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头孢他啶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1-09 09:03: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头孢他啶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0 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00 例。对照组采用多索茶碱治疗,观察组采用头孢他啶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水平、肺功能指标水平、炎性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4.00%(94/100),高于对照组的 81.00%(8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SaO2、PaO2、FEV1 和 FV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2、TNF-α 和 PDGF-B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他啶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可改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水平,降低炎性指标水平,以及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效果优于单用多索茶碱治疗。

【关键词】 头孢他啶;多索茶碱;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血气指标;肺功能;炎性因子;不良反应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临床表现以咳嗽、呼吸困难为主 [1]。多索茶碱为甲基黄嘌呤衍生物,是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可有效控制症状并提升肺功能。另有报道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与支气管慢性炎症引发的管腔狭窄有关,且慢性炎症进一步发展可加重肺组织及细胞壁损伤 [2]。而头孢他啶属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抗感染的作用。本文观察头孢他啶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3 月至 2020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200 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实用内科学》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相关诊断标准 [3];经病史、X 线检查及肺功能检查确诊。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 例。对照组:男59 例, 女 41 例;年龄 54~76 岁,平均(65.39±4.21)岁; 病程 1~4 年,平均(2.53±1.04)年。观察组:男57 例,女43 例;年龄53~78 岁,平均(65.42±4.27) 岁;病程 1~4 年,平均(2.48±1.0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补液、吸氧、抗感染等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多索茶碱(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809,0.1 g) 治疗,取 0.2 g 多索茶碱加入 0.9% 氯化钠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1 次 /d,连续用药 7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头孢他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075,1.0 g) 治疗,取 1.0 g 注射用头孢他啶加入 0.9% 氯化钠注射液 200 mL,静脉滴注,2 次 /d,连续用药 7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疗效。显效:患者咳嗽、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等症状均消失,肺通气功能正常;有效:临床症状缓解,肺部湿啰音减弱,肺通气功能有所改善;无效:症状未缓解或出现进行性加重。(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水平。采用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雅培 i-STA300G 型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包括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 链(PDGF-B)水平。(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94/100),高于对照组的 81.00%(81/1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 SaO2、PaO2 和 PaCO2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SaO2、PaO2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aCO2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aO2、PaO2 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 FEV1 和 FVC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FEV1 和 FVC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2.4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 TNF-α 和 PDGF-B 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 TNF-α 和PDGF-B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

3  讨论

多索茶碱是临床治疗多种呼吸道疾病的常用药物,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抗支气管痉挛等,可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而抑制平滑肌内cAMP 分解, 进而松弛平滑肌,同时亦可抑制内源性腺苷诱发的平滑肌收缩 [4]。虽然该药物镇咳平喘效果较为突出, 但单用治疗效果仍有待提升。头孢他啶为广谱抗菌药物,可通过抑制细菌内转肽酶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药理研究证实,其可与细菌细胞膜表面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分裂和生长,加速细菌溶解和凋亡,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头孢他啶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效果显著。

SaO2 是血氧浓度的监测指标,亦是重要的呼吸循环生理参数,临床多用于评估肺氧合及血红蛋白携氧能力;PaO2 是血液中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其水平多取决于吸入气体的氧分压及外呼吸功能状态,水平过低则提示外呼吸功能受阻;PaCO2 是决定肺泡通气情况的重要参数,其水平异常升高多提示伴有呼吸性酸中毒风险 [6]。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 SaO2、PaO2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2 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联合用药可改善血气指标水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 FEV1 和 FV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与联合用药能够改善气管平滑肌痉挛直接相关。已知慢性炎症导致激活后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大量炎性因子,后于氧化应激作用下激活核转录因子及相关激活蛋白 AP-1,进而调控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表达, PDGF-B 水平由此升高 [7]。本研究结果又可见,治疗后,观察组 TNF-α 和 PDGF-B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这可能与头孢他啶在抗炎方面的突出作用有关。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该联合用药方案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头孢他啶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可改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水平,降低炎性指标水平,以及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效果优于单用多索茶碱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坤 . 头孢他啶联合多索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效果 [J].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0):1829-1830.
[2]陈荣杰 . 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J]. 慢性病学杂志,2020,21(1): 128-129.
[3]陈灏珠 . 实用内科学 [M]. 12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675.
[4]王富霞 . 氨茶碱联合左氧氟沙星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改善及肺功能的影响 [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 29(2):236-238.
[5]佘正忠,李艳萍,张堰冬 . 头孢他啶结合多索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疗效的影响观察 [J]. 中国全科医学,2019, 22(增刊 1):38-41.
[6]黄海山,陈建良 . 糖皮质激素辅助抗生素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治疗的价值分析 [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6):54.
[7]陈蓉,冯钰 . 头孢他啶联合多索茶碱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外周血 TNF-α、PDGF-B 水平的影响 [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11):1604-160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39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