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超声引导定位与神经刺激器定位在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手术患者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比较论文

发布时间:2021-11-16 14:29: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定位与神经刺激器定位在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手术患者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90 例行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手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5 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器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定位穿刺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穿刺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定位在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手术患者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优于神经刺激器定位,可以缩短穿刺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持续时间。

【关键词】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超声;臂丛阻滞;麻醉;镇痛;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为临床一种常见的慢性自限性疾病,以盂肱关节疼痛、活动范围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1]。臂丛神经阻滞为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术中常用麻醉方式,既往多在解剖定位盲探下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失败率较高, 联合神经刺激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阻滞成功率, 但仍未能达到理想效果 [2]。超声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提高阻滞有效性及安全性 [3]。本文比较超声引导定位与神经刺激器定位在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手术患者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8 月于本院行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手术的 90 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外科学》中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相关诊断标准 [4],存在弥漫性肩部疼痛症状,活动后或夜间加重,肩周肌肉痉挛,肩关节活动受限;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排除标准:合并肩部外伤史或肩部手术史;合并肩袖撕裂或肩部骨折; 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全身感染或穿刺部位感染。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 伦审2018(006)号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5 例。观察组:男 20 例, 女 25 例;年龄 39~72 岁,平均(55.16±7.15)岁;体质量指数 18~26 kg/m2, 平 均(22.05±0.68)kg/m2;病程3~12 个月,平均(7.15±2.36)个月。对照组:男19 例, 女 26 例; 年龄 40~71 岁, 平 均(55.20±7.11)岁;体质量指数 18~26 kg/m2,平均(22.10±0.71)kg/m2;病程 3~13 个月,平均(7.19±2.42) 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器臂丛神经阻滞。患者取平卧位,将头偏向健侧,手臂下垂放置身体两侧,使颈部完全暴露,对患者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进行触摸,找到前、中斜角肌,两者之间即为肌间沟,沿肌间沟向下,于锁骨上可触及肩胛舌骨肌,前、中斜角肌与横行的肩胛舌骨肌组成三角形凹陷,将穿刺点定于凹陷底边位置,连接神经刺激器,针尖垂直刺入皮肤,待上臂局部肌肉产生收缩后,回抽确认无血液与脑脊液,注入 10 mL 浓度为1% 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H31021072,5 mL ∶ 0.1 g)+20 mL 浓度为 0.25% 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H20203107,10 mL ∶ 100 mg),阻滞侧上肢肌力≤ 2 级,则阻滞成功。

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仪器选择飞利浦公司生产的型号为 EPIQ5 的超声仪,探头频率 6~13 MHz。患者取平卧位,肩部垫以软枕,将头偏向健侧,以侧肌间沟为扫描点,探头与皮肤垂直放置,使胸锁乳突肌、斜角肌、椎体前后结节及臂丛神经根得以清晰显示,采用平面内穿刺法于超声引导下穿刺至目标神经根周围,分次推注 0.25% 的罗哌卡因 +1% 的利多卡因,共 15~20 mL。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穿刺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2)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阻滞范围完善,患者无疼痛感觉,术中安静为Ⅰ级;阻滞范围欠完善,患者存在疼痛感觉,术中需给予静注辅助药物为Ⅱ级;阻滞范围不完善, 患者存在疼痛感觉且有体动,需持续给予静脉辅助药物为Ⅲ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穿刺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比较 观察组穿刺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麻醉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3  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可以减少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手术过程中神经牵拉损伤、肩关节脱位、肱骨骨折等并发症,利于术后快速康复,同时可预防麻醉因素导致的再粘连 [5-7]。传统臂丛神经阻滞多为盲探, 失败率较高,且并发症相对较多。神经刺激器由电刺激器、阻滞针等组成,通过阻滞针针尖释放一定频率和强度的电流,诱发神经支配肌群的运动反应, 一次完成对需要阻滞的外周神经定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阻滞成功率,但效果仍不理想 [8]。近年来, 超声引导、CT 引导等多种可视化定位引导技术广泛应用于臂丛阻滞中,而超声引导技术凭借其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穿刺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 分析原因为,超声引导技术可清晰显示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精准定位目标部位神经,全程监控下进行穿刺操作,避免穿刺盲目性,从而有效缩短穿刺操作时间;同时,该技术有助于术者直接观察麻醉药物分布情况,确保麻醉药物准确到达目标神经,精确阻滞臂丛各神经根,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镇静持续时间 [9-10]。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 观察组麻醉等级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神经刺激器定位穿刺层存在神经支配区域组织不完全现象,而超声引导下穿刺可准确观察麻醉药物对神经的包裹情况,并依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获得良好麻醉效果。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定位在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手术患者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优于神经刺激器定位,可以缩短穿刺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 延长镇痛持续时间。

参考文献

[1]李光政,李苏皖,谢洋,等 . 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 [J].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38(2):143- 145.
[2]李圣洪,董庆鹏,梅敦成,等 . 内热针导热疗法联合臂丛神经阻滞下肩关节松解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效果 [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23(2):152-155.
[3] 许天华,艾菊 .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体会 [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6,18(12):835-838.
[4] 陈孝平 . 外科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39-241.
[5] 李圣洪,董庆鹏,梅敦成,等 . 内热针导热疗法联合臂丛神经阻滞下肩关节松解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效果 [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23(2):152-155.
[6] 谢淑华,丁玲,魏颖,等 . 超声引导下臂丛与颈深丛联合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J]. 天津医药,2018,46(7):751-754.
[7] 程明,王跃 . 臂丛神经阻滞下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1):105-105.
[8] 李俊,银燕,肖红,等 . 超声引导臂丛阻滞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23(1):70-73.
[9] 杨丽娜,魏新川,周木香 .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术中的应用 [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35(8):808-810.
[10] 陈立成,罗富荣,廖荣宗,等 . 超声引导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术后镇痛效果及对炎性反应的影响 [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8):24-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51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