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102 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1 例。对照组实施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实施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 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和 24 h 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08%,高于对照组的 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BP、DBP、24 h SBPV 和 24 h DBPV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7.84%, 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血压、血压变异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效果优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
【关键词】 天麻钩藤饮;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压变异性;不良反应
高血压患者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急躁易怒、少寐多梦等症状 [1]。临床常采取西药治疗,具有一定效果,但患者需长期用药,不良反应多,且远期效果不理想。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类型, 可以名方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能起到平肝潜阳熄风的功效。本文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2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102 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西医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 [2];中医符合《高血压中医诊疗指南》(2011 年版)中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3];证见头晕目眩、头痛且胀、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夜寐欠安、尿黄便结、面红耳赤, 舌红苔黄,脉弦数;原发性高血压;病程 >3 个月。排除标准:精神疾病;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合并恶性肿瘤。患者或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51 例。观察组:男 31 例,女 20 例;年龄 39~69 岁, 平均(52.34±5.58) 岁;病程 4 个月至 16 年, 平均(5.23±1.84) 年;高血压 I 级 16 例,高血压 II 级 20 例,高血压 III 级 15 例。对照组:男 30 例,女 21 例;年龄 39~68 岁, 平均(52.41±5.63)岁;病程 5 个月至 17 年,平均(5.35±1.71)年;高血压 I 级 18 例,高血压 II 级 19 例,高血压 III 级 1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江西施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83362,2.5 mg) 治疗。口服, 初始剂量 2.5 mg,1 次 /d, 根据患者的病情最大剂量可增加至 5 mg,1 次 /d。连续治疗 1 个月。
观察组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组方:天麻30 g,钩藤 20 g,石决明、桑寄生、茯神、牛膝、益母草各 15 g,夜交藤、黄芩、栀子、杜仲各 10 g。眩晕重者加龙骨 10 g(先煎),牡蛎 12 g(先煎),龟板 10 g(先煎);肝火旺盛者加菊花 5 g,丹皮12 g,龙胆草 6 g。水煎服,收汁 200 mL,1 剂 /d,早晚分服,持续治疗 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评价,以主症积分表示 [4]。主症包括头晕目眩、头痛且胀、烦躁易怒,按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评为 0、2、4、6 分。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 >70% 为显效, 在 30%~70% 为有效,<30% 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 +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及血压变异性, 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 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和 24 h 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血压变异性即为动态血压标准差的平均值。(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4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3%(4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血压变异性比较 治疗前,两组 SBP、DBP、24 h SBPV 和 24 h DBPV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 SBP、DBP、24 h SBPV 和 24 h DBPV 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7.84%(4/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41%(1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是长效钙离子拮抗剂的典型代表之一,起效缓和,药效持久,半衰期较长, 有助于 24 h 控制血压平稳,但长期用药不良反应较多,效果不理想。
中医学将高血压归属于“眩晕“”头风”等范畴,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是常见的中医证型之一,多因患者肝气郁滞,郁久化火则伤阴,肝阴不足,阴不敛阳,肝阳偏亢,上扰清窍所致 [5]。故治疗以平肝潜阳、清热熄风为主。古籍《杂病证治新义》中记载了天麻钩藤饮,此方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6]。方中天麻有定眩晕之效,与钩藤合为君药,联用有平肝熄风之效;石决明性味咸平, 具有平肝潜阳之效;牛膝引血下行为臣药,可辅助君药起到平肝熄风之效;栀子、黄芩清热泻火;益母草活血利水;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 [7];夜交藤、茯神宁心安神,为佐使药。各味药材合用可起到平肝潜阳、清热宁神、引血下行之效 [8-9]。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天麻钩藤饮在血压控制方面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DBP、SBP、24 h DBPV 和 24 h SBPV 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良好。综上所述,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血压、血压变异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效果优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
参考文献
[1]梁燕,鲍晓华,李晨梅,等 . 调督熄风针法对肝阳上亢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 [J]. 中国医药导报,2019,16(27): 140-143.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 年修订版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9.
[3]中华中医药学会 . 高血压中医诊疗指南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3):108.
[4]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5.
[5]王志刚,程俊伟 . 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及对神经递质节律的影响 [J]. 世界中医药, 2020,15(1):81-84.
[6]胡光慈 . 杂病证治新义 [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58: 222.
[7]魏嘉琦,巫华兰 . 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J].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102-104.
[8]袁春云,袁思斯,伍大华,等 . 天麻钩藤饮加减通过抑制NF-κB 表达和核转位缓解高血压性脑出血肝阳化风证大鼠神经损伤的研究 [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12):15-18.
[9]雒芳玲,宋晓鸿,梁佳春,等 . 加味天麻钩藤饮结合西药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7):1096-1099.
[10]夏飞,虞鹤鸣 . 针刺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颈性眩晕 36 例临床观察 [J]. 江苏中医药,2019,51(3):62-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