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在新生儿窘迫综合征(NRDS)持续性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68 例行持续性通气的NRDS 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4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可缩短 NRDS 持续性通气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持续性通气;整体护理;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指新生儿 出生后因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而导致肺泡表面张力不足,引起呼吸困难、皮肤青紫和呼吸性呻吟的临床综合征 [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机械通气辅助患儿呼吸,但因机械通气的应用易增加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2]。传统护理多采用开放式吸痰、翻身拍背,可能导致呼吸暂停、气胸等并发症 [3]。本文观察整体护理在 NRDS 持续性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年4 月至 2019年 10月本院收治的 68 例行持续性通气 NRDS 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NRDS 诊断标准 [4];均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脏疾病患儿;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患儿。患儿家长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2018-025-KY10)。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4 例。对照组:男 19 例,女 15 例;胎龄 27~33 周,平均(30.28±1.34) 周;出生体质量 1040~2980 g, 平均(1667.55± 243.58)g;阿氏评分(Apgar)3~9 分,平均(6.05± 1.14)分。观察组:男20 例,女14 例;胎龄28~33 周, 平均(30.42±1.39)周;出生体质量 1060~3010 g, 平均(1651.67±289.35)g;Apgar 评分 3~9 分,平均(6.21±0.97)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供气流量初始调节为 5~7 L/min,压力设为4~6 cmH2O,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设为30%~40%, 并根据患儿血氧饱和度上升情况不断下调,若FiO2 max 值≤ 60, 则压力≤ 8 cm H2O(1 cm H2O=0.098 kPa)。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开放式吸痰(断开呼吸机连接进行吸痰)、床边护理、通气机操作与调节、病情监测、预防感染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1) 加强病情监测:严密监测病情变化,24 h 心电监护, 观察并记录患儿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口唇、意识、四肢发绀及四肢体温、尿量等情况;若发现患儿皮肤青紫加重,呼吸困难、氧合下降、心率加快,调节呼吸机参数未见改善后,立即通知医生处理。(2)呼吸与吸痰护理:保持患儿处于正确体位, 尽量保持颈部轻度仰伸位,间隔 2 h 交替摆放为侧卧位或仰卧位,采用震颤排痰法,按胸部、背部、双侧腋下的顺序进行,手掌紧贴患儿胸壁,于患儿呼吸末施加一定压力并轻柔的上下抖动,重复 6~7 个呼吸周期,10~15 min/ 次。以按需吸痰、浅层吸痰原则,患儿出现烦躁、血氧饱和度下降、痰鸣音明显时,采用密闭式吸痰管进行吸痰处理,从气道到口鼻,每次≤ 10 s。(3)气管导管护理:患儿插管后,在常规固定基础上再联合面带双套结固定法固定,防止导管脱拔或偏移;采用 0.9 氯化钠注
射液与无菌注射液配成 0.45% 氯化钠溶液,加入加热湿化器中湿化气道;将 10 mL 5% 的碳酸氢钠溶液加入至 50 mL 温开水中稀释,用棉签蘸取稀释后的液体清理患儿口腔,4 h/ 次。(4)人机对抗护理: 密切观察人机配合情况、面罩是否漏气、导管固定状况、患儿是否有皮肤损伤、分泌物潴留及肠胃胀气等不良情况,一旦发现及时处理。(5)呼吸机管理:检查正压通气的有效压力或系统密闭性;密切观察呼吸机管道是否出现污染、堵塞情况,定期更换;给予安抚奶嘴或下颏束带预防经口漏气,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呼吸机环路处放置集水瓶, 及时清除冷凝水,定期更换湿化瓶,定期消毒处理。(6)健康教育:向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方法,发放相关手册,使家长积极配合患儿的治疗与护理工作,以促进患儿康复。两组均护理至呼吸机撤机。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8.82%,低于对照组的 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NRDS 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该病的常用措施之一,但新生儿的特殊性导致其日常护理尤为重要 [5]。整体护理以患者为核心, 可提供系统化、全面化护理内容 [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在于,整体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呼吸与吸痰护理、气管插管护理、人机对抗护理、呼吸机管理等,使整个护理流程具有连贯性、系统性及预见性。呼吸与吸痰护理中通过密切关注患儿呼吸状况,采用叩击震颤排痰法,利于患儿痰液排出,使患儿保持呼吸顺畅;采用密闭式吸痰管进行吸痰,既可维持患儿通气功能,减少呼吸暂停、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可降低感染发生率 [7];气管导管护理可避免导管意外滑落, 同时加热湿化器可湿化气道,维持患儿气道湿润, 避免呼吸暂停;碳酸氢钠清洁口腔可避免患儿口腔内细菌定植,避免引起感染而延长住院时间;加强呼吸机管理,可减少患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风险,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8]。通过人机对抗护理,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刺激,可提高患儿舒适度和治疗依从性,减少哭闹情况,保证治疗效果。患儿病情稳定后,给予其家长健康教育,可提高家长的配合度, 有利于患儿快速恢复 [9]。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可缩短 NRDS 持续性通气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 张晓媛,韩笑,王琪,等 . 肺表面活性蛋白 Cexon Ⅱ基因突变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联性 [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31(18):1414-1417.
[2] 聂振清,陈晓燕 . 机械通气联合不同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价值 [J]. 安徽医药,2019,23(6):1222-1225.
[3] 王瑶,唐云飞,王佳丽. 整体护理在行 CPAP 持续加压供氧治疗NRDS 患儿中的干预效果[J]. 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7):70-72.
[4]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 . 实用新生儿学 [M]. 3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1-427.
[5]张方平,吴龙艳,高彧 .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贵州医药,2018,42(9):1149-1150.
[6] 陀春连,林丽荣 . 综合护理在行持续性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4):3354-3356.
[7] 邓敏芝,姚志红,温才娟 . 综合护理在行持续性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5):3147-3149.
[8] 郑燕芳,王建英,范沛榕,等 . 预防性护理在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护理中的应用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6):1238-1241.
[9] 廖艳芳 . 护理干预在行无创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44(6):778-7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