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紫癜性肾炎患儿的感染因素及防控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8例紫癜性肾炎患儿,收集患儿的尿液标本,进行药敏试验和细菌培养,并通过统计学分析患儿的感染因素,对患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结果紫癜性肾炎患儿的感染因素有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使用免疫抑制剂及使用激素。主要采取的防控措施有环境干预、治疗护理、基础护理等。
结论对于紫癜性肾炎患儿,应及早分析其感染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以促进患儿病情的改善。
关键词:紫癜性肾炎;感染因素;防控措施
本文引用格式:尹琳.紫癜性肾炎患儿的感染因素及防控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62.
0引言
紫癜性肾炎(HSPN)为严重紫癜类型,为过敏性紫癜(HSP)继发性病变,10岁以下儿童多发。患儿发生HSPN一个月内便能出现蛋白尿及血尿症状,同时伴腹痛及关节肿痛症状,受多种原因影响,极易发生感染,延长住院日,增加痛苦,并对患儿预后有很大影响[1]。
此文选取我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8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对引发感染的因素及其防控措施进行分析,以下是具体的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8例紫癜性肾炎患儿,患者年龄在2-16岁,平均(9.58±3.21)岁;女39例,男49例;HSP病程均为(42.47±9.47)d;肾损伤病程均为(24.73±7.42)d。
26例孤立性蛋白尿,占比例29.55%;21例孤立性血尿,占比例23.86%;41例同时有蛋白尿和血尿,占比例46.59%。88例资料均衡,无显著差异(P>0.05),且不具统计学意义。
1.2方法。收集患儿的尿液标本,进行药敏试验和细菌培养,确定病原菌类型,分析药敏结果,并通过统计学分析患儿的感染因素,如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使用免疫抑制剂及使用激素等。
对患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1)环境护理:对于患儿病房,应适当调节温湿度,温度18-20℃,湿度50%-60%,并注意开窗,保持空气清新畅通。每日消毒,控制细菌数量<500 cfu/m3。指导患儿卧床休息,摆放舒适体位,穿宽松衣服,以防全身不适引起皮肤瘙痒[2]。做好隔离措施,切忌有传染病者直接与患儿接触。
(2)皮肤护理:患儿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等,免疫功能差,易引起皮肤黏膜损害,引发感染,故患儿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清洁,为其穿宽松衣服,并勤洗勤换。
(3)激素治疗干预: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加强观察,注意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每日口腔护理,避免口腔溃疡及口腔炎症,适当给予胃黏膜保护药。护理操作动作应轻柔。做好二便观察,重点观察颜色,并经常询问患儿有无腹痛,对于疑似血尿及血便患儿,需留取标本,及时送检。
观察患儿是否出现肢体发凉、肢体麻木及尿量减少等,若有静脉栓塞,应及时溶栓抗凝[3]。大量应用激素,极易导致血容量增加及水钠潴留,需做好血压监测,详细记录。
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原菌分布。88例中,17例发生感染,感染率19.32%(17/88)。病原学检查检出11株病原菌,其中7株革兰阴性菌,占比例63.64%,3株大肠埃希菌,2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肺炎克雷伯菌;2例革兰阳性菌,占比例18.18%,1株表皮葡萄球菌,1株金黄葡萄球菌;2例真菌,占比例18.18%,都是白色假丝酵母菌。
2.2感染部位。17例感染中,6例呼吸道感染,占比例35.29%;3例泌尿道感染,占比例17.65%;3例皮肤软组织感染,占比例17.65%;2例胃肠道感染,占比例11.76%;2例肾脏穿刺处感染,占比例11.76%;1例其他,占比例5.88%。
2.3感染因素。17例感染患儿,住院日均>3周,平均(4.56±0.22)周;14例侵入性操作>4次,占比例82.35%;13例使用免疫抑制剂及使用激素时间>2个月,占比例76.47%。
71例无感染患儿,住院日均<3周,平均(1.05±0.12)周;16例侵入性操作>4次,占比例22.54%;15例使用免疫抑制剂及使用激素时间>2个月,占比例21.13%。与无感染患儿比较,感染患儿住院时间更长,侵入性操作次数多,且使用免疫抑制剂及使用激素时间更长,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分析显示,过敏性紫癜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使肾脏纤维化,导致血管炎性反应,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引起血尿,造成HSPN;治疗时主要应用免疫抑制剂及腺皮质激素,但用药有一定副反应,加上患儿年龄小,免疫系统尚未成熟,用药影响免疫功能,引起功能失调,导致真菌、细菌及病毒等感染,严重损害身体健康[4]。
临床需加强调查分析HSPN感染情况,了解感染致病菌类型和分布,分析感染因素,从根本入手做好防控,有效减少感染几率。
临床应尽量减少侵入操作,并针对此操作建立规范,规定消毒、换药及穿刺等均应按无菌技术执行,严格管理一次性用品,加强消毒、隔离和灭菌,减少感染,保证医疗安全。护理人员每日为患儿整理床铺、检查和输液等,与患儿接触次数多,手为病原菌主要传播媒介,应加强培训,强化认识,严格做好手卫生及手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陈芳,张国珍,陈茜茜.紫癜性肾炎患儿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5,26(10):1550-1552.
[2]陈孟群.紫癜性肾炎患儿医院感染特征及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08):1068-1070.
[3]古娜娜·托列提别克,罗琼,郭艳芳.儿童紫癜性肾炎危险因素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10):1400-1403+1407.
[4]王妍炜.紫癜性肾炎患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2660-266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