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在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26 14:30: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在卒中后偏瘫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68 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4 例。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步行能力评分和平衡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06%(33/34),高于对照组的 76.47%(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Barthel 指数、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功能性步行量表和Berg    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步行能力评分和平衡能力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关键词】 卒中后偏瘫;康复训练;低频脉冲治疗仪;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平衡能力

0  引言

卒中貝有较高的致残率,偏瘫是卒中常见后遗症,可引发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命质量 [1]。低频脉冲治疗属于物理治疗方法, 能增加肌力,兴奋神经肌肉组织。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本文观察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在卒中后偏瘫者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本院收治的 68 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磁共振成像、CT 检查确诊为卒中;首次发病,伴一侧肢体瘫痪。排除标准:伴严重肝、肾、心、肺等脏器疾病者;既往有脑血管病史者。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4 例。对照组男 21 例,女 13 例;年龄 45~76 岁,平均(60.75±2.21) 岁;病程 14~51 d,平均(33.52±2.15)d;瘫痪侧: 左侧 18 例,右侧 16 例。观察组男 20 例,女 14 例;年龄 45~76 岁,平均(60.63±2.23)岁;病程14~51 d,平均(33.49±2.14)d;瘫痪侧:左侧 19例,右侧 1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1)坐位平衡训练:指导患者坐在悬吊架凳子上,随后将固定带绑在其腰臀部,将悬吊架逐渐升高直至减轻部分体重,嘱咐患者将胸背挺直,保持 10 min 左右,2~3 d 后逐渐降低体重百分率至患者在体重不减的情况下保持坐位平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开展上肢活动、移动坐位重心等训练,直至能单独完成 2 级平衡训练。(2)站立训练:悬吊架先减重至患者能伸直双下肢,髋膝对体重支撑为宜,保持站姿 15 min, 4 d 后逐渐降低体重百分率至不减轻体重情况下站稳。(3)步行:悬吊架减去患者自身体重的 40%, 步行速度设为 200 m/h,无需辅助步行工具,步行 5 min 后休息,随后再步行 5 min,1 次 /d;1 周后将步行时间延长至 7 min,随后休息 10 min 再步行 7 min,3 周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和每天步行情况,待减重 20% 后可适当增加步行速度,1 次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低频脉冲治疗仪(河南省盛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型号:SC-DP-1000) 脉冲宽度 0.2 ms, 输出电流≤ 50 mA。消毒电极片后固定在瘫痪侧上下肢肌群,电极频率 0.5~5 Hz,30 min/ 次,2 次 /d,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适当调整输出幅度。

1.3  观察指标  (1)治疗 1 个月后,采用徒手肌力测定 Lovett 分级法评估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未触及肌肉收缩为 0 级;可触及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收缩为 1 级;解除重力影响,可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为 2 级;能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无法对抗阻力为 3 级;能抗重力及轻度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为 4 级;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为 5 级。肌力改善≥ 2 级为显效;肌力改善 1 级为有效;不符合上述标准为无效 [2]。(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前、治疗后 1 个月后采用 Barthel 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包括如厕、穿衣、洗澡和行走等 10 项,总分 0~100 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3];采用 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评估肢体运动功能,包括上肢(66 分)和下肢(34分),总分0~100 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强 [4]。(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步行能力和平衡能力评分。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评估患者步行功能,采取 5 级评分法评估,评分与步行功能呈正比 [5];采用 Berg 平衡量表评估患者平衡能力,共 14 个项目,采取5 级评分法,即 0~4 分,总分 0~56 分,评分与平衡能力呈正比 [6]。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06%(33/34),高于对照组的 76.47%(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治疗前后 Barthel 指数和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 Barthel 指数和 Fugl- 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Barthel 指数和 Fugl- Meyer 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功能性步行量表和 Berg 平衡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功能性步行量表和 Berg 平衡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功能性步行量表和 Berg 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3  讨论

偏瘫是卒中后常见后遗症,康复训练可循序渐进地提高患者行走、站立能力及坐位平衡,增加患侧肌力,激活大脑运动皮质,同时可活动髋、膝和踝关节,提升患者关节活动度,加快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7]。低频脉冲治疗仪利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患侧上下肢传输感觉和运动,能有效重建正常反射弧,改善肌群神经功能,加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且通过直接刺激肌肉引起肌肉节律性收缩,能加快偏瘫侧肢体神经组织再生和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肌肉萎缩,加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Barthel 指数、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功能性步行量表和 Berg 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低频脉冲治疗仪可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电流强度,经神经传导反复刺激大脑运动中枢,便于正常反射弧的重建及恢复,确保肢体肌肉协调、正常收缩,以加快患肢功能恢复。而肢体康复训练能增加关节灵活性,避免肌肉萎缩。二者联合应用能加快患者肌力恢复,显著提升患者自理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

综上所述,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步行能力评分和平衡能力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张浩,赵国勇,张琼,等 . 低频脉冲电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7):157- 159.
[2]杨荣 . 减重支持系统训练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仪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对的应用 [J]. 临床研究,2019,27(10):61-62.
[3]刘爽,胡军荣,张丽娟,等 . 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 [J]. 当代医药论丛,2019,17(7): 39-40.
[4]辛茹 . 中频脉冲治疗仪对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 [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9,35(4):45-46.
[5]张雅静,张小兰,马延爱,等 . Barthel 指数量表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测量的信度研究 [J]. 中国护理管理, 2007,7(5):30-32.
[6]金冬梅,燕铁斌,曾海辉. Berg 平衡量表的效度和信度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1):25-27.
[7]程丹 . 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J]. 医疗装备,2020,33(12): 160-161.
[8]缪凤珍,熊丽萍 . 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J]. 医疗装备,2020,33(20): 153-1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15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