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在迁延性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80 例迁延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止泻时间、呕吐缓解时间和脱水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5.00%(2/40),低于对照组的 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 90.00%(36/40),高于对照组的 65.0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应用于迁延性腹泻患儿可缩短症状改善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 目标管理理论;针对性护理;迁延性腹泻;症状;并发症;满意度
小儿腹泻属于多因素诱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以大便性状改变和大便次数增多为特点 [1]。迁延性腹泻具有病情反复、迁延不愈等特点,严重者会存在水电解质紊乱,导致患儿出现体重减轻、营养不良、感染等 [2]。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通过制订针对性目标,使得工作流程更加明确化、规范化,可为患儿提供全面性、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3]。本文观察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在迁延性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年4 月至 2019年 10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迁延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 7 版)》中关于迁延性腹泻的诊断标准 [4];患儿伴有水样便、呕吐、脸色苍白、脱水等症状。排除标准:存在重要器官疾病、感染类疾病、先天畸形、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患儿;有传染性疾病患儿。患儿家长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审批文号:2016-034- KY18)。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男 21 例,女 19 例;年龄 5~24 个月,平均(10.18±1.09)个月;病程 2~7 周,平均(4.25±0.26)周。观察组:男 22 例,女 18 例;年龄 6~24 个月,平均(10.22±1.14)个月;病程2~8 周,平均(4.28±0.24)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对患儿家长讲解疾病基础知识和护理注意事项;介绍病房环境,每日开窗通风 30 min,保证空气流通;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对症处理。
观察组采用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1) 制订目标。全面评估患儿病情,以减轻患儿病情、预防并发症发生为目标,结合患儿实际情况,与患儿家长沟通后共同制订针对性护理方案。(2)目标实施。①饮食指导。对母乳喂养患儿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患儿进行饮食调整,<6 个月患儿采用牛奶 + 等量米汤水稀释喂养,或采用牛奶 + 谷类混合物喂养,6 次 /d;≥ 6 个月患儿给予细烂软糯的食物,并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在食物中加入少许蔬菜或细肉末,喂养次数依据患儿腹泻改善情况由少到多;对双糖不耐受患儿,去除饮食中双糖食物, 给予去乳糖配方奶粉、豆浆等。②病情观察。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和大便的量、颜色、次数、形状变化,并及时记录,出现异常立即汇报医生对症处理。③心理护理。采用“昵称”或“乳名”称呼患儿,医护人员可佩戴卡通饰品,在病房周围张贴动画人物海报或播放患儿喜爱的儿歌、动画片,指导家长拥抱、拍背安抚患儿。④并发症预防护理。a. 高热惊厥,每 2 h 测量 1 次患儿体温,密切关注患儿体温变化,给予患儿温水擦浴、头枕冰袋等物理降温措施,遵医嘱使用适量退烧药。b. 臀部红肿,勤换尿布,大小便后采用温水清洗患儿臀部,保证臀部皮肤清爽洁净;加强病房巡视,出现异常立即汇报处理。c. 水电解质失衡,给予脱水患儿口服 0.9% 氯化钠注射液补液,严格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待患儿呕吐、脱水症状缓解后进行静脉输液。⑤出院指导。嘱家长注意饮食卫生,进食前后严格清洗患儿双手,避免食用生冷、刺激性食物,勤修剪患儿指甲,依据天气冷暖及时增减衣物。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包括止泻时间、呕吐缓解时间和脱水缓解时间。(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3)比较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于患儿出院时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包括操作技术、服务态度、健康指导、心理疏导 4 个维度,共 20 个条目,采用 1~5分评分法, 总分 100 分, ≥ 88 分为满意,70~87 分为较为满意,<70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 较为满意)例数 /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止泻时间、呕吐缓解时间和脱水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 5.00%(2/40), 低于对照组的 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 90.00%(36/40),高于对照组的 65.0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小儿迁延性腹泻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多以微生态制剂为主要治疗方式,可以有效调节患儿胃肠道的微生物环境,保护肠道。但因患儿年龄较小, 疾病治疗过程中易产生哭闹、烦躁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增加臀部红肿、高热惊厥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不利于患儿康复 [5]。
目标管理通过程序或过程,使各方共同协商, 确定总目标,并强调目标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6-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止泻时间、呕吐缓解时间和脱水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多数迁延性腹泻患儿存在营养障碍, 保证营养是治疗的必要措施,加强饮食干预指导, 为患儿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支持,调节胃肠功能,缓解腹泻症状,有助于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加快康复进程;心理护理和病情观察有利于及时发现患儿异常,稳定患儿情绪,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加强并发症预防护理,通过体温护理、加强臀部皮肤护理等预防护理措施,减少高热惊厥、臀部红肿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有效保障患儿安全,从而提高家长满意度。
综上所述,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应用于迁延性腹泻患儿可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杨海军,孙梅 . 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 83 例临床分析 [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10):930-934.
[2]张丽 . 延续性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小儿迁延性腹泻中的护理效果 [J]. 养生保健指南,2017(12):133.
[3]马瑞红 . 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24): 3971-3973.
[4]胡亚美,江载芳 .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M]. 7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97.
[5]李春玉,郑玉瑶,邹艳红,等 . 维生素 A 与婴幼儿迁延性腹泻的调查研究 [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42(1):4-5.
[6]王秀丽. 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肾病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观察 [J]. 护士进修杂志,2018,33(23):2125- 2129.
[7]王天真 . 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妊娠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J]. 河南医学研究,2017, 26(23):4368-4369.
[8]温连连,徐胜东 . 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河南医学研究, 2017,26(23):4413-44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