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29 17:20: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 8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急性脑梗死分成脑梗死组(n=30)和非脑梗死组(n=50),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70 岁、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术后低血压、球囊扩张次数≥ 2 次和血肌酐水平 >133 μmol/L 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84、6.122、6.064、17.240、3.162,P<0.05)。结论:年龄≥ 70 岁、合并房颤、术后低血压、球囊扩张次数≥ 2 次和血肌酐水平 >133 μmol/L 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心血管病变,临床可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受损心功能 [1]。然而介入术后易出现急性脑梗死,影响介入效果,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2]。本文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3]。排除标准: 存在脑梗死病史。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根据治疗后是否出现急性脑梗死分成脑梗死组(n=30)和非脑梗死组(n=50)。

1.2  方法 患者出院前 1 d,由科室护理人员统一发放问卷,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球囊扩张次数、术后是否低血压、血肌酐水平以及 D- 二聚体水平等,出院当天统一回收。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1.3  观察指标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脑梗死组年龄≥ 70 岁者、心房颤动(房颤)者、球囊扩张次数≥ 2 次者、术后低血压者和血肌酐水平 >133 μmol/L者占比均高于非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70 岁、合并房颤、术后低血压、球囊扩张次数≥ 2 次和血肌酐水平 >133 μmol/L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84、6.122、6.064、17.240、3.162,P<0.05)。见表 2。

\
                        
3  讨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急性心肌梗死常用治疗方法,可疏通冠状动脉管腔,改善心肌血流灌注, 但术后可并发急性脑梗死 [2]。

本研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70 岁、合并房颤、球囊扩张次数≥ 2 次、术后低血压和血肌酐水平 >133 μmol/L 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为,高龄患者随年龄增长,其脑部功能逐渐衰退,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概率较高 [4];房颤患者心功能下降明显,心输出量明显不足,可导致脑组织血供不足, 增加介入术后出现急性脑梗死的风险 [5-6];球囊扩张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的重要步骤,可使血栓碎片随血液流动到达血管远端,扩张过程中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使内膜被撕裂,增加血管痉挛或血栓发生风险;血压下降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患者介入术后收缩压骤降至 70~80 mmHg(1 mmHg=0.133 kPa)时,可增加脑循环障碍发生风险 [7-8];已知肾功能不全患者可导致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病死率升高5~10 倍,血肌酐水平能反映肾功能,故高水平血肌酐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9]。

综上所述,年龄≥ 70 岁、合并房颤、术后低血压、球囊扩张次数≥ 2 次和血肌酐水平 >133 μmol/L 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陈礼学 . 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10):48-50.
[2]云霞,武力勇,吴明正,等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PCI 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J]. 心脏杂志,2015,27(2):186-189.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4] 袁书刚,黄晓远,郭英选 . 急性心肌梗死后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22(3):303-308.
[5] 闫洁,袁森 . 急性心肌梗死 PCI 术后近期 MACE 的危险因素及血小板功能参数的预测作用 [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20,28(12):58-65.
[6]张振华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研究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9):1-3.
[7] 刘乃瑞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急性脑梗死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22(5):491-497.
[8] 王娉娉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J]. 当代医学,2019,25(8):31-34.
[9] 苏垒鑫,程康,赵志敬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 [J]. 心脏杂志,2017,29(4):422-4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22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