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效果比较论文

发布时间:2021-11-10 10:22: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76 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8 例。对照组采用腹膜透析治疗,研究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透析前、透析 1 年后血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肾小球滤过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结果:研究组血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膜感染、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高血压、心包积液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存率相当, 血液透析可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透析较充分,但对残余肾功能影响大,高血压、心包积液的发生率高,而腹膜透析对残余肾功能影响小,但透析相对不充分,腹膜感染、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高。

【关键词】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并发症;生存率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 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第二位致病原因,仅次于肾小球肾炎,而一旦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导致毒素或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累及全身多系统,威胁患者生命 [1-2]。肾脏替代疗法为临床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唯一有效手段,包括肾移植、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 其中肾移植为最理想的方法,但由于肾源稀缺、匹配困难、费用昂贵等因素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故临床以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应用较为广泛,二者的疗效尚需论证 [3-4]。本文比较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本院收治的 76 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 [5];为首次透析;意识、认知功能正常,能够配合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感染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心、肝、肺功能严重障碍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审批号:2019-060),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8 例。对照组:男 20 例,女 18 例;年龄 50~79 岁,平均(64.9±14.4)岁;糖尿病肾病病程 2~5 年,平均(3.3±0.8)年;体质量指数(BMI)20~26 kg/m2, 平均(23.41±2.31)kg/m2。研究组:男 19 例,女19 例;年龄 49~79 岁,平均(64.8±14.5)岁;糖尿病肾病病程 2~5 年, 平均(3.4±0.9) 年;BMI 20~26   kg/m2,平均(23.40±2.51)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腹膜透析治疗,仪器为吉林省迈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腹膜透析机(吉械注准 20162450209,型号 FM-I),以含 1.5% 葡萄糖的乳酸盐为透析液,每次 2 L,每次透析液在腹腔内留存 4~6 h,3~4 次 /d。

研究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仪器为威海威高血液净化制品有限公司提供的空心纤维透析器(国械注准 20203100885,型号 E15H),以碳酸氢盐为透析液,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以低分子肝素为抗凝剂,透析流量为 200~300 mL/min,每次透析3~4 h,每周透析 2~4 次。

两组在透析期间均给予降血糖、稳定血压、促红细胞生成、补充铁、钙和叶酸等基础治疗。

1.3  观察指标 于透析 1 年后,观察以下指标。(1)比较两组透析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2) 比较两组透析前后肾小球滤过率。(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4)比较两组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透析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比较 透析前,两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低于透析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透析前后肾小球滤过率比较  透析前,两组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肾小球滤过率均低于透析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腹膜感染、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高血压、心包积液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2.4  两组生存率比较 研究组生存率为 92.10%(35/38),对照组生存率为 86.84%(33/38);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0,P=0.708)。

3  讨论

透析(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因治疗方便、直接、经济的特点而成为目前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不同透析方式各有优缺点 [6]。

血液透析是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带有透析器(内含半透膜)的体外循环装置,利用弥散和对流原理将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毒素过滤清除,并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至体内的透析方法,其优势在于对毒素清除效果好,营养物质丢失较少,无需每天透析,但需建立体外循环和血管通路,且需应用肝素等抗凝剂,对血流动力学、血压和残余肾功能的影响较大,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 [7-8]。

腹膜透析是以腹膜作为半透膜,反复向腹腔灌入透析液,利用弥散和渗透原理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毒素扩散到透析液中而排出体外,其优势在于操作简单,可居家透析,不需要建立体外循环和血管通路,无需应用肝素等抗凝剂,对血流动力学、血压和残余肾功能的影响小,缺点是需要每天透析,清除毒素的效果欠佳,营养物质丢失较多,透析过程中易出现腹膜感染、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 [9-10]。

肾小球滤过率是反映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关键指标,水平越高表明残余肾功能越好。本研究结果显示,透析 1 年后,研究组血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及肾小球滤过率均低于对照组,腹膜感染、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高血压、心包积液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存率相当,血液透析可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透析较充分,但对残余肾功能的影响大,高血压、心包积液的发生率高,而腹膜透析对残余肾功能影响小,但透析相对不充分, 腹膜感染、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高。因此,临床需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合理选择透析方式。

参考文献

[1]陈效,魏培丹,冯斯,等 . 早期糖尿病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江西医药,2021,56(5):633-634.
[2]楚鎏慈,宋立群,贠捷,等 .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现状浅析 [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1,24(1):140-144.
[3]林海楠 .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2):51-52.
[4]丛亚坤 .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13):63-66.
[5]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 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 [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31(5):379- 385.
[6]潘章磊,尹翘,贾彦诺 .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方式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效果的 Meta 分析 [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 38(2):147-149.
[7]康俏玲,徐小君,方卫莲 .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血糖波动水平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J]. 现代实用医学, 2020,32(7):770-771.
[8]李蕊,杨坷,龚光欣 .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比较 [J]. 临床医学,2020,40(3):42-44.
[9]贾宝娟,李晶,曹文晶 . 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治疗的应用与患者长期生存质量的研究 [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 23-24.
[10]耿玉玲 . 腹膜透析疗法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2):18-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42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