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无缝隙护理在 CT 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1-18 16:43: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无缝隙护理在 CT 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10 例行 CT 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08)和对照组(n=102)。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检查配合度评分、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 97.22%,高于对照组的 8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配合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3.52%,高于对照组的 7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56%,低于对照组的 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将无缝隙护理应用于 CT 增强扫描检查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检查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 CT 增强扫描;无缝隙护理;一次穿刺成功率;检查配合度;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

CT 增强扫描检查过程中会出现护理空档、宣传教育不到位等情况,造成患者配合度低、满意度低等问题 [1-2]。无缝隙护理是指从患者就诊或接受治疗至出院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其实施全程护理服务的一种护理模式,能够使患者得到更加全面、细致的照护,在临床广泛应用 [3]。本文观察无缝隙护理在 CT 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于本院行 CT 增强扫描检查的 210 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初次行 CT 增强扫描检查;年龄 18~60 岁;语言沟通能力正常、生活可自理,能配合完成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有心理疾病或精神病史者;认知功能障碍者;对碘剂过敏者。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18-025-KY15)。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08)和对照组(n=102)。观察组男 65 例, 女 43 例; 年龄 30~60 岁, 平均(44.39±5.46)岁;体质量指数 19.50~29.40 kg/m2, 平均(23.76±2.07)kg/m2;病变位置:肝脏 46 例,胆囊 33 例,胰腺 25 例,其他 4 例。对照组男 62例,女 40 例;年龄 32~60 岁,平均(45.33±5.38) 岁;体质量指数 19.00~29.80 kg/m2,平均(23.92± 1.85)kg/m2;病变位置:肝脏 41 例,胆囊 35 例,胰腺 24 例,其他 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 256 层螺旋 CT 增强扫描,造影剂采用碘普罗胺注射液(Bayer Vital GmbH,注册证号 H20171335,50 mL ∶ 31.17 g), 根据患者具体检查部位及诊断目的等给予相应的剂量和注射速度。静脉穿刺方法:选择四肢浅静脉作为穿刺血管,尽量选择粗直、有弹性,不易滑脱的中段血管, 消毒穿刺点、绷紧皮肤, 采用 22 号0.9 mm×25.0 mm 型静脉留置针以 15° ~30°的角度进行穿刺,回血后缓慢减小穿刺角度,沿血管固定针芯,进入套管后再缓慢拔出针芯,针芯可用透明敷料固定在静脉留置软管上方,完全覆盖静脉留置针,碘过敏试验阴性后进行 CT 增强扫描检查。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口头宣教, 了解患者疾病史和药物过敏史,嘱患者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告知其检查配合要点,并给予适当心理疏导,如呼吸训练、想象放松训练等或通过聊天转移患者注意力。

观察组采用无缝隙护理。(1)预约检查时, 为每位患者提供一份检查教育宣传单、播放检查相关视频;告知患者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并交代患者提前至 CT 室待诊。(2)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由专职护理人员迎接,登记好信息后主动与患者交谈并询问其诉求,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并耐心解答其疑惑,对陌生环境、检查恐惧者,可向其介绍 CT 室环境、相关器械等, 使患者认识到 CT 增强扫描检查的安全性。(3)等待检查时,由护理人员将患者安排至候诊区,测量血压、心率等,告知候诊人数、时间等;告知患者如何进行有效地屏气训练。(4)安排高级护士巡查, 评估患者对检查的掌握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护理。如患者有紧张、害怕情绪,除心理疏导外,还可以让患者观看检查录像,使其了解检查情况,或者邀请同样进行且已经检查完的患者向其分享经历。(5)检查过程中,协助患者调整体位, 并对检查部位给予遮盖;全程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必要时给予约束带或夹板制动,一旦发生造影剂外渗,立即停止注射并拔针,拔针前尽可能回抽外渗药液,外渗较轻者(<20 mL),给予凝胶敷料及冰袋交替外敷,外渗较多者(≥ 20 mL),将患肢抬高,加速药液吸收,并延长外敷时间,同时给予患者安慰,缓解其不安情绪。(6)检查结束后,协助患者起身,嘱其按压穿刺部位 3~5 min,引导患者回休息室观察 20~30 min,告知其检查报告获取时间,指导患者多饮水,加强药物排泄;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面色潮红、恶心、发热等不良反应,并遵医嘱立刻处置。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2)比较两组配合度评分。采用本院自制检查配合度问卷(克伦巴赫系数 0.861,分半信度 0.897)评估,问卷共 20 个条目,采用 4 级评分法,满分8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检查配合度越高。(3)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克伦巴赫系数 0.910,分半信度 0.865)评估, 问卷包括护患沟通、健康教育、护理技术 3 个方面, 共 20 个条目, 各条目 1~5 分, 满分 100 分,>90 分为非常满意,70~90 分为满意,<70 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 =(非常满意 + 满意)例数 / 总例数 × 100%。(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u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 97.22%(105/108), 高于对照组的84.31%(86/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2, P=0.001)。

2.2  两组检查配合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检查配合度评分为(68.24±10.17) 分, 高于对照组的(59.37±8.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900,P=0.000)。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52%(101/108),高于对照组的77.45%(79/10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 5 例、发热 2 例、面色潮红 7 例、心悸 2 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5.69%(16/102); 观察组出现 3 例恶心呕吐、2 例面色潮红、1 例心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56%(6/108);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0, P=0.170)。

3  讨论

CT 增强扫描检查需使用造影剂,以清晰显示病灶图像,但部分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低、检查配合度不高、耐受度较差,对检查结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检查配合度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各种健康教育、和谐的护患关系及心理疏导等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检查配合度,而检查配合度的提高会进一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检查过程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并给予针对性处理,以及检查后指导患者多饮水,以加快造影剂排出等,均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5-6]; 无缝隙护理为患者提供连续性护理,可满足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需求,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就医体验,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将无缝隙护理应用于 CT 增强扫描检查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检查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许丽君,陈晨,张桂敏 . CT 增强扫描中碘比醇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 [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20):75- 76.
[2]王秋芬,邹丽霞,李慧 . 优质护理服务在 CT 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 [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3):132-134.
[3]郭丽 . 影像增强检查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放射科应用的效果分析 [J]. 科学养生,2019,22(9):137.
[4]范娟,李伟 . 腹部增强 CT 检查的护理要点 [J]. 华西医学, 2016,31(2):335-338.
[5]刘源 . 影像增强检查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放射科应用的效果评价 [J]. 饮食保健,2019,6(17):263-264.
[6]石亚娜,任丽,朱英,等 . 影像增强检查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放射科应用的效果评价 [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7, 23(5):474-4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57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