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比较单孔与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肿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80 例肝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采用单孔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三孔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水平、手术前后炎性指标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引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 C 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肿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引流时间,降低 C 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水平,效果优于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
【关键词】 肝囊肿;去顶减压术;单孔腹腔镜;多孔腹腔镜;炎性指标;并发症
0 引言
肝囊肿早期症状较轻,易被患者忽视,随着疾病发展,囊肿达到一定体积时,可压迫患者胃肠, 出现上腹部饱胀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肝功能异常或腹腔积液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 开腹手术为临床常见治疗手段,效果确切,但创伤较大,影响术后恢复,不易被患者接受 [2]。多孔腹腔镜去顶减压术具有创伤小的优势,尤以三孔腹腔镜最为常用 [3],但单孔腹腔镜手术创伤更小。本文比较单孔与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肿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年1 月至 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肝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 B 超、CT 检查确诊为肝囊肿;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无肝硬化表现。排除标准:有出血倾向;严重精神疾病;既往腹部手术史;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审 2017-11 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观察组男 18 例,女 22 例;年龄 24~71 岁,平均(44.44±7.34) 岁;囊肿部位:肝右叶 25 例,肝左叶 15 例;病程3 个月至 11 年,平均(4.34±1.01)年;囊肿直径5.5~19.0 cm, 平均(12.47±2.18)cm。对照组男19 例,女21 例;年龄23~72 岁,平均(44.54±7.31) 岁;囊肿部位:肝右叶 28 例,肝左叶 12 例;病程2 个月至 10 年,平均(4.37±1.02)年;囊肿直径5.3~18.5 cm,平均(12.53±2.32)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单孔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取头高脚低位,根据囊肿部位向右或向左倾斜,显露囊肿侧,采用巾钳提起前腹壁,经脐作 3 cm 纵向切口,采用气腹针穿刺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压力为12~15 mmHg(1 mmHg=0.133 kPa),将腹腔镜(奥林巴斯 OTV-S190)置入,同时置入单孔腹腔镜三通道穿刺设备,探查病灶情况。通过辅助孔抽出少许囊液后,观察囊液的性状及颜色,判断是否与胆道相通、囊内出血及感染等情况,超声刀切开囊壁,吸引器吸净囊液,提起囊壁顶盖组织,沿囊壁与肝实质切除囊壁,冲洗囊腔后,观察无出血及胆汁漏后,将切除的囊肿经10 mm Trocar 孔取出,留置引流管,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术后引流减少,且无活动性出血后,超声复查腹腔无明显积液,拔出引流管。
对照组采用三孔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麻醉与体位同观察组,经脐上缘作 10 mm 切口作为观察孔,置入气腹针,建立气腹,探查腹腔及病灶情况, 剑突下作 10 mm 切口作为主操作孔,右肋下缘锁骨中线交点作 5 mm 切口作为辅助操作孔,置入手术器械,穿刺病灶,抽取囊液,观察囊液性状,后续操作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水平,包括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引流时间、术中出血1.3量及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炎性指标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 反应蛋白(CRP) 水平,采用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 XE100 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白细胞(WBC)计数。(3)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引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手术前后炎性指标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 CRP 和 WBC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 CRP 和 WBC 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肝囊肿的主要方法有开放手术、穿刺抽吸、腹腔镜手术和硬化治疗,其中硬化治疗及穿刺抽吸较为简单,但复发率较高,且有细菌感染的可能 [4-5]。开腹手术是临床治疗肝囊肿患者的常用术式,但其切口较大,对患者术后恢复不利, 且术后瘢痕较为明显 [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引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相较于三孔腹腔镜手术,单孔腹腔镜去顶减压术仅有一个腹部切口,在达到与多孔腹腔镜去顶减压术相同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了操作孔, 减少了术中创伤,减少了因创伤造成腹腔内积液和积血,缩短了术后引流时间,利于患者早日下床活动,缩短了住院时间 [7]。
腹腔镜虽具有微创优势,但手术为创伤性操作, 可引起机体应激炎症反应。而 CRP 和 WBC 均是机体炎症的敏感指标,其水平可反映机体炎症程度[8]。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两组术后 CRP 和 WBC 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 单孔腹腔镜去顶减压术仅有一个腹部穿刺孔,且切口较大,利于将囊肿取出,有效减轻了因囊肿较大对穿刺孔造成压迫引起的应激及炎症反应。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种术式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作用相当。因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其结果后期仍需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予以印证。
综上所述,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肿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引流时间,降低 C 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水平,效果优于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进衡, 王妍亭, 易斌, 等 . 引流管侧孔不同数目在直径≥ 10cm 肝囊肿行腹腔镜开窗引流术的效果评价 [J]. 东南国防医药,2017,19(4):395-398.
[2] 周涛,陶醉,邬林泉,等 . 腹腔镜与开腹开窗术治疗肝囊肿疗效 Meta 分析 [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30):70-76.
[3] 李勇男,吴硕东,田雨,等 . 单孔法与多孔法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的回顾性对照研究 [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1):31-35.
[4]祁莉娜,颜梅,郭建琴 . 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术与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单纯性肝囊肿患者疗效对比研究 [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9,22(4):581-584.
[5]谢丹虹,陈廷财,生帆 . B 超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囊肿 50 例效果探析 [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0): 1900-1902.
[6] 秦明,黄涛,王献魁 . 不同术式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临床比较 [J]. 肝胆外科杂志,2018,26(1):38-41.
[7] 隋晓军,李宁,李明,等 . 腹腔镜治疗不同肝段非寄生虫性肝囊肿 78 例 [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9,25(3):380-382.
[8] 汤晓东,陈达伟,赵振国,等 . 经脐腹腔镜单纯性肝囊肿开窗术 12 例临床分析 [J]. 肝胆胰外科杂志,2019,31(12):758-76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