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护理流程再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19-09-03 10:35: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内rt-PA溶栓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122例实施早期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使用再造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状况及不同时间神经功能缺损(NIHSS)状况。

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6%,对照组为86.8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8%,对照组为14.75%,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2 h、1 d、14 d、3个月NIHSS评分比较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使用再造护理流程,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残障率,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关键词: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再造护理流程

本文引用格式:王正.护理流程再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263-264.

0引言

急性脑梗死疾病临床上比较常见,又称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该疾病致残率高,部分患者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劳动力。

临床上通常使用溶栓治疗患者急性脑梗死,该疾病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应在其到达医院1h内进行,并尽量缩短给药时间[1]。在本次研究中,将我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护理流程再造与常规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122例实施早期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知情同意,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61例,其中男36例,女25例;年龄52-75岁,平均(62.36±5.23)岁;对照组61例,其中男35例,女26例;年龄50-80岁,平均(62.33±5.44)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由家属进行挂号交费,检查化验、取药等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及治疗。因为患者家属缴费取药等候时间较长,对医院环境及办理流程不熟悉,家属人力较少等,延迟治疗时间,造成家属不满,增加医患纠纷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在确认病情后,应启动急诊绿色通道,根据设定顺序、时间实施护理及抢救,先化验检查用药,然后在进行缴费。

溶栓前对患者进行生命支持及评估病情,遵医嘱测量患者血糖、做心电图、采集血标本,配合医生对重症患者进行治疗并由专职护理人员从药方取出静脉溶栓药物,做好前期准备;

对患者疾病的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比如疾病症状、发病时间以及其他检查结果,提供治疗依据,提升用药安全性。告知患者及家属实施静脉溶栓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状况,签署治疗同意书后实施治疗。

专职护理人员负责药物的配置,责任护理人员在对应位置上放置微量泵,完成用药前准备。遵照医生嘱咐提供0.9 mg/kgrt-PA,最初1分钟时推注该药物总剂量的10.00%,其他的选择微量泵在1 h静脉泵入,两次用药无时间间隙。溶栓药物静脉通道独立。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评价患者神经功能。

最初每隔15分钟对患者血压进行一次测量,观察患者皮肤、穿刺处、结膜、口腔、粪便、尿色是否有出血倾向。对患者实施心理上的护理,与患者进行及时的交流及沟通。

帮助患者进行溶栓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血常规,MRI、CT检查等。患者溶栓后应卧床休息24小时,制定急性脑梗死静脉血栓血压检测表,方便护理人员监测患者血压。

溶栓患者应将血压维持在180/105 mmhg以下并保持24小时。观察患者光反射、瞳孔大小、意识变化、肢体活动程度。减轻患者腹压,防止出现便秘。保持卧床患者呼吸道畅通,对其翻身拍背护理进行加强,避免患者出现坠积性或者吸入性肺炎。待患者病情有所稳定后,可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
 
1.3观察指标。①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护理满意度,主要内容为基础护理、心理状态及服务态度等,分值0-100分,其中90分及以上,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低于8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100%。

②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如灌注性脑损伤、出血、合并肺炎等发生状况。

③使用NIH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分析。将数据纳入PSS17.0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使用t来进行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来进行检验,用率(%)来表示,(P<0.05)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61例,其中非常满意35例(57.38%),满意25例(40.98%),不满意1例(1.64%),护理满意度为98.36%,对照组患者61例,其中非常满意28例(45.90%),满意25例(40.98%),不满意8例(13.11%),护理满意度为86.8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观察组患者61例,出现肺炎0例(0.00%),灌注性脑损伤0例(0.00%),出血患者2例(3.28%),并发症发生率为3.28%,对照组患者61例,其中肺炎3例(4.92%),灌注性脑损伤4例(6.56%),出血2例(3.28%),并发症发生率为14.75%,经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观察组患者61例,治疗前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4.32±2.58)分,治疗2 h后NIHSS评分为(11.02±2.46)分,24 h后NIHSS评分为(9.48±2.62)分,治疗14d后NIHSS评分
为(8.12±2.55)分,治疗3个月后NIHSS评分为(4.02±1.47)分;

对照组患者61例,治疗前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98±2.54)分,治疗2 h后NIHSS评分为(12.98±2.57)分,24 h后NIHSS评分为(10.87±2.54)分,治疗14 d后NIHSS评分为(10.23±2.75)分,治疗3个月后NIHSS评分为(7.62±2.95)分,治疗前两组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 h、1 d、14 d、3个月NIHSS评分比较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疾病在全球范围中都比较高发,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

使用脑梗死溶栓的目的是将患者梗死区的血液循环尽快恢复过来,对其缺血现象进行改善,对患者神经细胞死亡进行抑制,尽量降低对其功能的伤害。并通过其他辅助药物,防止患者脑卒中疾病复发,从而达到治疗患者疾病的效果。

建立科学的护理流程,缩短患者治疗、转运、诊断的时间,有效、及时的对患者进行治疗,保证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达到理想的治疗目标。采用护理流程有以下优势:

①在患者送至临床科室进行检查之前,与其科室进行事先联系,告知其提前准备治疗和检查所要用到的物品,患者到达之后可立即进行治疗与检查,最大化的缩短了患者在转运、处理、检查的时间,优化抢救过程,提升患者静脉溶栓的治愈率。

护理流程改造后,其运作更加高效,强化了医生及护理人员的时间观念、急救观念及协作性。防止护理人员机械执行医嘱的缺点,使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更加主动,落实护理工作,清晰工作流程。

②家属无需提前缴费,专职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与组织,不局限于简单的时间顺序排列,由3两位护理人员同时实施多项目、多部位的操作[3]。

在本次研究中,将我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可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6%,对照组为86.8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8%,对照组为14.75%,经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h、1 d、14 d、3个月NIHSS评分比较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充分表明再造护理流程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将再造护理流程用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及护理满意度,避免医疗纠纷,具有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月治.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流程再造后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7):178-180.
[2]甘仙雯,曾艳.急诊流程再造在提高危重症患者抢救效率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0):146-148.
[3]杨莘,常红,吉训明,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院内流程再造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0):1153-11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02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