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在促进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68 例胃肠道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4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穴位贴敷可缩短胃肠道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 中药穴位贴敷;胃肠功能恢复;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
胃肠道手术由于手术本身对胃肠道的损伤、麻醉药物刺激等因素导致胃肠功能障碍,若处理不当, 可引起腹胀、营养不良、麻痹性肠梗阻等不良事件, 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1-2]。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尤为重要。临床通常采取给予促胃肠动力药物,早期肠内营养、腹部按摩等措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但对部分患者效果欠佳 [3]。中药穴位贴敷为一种中医特色疗法, 其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将中药材研成粉末, 用水、醋、姜汁等调成糊状,并制成特定大小药饼状固定于胶布正中,再将其贴敷于穴位上,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5]。本文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在促进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于本院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 68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 20 岁;行腹腔镜手术;既往无腹腔手术史;神智清楚,能够配合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者;近 2 周内服用过影响电解质代谢的药物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准文号:201804021),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4 例。观察组:男 18 例,女 16 例;年龄 20~60 岁,平均(45.61±5.10)岁;胃癌7 例,大肠癌9 例;胃溃疡10 例,十二指肠溃疡8 例。对照组:男 20 例,女 14 例;年龄 22~60 岁,平均(45.83±4.72)岁;胃癌 5 例,大肠癌 8 例;胃溃疡 12 例,十二指肠溃疡 9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15,5 mg)口服,5 mg/ 次,术后第 1 天于麻醉清醒后 6 h 服用,之后 3 次 /d;术后 24~48 h 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每日为患者进行腹部按摩, 10~15 min/ 次,2 次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药物配制:取枳实 10 g、大黄 10 g、丁香 5 g,研磨为粉末状,加入适量的米醋调至糊状,制成硬币大小药饼置于胶布正中,将其贴敷于神阙穴、双侧足三里穴,贴敷时间为 3 h,1 次 /d。两组均于首次排气后停止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9.0 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4.70%(5/3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88%(2/3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常规治疗措施包括给予促胃肠动力药物,早期肠内营养、腹部按摩等,其中枸橼酸莫沙必利为常用促胃肠动力药物,该药为5- 羟色胺受体激动剂,通过刺激胃肠道肌间神经丛上的 5- 羟色胺受体而促进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进而发挥胃肠道促动力作用 [6];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有助于肠黏膜细胞生长以加强肠屏障,还可刺激胃肠激素分泌,从而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 [7]; 腹部按摩有助于增强胃肠蠕动,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8]。
中医学认为胃肠道手术耗伤脾胃之气,脾气虚则脾升不健,胃气虚则胃降不和,进而导致脾胃升降失司,运化失常,治则应调顺气机 [9]。本研究中药穴位贴敷选取神阙穴、足三里穴为贴敷穴位,其中神阙穴有健运脾阳、和胃理肠之功,足三里穴有健脾和胃、行气和血之功,二者配伍,共同理气通腑 [10-11];选取大黄、枳实、丁香为贴敷药材,其中大黄可攻积导滞、泻热通便,枳实可破气消积,丁香可温中和胃,以米醋调和诸药,可促进药物经皮吸收 [12-13]。上述药穴合用,共奏疏导肠腑气机之效。
已知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为判断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关键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穴位贴敷可缩短胃肠道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王梓鑫,魏云巍 . 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评估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9,22(7):576-579.
[2]张雪逸,王迎斌 . 术后胃肠功能评估及预防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J]. 北京医学,2021,43(4):331-333.
[3]杨东亮,甄景志 . 中西医结合促进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观察 [J]. 山西中医,2019,35(2):29-30.
[4]蒋云颖,谢伟峰 . 中药穴位贴敷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3):490- 491.
[5]刘肄媛,陈宏,王玉涛,等 . 中药穴位贴敷促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13):1685-1688.
[6]徐涛 . 参苓白术散联合莫沙必利对胃癌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5):43-44.
[7]刘倩倩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道疾病患者术后恢复中的作用分析 [J]. 智慧健康,2021,7(18):37-39.
[8]谭静,唐秀清 . 中药热敷配合按摩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3):197.
[9]危椠罡,林炜煌,许碧香 . 穴位贴敷在促进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中国现代医生,2020, 58(33):189-192.
[10]李芳芳 . 中药贴敷神阙穴对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8):998.
[11]严家艳 . 耳穴压豆联合足三里穴位贴敷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J]. 中国基层医药,2020,27(16):1984-1987.
[12]吴建成,胡申燕 . 中药穴位贴敷促进腹腔镜术后腹胀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25(2): 252-253.
[13]丁建美,洪秀宇 . 中药穴位贴敷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研究 [J]. 新中医,2019,51(2):253-2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