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在诊断小儿慢性腹痛病因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口服胃窗超声造影剂对我院438例慢性腹痛患儿进行超声造影检查。
根据临床胃肠疾病超声诊断学诊断标准,观察小儿常见胃部疾病,对所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8例患儿胃部疾病阳性检出率62.3%,阴性检出率37.7%。
结论胃窗超声造影对小儿慢性腹痛是一种方便、简单、无创的鉴别诊断方法,能有效检出胃部病变,其中慢性胃炎、胃窦炎是小儿慢性腹痛的主要病因。
关键词:胃窗超声造影;小儿;慢性腹痛
本文引用格式:伍卓强,杨鑫,梁展鹏.胃窗超声造影诊断小儿慢性腹痛病因的临床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174+176.
0引言
小儿胃镜[1-2]目前在大型医院开展比较广泛,而在基层医院很少开展,而胃镜检查对胃粘膜的病变有优势。但胃镜检查过程对小儿来说比较恐惧,不配合检查,常常需要麻醉下进行,增加麻醉风险,与成人相比,胃部恶性疾病发生率相对较低,但是小儿腹痛发生率较高,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胃部疾病,胃窗超声造影应用临床多年,在成人胃部疾病应用广泛,但在小儿方面研究较少,但胃窗超声造影检查是另一种可以评估小儿腹痛的检查方法,其对小儿副作用小,无痛苦,可重复[3-4]。
本研究主要优化检查程序,在小儿慢性腹痛病因诊断中先行胃窗超声造影检查排查胃部病因,如发现可疑病变再进一步胃镜等相关检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来自广州番禺中心医院儿科门诊和病房的患儿,满足以下条件:
①慢性上腹部腹痛,病程大于1个月;
②我院肝胆彩超及小儿胃肠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③患儿及家属暂不接受胃镜检查。
1.2胃窗超声造影检查
1.2.1胃窗超声造影剂:杭州胡庆余堂医药技术公司生产的胃窗声学造影剂,由食用玉米、大豆、薏苡仁、黄原胶、阿斯巴甜经熟化配制而成的淡黄色或黄色粉末状固体。为食品型造影剂,安全、无副作用。
1.2.2检查设备及仪器:采用美国GE S7、E9及百胜Mylab93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探头频率2 MHZ-5 MHZ。
1.2.3胃肠超声造影检查方法:患儿检查前禁食、禁水8小时左右,取造影剂一包放入消毒容杯中,用80℃-90℃开水泡开搅拌均匀,搁置适当温度,在等待冷却过程,先全面扫查患儿胃肠、肝胆,注意观察患儿空腹状态下有无胃潴留或肠管扩张等,如有跟家属沟通不适宜进行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如无禁忌症,嘱检查患儿尽量5 min内饮服。
服用剂量依患儿年龄,3-7岁200-250 mL,7-12岁250-300 mL 13-18岁300-500 mL岁。由于部分患儿对造影剂味道敏感,检查时以可以观察边喝胃造影剂边观察胃充盈情况。
口服适当胃窗超声造影剂后,不断变换体位及切面观察患儿贲门、胃底、胃体、胃大小弯、胃角、幽门、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及水平部情况。造影图像由从事胃肠造影5年以上的两位医师进行操作,检查完成后作出诊断,如果两者有疑问,经病例讨论分析结果。结果分析中,按临床胃肠疾病超声诊断学作为诊断标准[3]。
1.3观察指标。
①统计分析患儿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等。
②观察分析胃窗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1.4数据处理方法。研究所得数据录入Excel表格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2结果
2.1一般情况。本研究一共有483例患儿接受检查,其中男213例,女225例,年龄3-17岁,其中3-6岁132例(占30.1%),7-13岁293例(占66.7%),14-17岁14例(占3.2%)。
2.2胃窗超声造影检查结果。438例患儿中超声胃窗造影检查共发现胃部疾病患者273例,阳性检出率62.3%。其中阳性病例中,慢性轻度胃炎、胃窦炎137例(50.2%),溃疡性病变35例(12.8%),胃壁异物2例(0.7%),十二指肠炎5例(1.8%),胃实性占位5例(1.8%)胃肠动力不足44例(16.1%),胃十二指返流45例(16.5%)。
图A胃壁异物:可见一长条形强回声异物(术后证实是鱼骨头),周围胃壁增厚呈慢性炎症改变。
图B胃窦炎:局部胃壁低回声、增厚,可见凹陷并附着强回声、移动性不明显,
图C慢性胃炎:局部胃壁轻度增厚,呈低回声,表面可有强回声光斑附着。
图D急性胃炎:全层胃壁水肿增厚,回声减低
图E胃息肉:胃窦部可见多个低回声病变,胃镜下活检息肉。
图F胃间质瘤:类圆形肿物并胃壁局限性增厚并向胃腔突出,内部呈低回声,术后证实间质瘤。
3讨论
本组438例通过胃窗超声筛查中,发现本组438例慢性腹痛患儿中,炎性病变高达59.3%,与文献报道的为45.1%-
84.0%[6],基本相符。发生年龄也主要分布在7-13岁学龄患儿中,主要可能由于这年龄阶段患儿不良生活习惯、学习繁重、精神及心理压力大所致。
而胃壁异物主要是5岁以下的儿童,可能由于家长疏于看管或喂养不当,患儿不小心吞咽异物所致,而胃壁占位性病变主要是14-17岁年长患儿,主要也是良性病变为主,未检出恶性病灶。
本研究发现,恶性病变在小儿发生比较低,如果慢性腹痛患儿行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发现病变后,不接受胃镜检查,对确诊有一定的受限,但疾病千变万化,疾病谱在改变,不除外一些恶性病变低龄化,所以对3岁以上儿童,只要能配合,用胃肠超声造影筛查比较安全。
尽管目前来说,小儿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和消化性溃疡[7]等等是引起小儿慢性腹痛的主要原因,但慢性腹痛病因复杂,病情长,反复发作,临床治疗局限,因此开展能胃窗超声造影能有效鉴别胃部疾病,虽然对确诊有所受限,但能有效筛查大部分疾病,对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有一定的意义,因此对有反复腹痛、病因不明的患儿,如不能立即进行胃镜检查,也应及早作胃肠超声造影检查。
参考文献
[1]柳瑞梅.小儿慢性复发性腹痛的诊治[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2):242-242.
[2]李迎春,王萍,孙振兴.普通电子胃镜用于小儿检查和治疗[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6,23(4):304-305.
[3]陆文明.临床胃肠疾病超声诊断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11)12:34-104.
[4]卫海燕,游洁玉.胃镜对小儿慢性腹痛病因诊断的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20(4):277-278.
[5]沈泉根.52例小儿腹痛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报告[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12.
[6]闫慧敏.小儿胃炎的诊断治疗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3):195-197.
[7]《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消化学组.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镜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3):189-1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