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88 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44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指标水平(呼吸机使用时间、首次床上自主运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呼吸机使用时间、首次床上自主运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 SAS、SD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SF-36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可以缩短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首次床上自主运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SAS、SDS 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 SF-36 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重症心脏瓣膜病;心理护理;负性情绪;SF-36;并发症
心脏瓣膜置换术为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1],但可使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 [2]。心理护理结合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反应特点,采用一系列心理护理措施,以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 [3]。本文观察心理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9 月至 2019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88 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 [4];首次接受瓣膜置换术治疗;年龄≥ 18 岁; 左室射血分数(LVEF)<40%; 既往未进行过心脏手术者。排除标准:同一时间实施其他手术,如冠状动脉搭桥术等;合并活动性心肌炎者;合并肢体活动障碍或脑血管疾病;合并严重肝肾疾病者;合并局部或全身纤维化疾病者;有手术禁忌证者。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44 例。研究组男 27 例,女 17 例;年龄 33~79 岁,平均(59.35±10.65) 岁; 体质量指数(BMI)20~ 28 kg/m2,平均(23.06±2.49)kg/m2;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 10 例,Ⅲ级 30 例,Ⅳ级 4 例;合并高血压 11 例,糖尿病 1 例,房颤24 例; 吸烟 22 例, 饮酒 26 例。对照组男 25 例, 女 19 例; 年龄 32~76 岁, 平均(58.86±11.59) 岁;BMI 19~28 kg/m2, 平均(22.63±3.32)kg/m2; NYHA 分级: Ⅱ 级 9 例, Ⅲ 级 32 例, Ⅳ 级 3 例; 合并高血压 12 例,糖尿病 1 例,房颤 22 例;吸烟20 例,饮酒 2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健康宣教、遵医嘱用药护理、饮食指导和术后康复护理等。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1) 待患者病情稳定且拔管后,进行心理疏导,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病情,消除负性情绪,20~30 min/ 次, 1 次 /d。(2)音乐放松疗法联合深呼吸和渐进性肌肉松弛训练。选择倾听轻柔、舒缓的音乐, 20~30 min/ 次,2 次 /d。每次倾听音乐同时做深呼吸 2~3 次,之后做渐进性肌肉松弛训练 1 次,依次放松双手、前臂、双臂、双脚、小腿、大腿、头、脸以及躯干的肌肉。(3)强调家庭支持。对患者家属行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1 次 / 周。鼓励家属多与患者谈心,表达关心,耐心劝导。两组均护理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康复指标水平。指标包括呼吸机使用时间、首次床上自主运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分。SAS 评分 50~59 分为轻度焦虑; 60~69 分为中度焦虑;>69 分为重度焦虑。SDS 评分 53~62 分为轻度抑郁;63~72 分为中度抑郁;>72 分为重度抑郁。(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SF-36 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共 8 个维度,各维度满分 100 分,评分越高,生命质量越高。(4)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时间指标水平比较 研究组呼吸机使用时间、首次床上自主运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护理前后 SAS、SDS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 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 SAS、SD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护理前后 SF-36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 SF-36 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 SF-36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3 讨论
多数重症瓣膜病术后患者应激反应较为严重, 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影响预后 [5]。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运用心理学相关理论和技术,积极主动地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机体康复 [6-8]。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呼吸机使用时间、首次床上自主运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心理护理可促进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恢复,并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护理后,研究组 SAS、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 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心理疏导可及时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负性情绪;音乐疗法、深呼吸和渐进性肌肉松弛训练可缓解紧张情绪;强调家庭支持可给予患者更多心理支持,从而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可以缩短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首次床上自主运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其 SAS、SDS 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 SF-36 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陈青,线润芳,杨念 . 主动脉瓣膜病患者行经心尖主动脉瓣膜置入术的护理配合 [J]. 护士进修杂志,2019,34(9):125-129.
[2]马跃群,黄立华,张海侠,等 .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增刊 1):163.
[3]晋建芳 . 心理护理研究新进展 [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3):1724-1726.
[4]陈国伟,郑宗锷 . 现代心脏内科学 [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49-1261.
[5]贺贵宝,程端,陶凉,等 . 重症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3,11(1):24-26.
[6]韩洁,马爱英,薛卫斌,等.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焦虑及抑郁的影响 [J]. 护理研究,2016,15(30): 95-96.
[7]雷立,朱学敏 . 心脏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2):539-540.
[8]顾建瑶,吴震群,潘丹丹,等 . 心理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2):154-1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