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自拟祛风除湿汤联合氨甲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5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氨甲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祛风除湿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关节晨僵、肿胀关节数和压痛关节数)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关节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肿胀关节数和压痛关节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83%(46/48),高于对照组的 80.85%(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祛风除湿汤联合氨甲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关节晨僵时间,以及减少肿胀关节数和压痛关节数,效果优于单纯氨甲蝶呤治疗。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自拟祛风除湿汤;氨甲蝶呤;临床症状;不良反应
类风湿关节炎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功能受限,关节变形、末端关节严重骨质疏松等为主要表现。氨甲蝶呤为临床治疗该病的首选用药,但起效慢,部分患者单用效果并不理想,常需联合其他药物治疗 [1-2]。中医学将类风湿关节炎归属于“痹症”范畴,治疗应以祛风除湿为主 [3]。本文观察自拟祛风除湿汤联合氨甲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9 月至 2020 年 9 月本院收治的 95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西医诊断标准 [4];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标准,辨证为湿热痹阻证 [5];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关节严重畸形者;患有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风湿病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合并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 20190621)。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男 29 例,女 18 例;年龄 45~85 岁,平均(65.17±2.62)岁;病程 1~8 年, 平均(4.12±1.03)年。观察组:男 33 例,女 15 例; 年龄43~86 岁,平均(64.74±2.32)岁;病程1~8 年,平均(4.09±1.2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南京易亨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66213, 50 mg)口服治疗,100 mg/ 次,1 次 /d。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片(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1020644,2.5 mg)口服治疗, 10 mg/ 次,1 次 / 周。连续治疗 8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祛风除湿汤治疗。组方:忍冬藤、老鹳草、鹿衔草、豨莶草各24 g,黄柏、威灵仙、夏枯草、炒白术各12 g,海桐皮9 g。随症加减:上肢关节炎加姜黄 15 g、桑枝 12 g;下肢关节炎加薏苡仁、川牛膝、制苍术各 15 g;发热者加水牛角、石膏、知母各 15 g。水煎至 300 mL,1 剂 /d,分 2 次温服。连续治疗 8 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包括关节晨僵时间、肿胀关节数和压痛关节数。(2)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 70%;有效: 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 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不足 30%。治疗总有效率=(显效+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3)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式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关节晨僵时间、肿胀关节数和压痛关节数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关节晨僵时间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肿胀关节数和压痛关节数均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46/48),高于对照组的 80.85%(38/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表 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 最终引起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6]。氨甲蝶呤衍生物多聚谷氨酸化甲氨蝶呤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胸苷酸合成酶及 5- 氨基咪唑 -4- 羧基酰胺核糖核苷酸甲酰基转移酶来抑制炎性细胞的增殖,发挥持续抗炎、抗免疫的作用,进而有效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症状,达到治疗目的 [7-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关节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肿胀关节数和压痛关节数均少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自拟祛风除湿汤中忍冬藤可清热解毒、消肿化瘀、疏风通络;黄柏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老鹳草、海桐皮、威灵仙、豨莶草可清热利湿、祛风活络;鹿衔草可抗菌消炎、祛风除湿;夏枯草可清肝火、散郁结;炒白术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抗菌消炎之效。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用药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自拟祛风除湿汤联合氨甲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关节晨僵时间,以及减少肿胀关节数和压痛关节数,效果优于单纯氨甲蝶呤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茹,张祎,刘志纯 . 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观察 [J]. 山东医药,2018,58(6):91-92.
[2]李晓臻 . 氨甲蝶呤联合益赛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J]. 世界临床医学,2017,11(8):2.
[3]文迎艺, 仇萍, 李璐璐, 等 . 中医药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J]. 中医药导报,2017,23(5): 106-107.
[4]中华中医药医学会 .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指南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150-151.
[5]郑筱萸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5.
[6]周静,张弦,钱海兵.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5):44-47.
[7]杨波,杨正国,王霜,等 . 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18):3463-3466.
[8]帅波,沈霖,马陈,等 . 尪痹片联合甲氨蝶呤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 DKK-1 及关节滑膜侵蚀的影响 [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0,28(6):16-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