉骨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亦存在年龄差异,与Rustoen等[2]和Ibn Yacoub等[3]研究结果一致。其他社会人口学特征未发现与生活质量相关,与其他研究结果不一致原因,可能与大庆市历史发展不到40年有关。

3.2疼痛严重程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该类患者疼痛特点中的疼痛强度(PPI)、疼痛评分(NRS)与生活质量总分存在负相关,说明疼痛强度(PPI)对患者生活质量的预测作用显著(F=3.518,P<0.05),而疼痛持续时间越短或越长,其生活质量变化不显著;

患者是否服用止疼药,其生活质量变化不显著,慢性肌肉骨骼痛的疼痛持续时间、服用止疼药情况对生活质量预测不显著。疼痛强度越重,其慢性肌肉骨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就越差。因此,该类疾病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部分维度与其患者疼痛得分高低密切相关,此研究结果与国外研究相一致[4]。

3.3负性情绪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研究显示:伴有焦虑症状或抑郁症状或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生活质量低于不伴者;结果分析表明存在无焦虑、抑郁症状该类疾病患者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存在焦虑、抑郁症状者。

该类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其维度受焦虑症状影响较为明显;其生活质量其维度影响受抑郁症状较为明显。通过本研究结果显示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对其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影响较为显著。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工作需具有柔性,医疗常规护理操作外,心理疏导须因人而异[5]。

3.4睡眠质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若睡眠质量差,其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低于睡眠质量较好的患者。

Paiva.T[4]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慢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睡眠质量差容易引起日间功能负面影响而导致的。另外,患者睡眠状况对其生活质量总分及维度(健康总体自评、情绪对角色功能影响、活力)影响亦较为明显,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合。

4 总结

生活质量主要预测因子为焦虑、睡眠质量,而长期慢性多部位的疼痛是慢性肌肉骨骼痛患者存在焦虑症状、失眠的重要诱因,在问诊时,不仅向患者提问疼痛持续时间,亦要问询服用止疼药物情况。

参考文献

[1]Andersson GB.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chronic low-back pain[J].Lancet,1999,354(9178):581-585.
[2]Woolf AD,Pfleger B.Burden of major musculoskeletal conditions[J].Bull World Health Organ,2003,81(9):646-656.
[3]Rustoen T,Moum T,Padilla G,et al.Predictors of quality of life in oncology outpatients with pain from bone metastasis[J].J Pain Symptom Manage,2005,30(3):234-242.
[4]Ibn Yacoub Y,Amine B,Laatiris A,et al.Gender and disease features in Morocca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J].Clin Rheumatol,2012,31(2):293-297.
[5]T Paiva,A Farinha,A Martins,et al.Chronic headaches and sleep disorders[J].Lancet,1997;157(15):1030-103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05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