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泼尼松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1-04 09:51: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泼尼松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80 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治疗前后 T 细胞亚群指标水平、血清神经肽 Y(NPY)水平和 P 物质(S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止痛时间、停发新疹时间和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CD3+、CD4+ 和 CD4+/CD8+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 SP 和 NPY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泼尼松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带状疱疹患者可缩短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 SP 和 NPY 水平, 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

【关键词】 带状疱疹;泼尼松;T 细胞亚群;血清神经肽 Y;P 物质;不良反应

0  引言

 带状疱疹患者主要表现为胸背、腰腹、头面部、四肢等部位出现水疱、红斑及丘疹等,且发疹部位伴有疼痛及烧灼感 [1]。临床常采用伐昔洛韦、加巴喷丁及甲钴胺等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可有效抑制病毒活性,缓解患处疼痛,但效果不够理想 [2]。泼尼松可与皮质激素转运蛋白结合而转运至全身,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本文观察泼尼松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年6 月至 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中带状疱疹诊断标准 [3];结合临床表现、水疱液体培养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检查结果确诊;既往未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 合并免疫系统或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 批准文号:2018 年审(48 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男 25 例,女 15 例;年龄 55~78 岁,平均(61.46±5.45)岁;病程2~14 d,平均(6.54±2.14)d;疱疹分布:胸背 15 例,腰腹 12 例,头面部 9 例,四肢 4 例。观察组男 30 例,女 10 例;年龄 53~77 岁,平均(63.86± 5.47)岁;病程 3~15 d,平均(6.33±2.07)d;疱疹分布:胸背 14 例,腰腹 12 例,头面部 8 例,四肢 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盐酸伐昔洛韦片(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856,0.3 g), 饭前空腹口服,0.3 g/ 次, 2 次 /d;加巴喷丁胶囊(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50271,0.3 g),口服,第 1 天0.3 g/d,1 次 /d, 第 2 天 0.6 g/d,2 次 /d, 第 3 天0.9 g/d,3 次 /d,以后根据病情需要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 1.8 g/d;甲钴胺片(四川德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41229,0.5 mg),口服,0.5 mg/ 次,3 次 /d。共治疗 10 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 [ 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886,5 mg] 治疗,10 mg/ 次,3 次 /d,共治疗 10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包括止痛时间、停发新疹时间和结痂时间。(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T 细胞亚群指标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 [ 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国械注进 20172401770] 测定T 细胞亚群 CD3+、CD4+、CD8+ 水平,并计算 CD4+/CD8+。(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 物质(SP)、血清神经肽Y(NPY)水平。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 5 mL,以 3000 r/min 离心10 min,离心半径 10 cm,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SP、NPY 水平,试剂盒由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比较 观察组止痛时间、停发新疹时间和结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治疗前后 T 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 CD3+、CD4+ 和 CD4+/CD8+ 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CD3+、CD4+ 和 CD4+/CD8+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 SP、NPY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 SP、NPY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血清 SP、NPY 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神经性皮肤病,多发于春、秋季,在免疫功能减弱者及老年人中较常见,且患病时发疹部位有较强的疼痛及烧灼感 [4]。既往临床多采用常规抗病毒及缓解疼痛的药物治疗,其中伐昔洛韦可抑制病毒 DNA 合成,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加巴喷丁和甲钴胺具有抗痛觉过敏、缓解疼痛的作用,但部分患者效果不够理想 [5-6]。

泼尼松是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及组胺的形成和释放,降低细胞膜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起到减少炎性因子渗出的作用,实现抗炎、抗过敏的目的;同时可抑制机体变态免疫反应 [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止痛时间、停发新疹时间和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CD3+、CD4+ 和 CD4+/CD8+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 SP、NPY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泼尼松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抗炎效果,抑制炎性因子释放,且可调节免疫功能, 缩短症状改善时间,缓解疼痛。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联合应用泼尼松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泼尼松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带状疱疹患者可缩短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 SP 和 NPY 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范玉华,陈琬. 难治性带状疱疹的临床诊治[J]. 中国临床医学,2017,24(3):488-489.
[2]王远志,蒙秉新,谭茜 . 加巴喷丁胶囊联合小剂量泼尼松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免疫功能及疼痛物质的影响 [J]. 药物评价研究,2018,41(1):109-113.
[3]赵辨 .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 [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396-397.
[4]朱璇璇,段培蓓,吴常征 . 揿针围刺联合常规西药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9,26(10):11-15.
[5]崔自慧 . 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效果观察 [J]. 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6):3024-3025.
[6]孟阳,蒋琼,潘启红,等 . 新癀片联合更昔洛韦、甲钴胺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16(4):346-348.
[7]陆琪,堵建岗 . 阿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中国基层医药,2017,24(17):2623-2626.
[8]郑新颖,吴怡峰 . 泼尼松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6):1126- 11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31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