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1-17 10:18: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133 例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67)与对照组(n=66)。对照组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 [ 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水平、炎性因子 [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 -6(IL-6)] 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8.51%(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30%(5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 TBIL、ALT、AST、TNF-α、hs-CRP 和 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肝功能指标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异甘草酸镁治疗。

【关键词】 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多烯磷脂酰胆碱;异甘草酸镁;肝功能;炎性因子

急性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 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以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迅速,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1]。临床治疗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多采用抗病毒、保肝、免疫疗法等, 异甘草酸镁属临床常用肝细胞保护剂,但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仍需结合其他类型药物治疗以提高整体疗效 [2]。本文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患者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133 例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经临床症状、病毒检查等确诊为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 [3];血清抗 -HEV IgM 呈阳性。排除标准:其他类型肝炎重叠感染者;妊娠、哺乳期患者;对本研究所用治疗药物存在使用禁忌证者;合并恶性肿瘤者;认知功能、交流异常者;依从性欠佳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67) 与对照组(n=66)。研究组男 41 例,女 26 例;年龄33~68 岁,平均(51.07±8.41)岁;病程 3~10 d,平均(6.08±0.95)d;体质量指数(BMI)19.1~26.8 kg/m2,平均(22.90±1.82)kg/m2;黄疸程 度:轻度 30 例,中度 37 例。对照组:男 43 例,女 23 例;年龄 33~68 岁,平均(50.65±8.47)岁;病程 3~9 d,平均(6.33±1.03)d;BMI 19.0~26.5 kg/m2, 平均(22.81±1.80)kg/m2;黄疸程度:轻度 32 例,中度 34 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包括退黄、保肝降酶、改善肝脏微循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42,10 mL ∶ 50 mg)治疗, 100 mg 异甘草酸镁 +250 mL 5% 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 次 /d。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684,5 mL:232.5 mg)治疗,465 mg 多烯磷脂酰胆碱 +250 mL 5% 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 次 /d。两组均连续治疗 20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3]。显效:黄疸基本消失,各项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降低 >80%;有效:黄疸明显减轻,各项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降低 50%~80%;无效:黄疸改善不明显,各项肝功能指标降低 <50% 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包括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3)比较两组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51%(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0%(5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 TBIL、ALT 和 AST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TBIL、ALT 和AST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 TNF-α、hs-CRP 和 IL-6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TNF-α、hs-CRP 和 IL-6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出现头晕1 例, 呕吐 2 例, 腹泻 1 例, 皮疹 1 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7.46%(5/67); 对照组出现头晕 1 例,呕吐 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55%(3/6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P=0.715)。

\

3 讨论

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患者早期保护肝细胞是临床治疗的关键 [4]。异甘草酸镁属第 4 代甘草酸制剂, 具有减少皮质醇代谢灭活,调控转录因子、细胞间黏附因子表达,以及诱导干扰素产生等多重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5]。多烯磷脂酰胆碱是提纯自大豆的混合物,其化学结构与机体内源性磷脂相似,可在人体内发挥类似磷脂的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损伤 [6]。

已知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患者血清 TNF-α、hs-CRP、IL-6 等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肝细胞坏死程度呈正相关,是反映病情进展情况的重要参考指标 [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TBIL、ALT、AST、TNF-α、hs-CRP、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 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患者肝脏代谢活力均有一定程度受损,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通过与肝细胞膜结合增强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进而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肝功能改善。同时多烯磷脂酰胆碱能降低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和核转录因子 κB 的表达,从而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该联合用药方案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降低肝功能指标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异甘草酸镁治疗。

参考文献

[1]洪雷,张青,王培,等 . 徐州市 263 例急性戊型肝炎的临床分析 [J]. 肝脏,2019,24(11):1309-1312.
[2]马晓华, 杨淑娟, 姜娜, 等 . 苦黄注射液联合异甘草酸镁对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J]. 世界中医药, 2018,13(12):2991-2994.
[3]李兰娟,任红,高志良,等 . 传染病学 [M]. 9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5-42.
[4]顾宇峰,谭晓慧,杨婷,等 . 2010 至 2015 年南通地区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J]. 中国临床医学, 2018,25(3):430-434.
[5]刘运龙,刘英果 .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观察 [J]. 中国实用医药,2013,8(4):49-50.
[6]白璐 . 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研究 [J]. 陕西医学杂志,2019,48(7):933-935.
[7]林志鹏,刘江福 . 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失衡在乙肝急性肝损伤中的机制及临床意义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2): 46-48.
[8]徐成军,周素珍,杨静静,等 .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观察 [J]. 河北医药,2019, 41(1):62-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53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