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耳穴揿针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痰湿内阻型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27 10:42: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痰湿内阻型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180 例痰湿内阻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91 例与对照组 89 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耳穴揿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压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4.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揿针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痰湿内阻型高血压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血压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效果优于单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

【关键词】 耳穴;揿针;高血压;痰湿内阻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血压;中医证候

0  引言

高血压以头痛、失眠、耳鸣、肢体麻木等为主要症状,西医治疗以使用降压药控制血压水平为主要目的 [1]。耳穴揿针是中医常见治疗方式之一 [2]。本文观察耳穴揿针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痰湿内阻型高血压患者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180 例痰湿内阻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痰湿内阻型高血压诊断标准 [3-4]。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或功能不全者;合并全身恶性肿瘤者;意识障碍、精神疾病患者;对本研究治疗方式不耐受者;临床资料不全者。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91 例与对照组89 例。观察组: 男 50 例, 女 41 例; 年龄 55~85 岁, 平均(70.03±2.02) 岁; 病程 1~8 年, 平均(4.63±1.07) 年。对照组: 男 47 例, 女 42 例; 年龄56~83 岁,平均(69.68±2.17)岁;病程2~6 年, 平均(4.06±1.1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03356,5 mg) 治疗, 口服, 起始剂量 5 mg/ 次,1 次 /d, 之后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给药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10 mg/ 次,1 次 /d,连续用药 3 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耳穴揿针治疗。(1) 选穴:选双侧神门、交感穴、降压沟穴、皮质下穴, 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穴位。(2)操作:使用 75% 酒精对所选穴位消毒,用无菌 0.22 mm×1.5 mm 揿针(环球牌)快速刺入耳穴,按压得气后粘贴并留置 2 d,每日定时按压,2 d 后取针。1 周为 1 疗程, 连续治疗 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疗效 [5]。显效:头疼、眩晕、呕吐痰涎等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舒张压未正常但较治疗前下降≥ 2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张压达到正常范围;有效:头疼、眩晕、呕吐痰涎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舒张压未正常但较治疗前下降 10~19 mmHg;无效:临床症状均为改善,血压无明显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总例数 ×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主要包括胸闷、头痛、阵发性眩晕、呕吐痰涎、四肢麻木 5 个症状,各症状满分均为 3 分,评分越高表示该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3  讨论

西医治疗高血压患者以药物控制血压为主,常用药物包括离子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6]。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是一种常用降压药物,属于钙离子阻滞剂,能阻滞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心肌等,扩张血管,减小外周阻力,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6]。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的病位在心、肝、脾、肾, 病性虚实夹杂,可分为肝火上炎、痰湿内阻、瘀血内阻、阴虚阳亢、肾精不足、气血两虚、阴阳两虚等证型,不同证型起病原因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7]。 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病与患者肝火过旺、脾胃受损关系密切 [8]。耳穴揿针是新型针刺疗法之一,治疗高血压主要选双侧神门、交感穴、降压沟穴、皮质下穴,可疏通脉络,促进血液流通,降低血压 [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吻合 [10]。

综上所述,耳穴揿针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痰湿内阻型高血压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血压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效果优于单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

参考文献

[1]杨雯,郭宏 . 长期降压治疗对血压,血清 IL-6,TNF-α 和尿8-OHdG 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9, 53(6):62-65.
[2]马娜,林琳 . 中西医结合医护措施对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影响 [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19(6):210-212.
[3]王蔚文 .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94-195.
[4]中华中医药学会 . 高血压中医诊疗指南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3):108.
[5]李得民,张洪春 .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哮病(修订版)[J]. 中医杂志,2020,61(9):96-97.
[6]刘娜 .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美托洛尔在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10(6):86-87.
[7]钟代荣,欧魏英,彭崇俊 . 行气化瘀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瘀血内阻证的疗效及对病人 Hcy,25(OH)D 水平的影响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6): 2379-2382.
[8]王瓘宇,杨传华 . H 型高血压中医痰湿壅盛证病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探讨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20):3153-3154.
[9]吕海波,甘收云 . 揿针耳穴贴压与体针疗法对 1 级高血压病即时降压疗效的比较[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5(3): 451-454.
[10]徐华庆,蔡兴慧,陆明奎,等 . 升陷祛瘀汤联合厄贝沙坦,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水平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J]. 中国医师杂志,2020,22(10):1483-148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17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