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90 例接受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与随访,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 SUPPH 评分和 ESCA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可提高肝癌介入治疗患者 SUPPH 评分和ESCA 评分,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 肝癌;介入治疗;延续性护理;自我效能;自护能力;并发症
肝癌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预后差、恶性程度高等特点 [1]。目前,临床对肝癌患者多采用介入治疗,但患者远期生存质量受疾病影响明显;患者出院后多缺乏专业健康照护,且自我护理能力差,并发症风险高,预后不佳。延续性护理可保证患者在出院后得到持续性护理,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2]。本文观察延续性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于本院接受肝癌介入治疗的 9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3];行介入治疗;即将出院。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病情危重或合并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本研究者。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准文号:K201628)。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男 24 例,女 21 例;年龄33~75 岁, 平均(53.97±6.62) 岁; 介入 1~3 次, 平均(1.69±0.22)次;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5 例, 高中及大专 21 例,本科及以上 19 例;TNM 分期: Ⅰ期 20 例,Ⅱ期 22 例,Ⅲ期 3 例;肝功能 Child- Pugh 分级:A 级 19 例,B 级 26 例。观察组男 20 例,女 25 例;年龄 32~75 岁,平均(53.53±6.14); 介入 1~4 次, 平均(1.81±0.34) 次; 文化程度: 小学及初中 4 例,高中及大专 23 例,本科及以上18 例;TNM 分期:Ⅰ期21 例,Ⅱ期23 例,Ⅲ期1 例; 肝功能 Child-Pugh 分级:A 级 21 例,B 级 2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与随访。嘱患者半年内需每月复查 1 次;于出院后 3、7、14、48 d 分别进行 1 次电话随访,随后电话随访频率改为 2~4 次 / 月,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疾病转归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为患者制订健康指导方案。
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1)成立护理小组。由 8 名护士组成延续性护理小组,选择 1 名护士(工作经验超 10 年)担任组长,2 名护士为副组长(工作经验超 5 年)负责监督活动,其余护士为延续护理措施实施者。(2)制订计划。制订延续性护理计划,如用药指导、运动指导、饮食指导, 制订复查随访等;延续性护理实施方式包括 3 种, 分别为电话或微信随访、家庭访视、患者团体活动。(3)护理实施。①电话或微信随访,出院前预留患者电话,并添加微信;出院后(≤ 3 d)实施首次电话随访,详细了解护理环境的改变对患者及照顾者的影响,若患者存在不适应情况,则对其具体问题进行记录并评估,隔天用微信实施一对一远程健康指导,根据患者问题予以针对性解答;然后每月实施 1 次电话配合微信随访。②家庭访视,出院后每 2 个月实施 1 次家庭访视,现场了解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讲解遵医嘱用药、饮食、运动对病情恢复的重要作用,鼓励患者坚持良好生活习惯,促使其保持乐观心态;记录随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随访结束后,将记录交于组长,小组成员就随访情况进行讨论,据此调整后续护理方案。(3)延续性护理团体活动。选取就近的社区休闲娱乐室进行延续性护理活动,每次 40~60 min,出院后每 2 个月举办 1 次;活动期间由护士一对一给予患者心理疏导;要求家属积极督促患者坚持健康行为;并邀请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分享居家护理经验,讲述护理过程中身心的感受及变化,并分享今后的生活规划;最后由护士对活动内容进行总结,提出指导意见。两组均护理 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评分。该量表共包含 4 个维度(应对、缓解压力、决策、享受生活),29 个条目,采用 Likert 5 级评分法,1~5 分分别对应没有信心、有一点信心、有信心、很有信心、非常有信心,总分 29~145 分,总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佳 [4]。(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 [5]。总分 0~172 分,评分越高, 自我护理能力越强。(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 SUPPH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UPPH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 SUPPH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2.2 两组护理前后 ESCA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 ESC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 ESCA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护理期间,观察组发生 1 例穿刺点出血、1 例便秘,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45); 对照组发生 3 例穿刺点出血、4 例便秘、1 例排尿困难,并发症发生率为 17.78%(8/4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44)。
3 讨论
肝癌患者需在治疗后进行长期院外自我护理, 但部分患者在出院时并不能全面掌握术后护理方法,常因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欠缺而影响预后,同时会因疾病而产生各种不适,进而对其康复信心造成不良影响 [6]。
延续性护理是一种以整体护理及人文关怀为基础,主要将院内护理延伸到院外,使患者在出院后的康复过程中也能得到有效的护理,从而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6-7]。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SUPPH 评分和 ESC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延续性护理通过高频率的电话或微信随访对患者进行院外延续性信息支持,使患者更了解疾病信息,同时配合定期家庭访视、团体活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不断加强其康复自信心,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护能力 [8-10]。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延续性护理有利于降低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可提高肝癌介入治疗患者SUPPH评分和ESCA 评分, 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郑荣寿,孙可欣,张思维,等 . 2015 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 [J]. 中华肿瘤杂志,2019,41(1):19-28.
[2]杨露宁,杨嘉文,潘丽明,等 . 医院 - 家庭(H-H)延续护理对肝癌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4):4428-4431.
[3]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 年版)[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5,21(3): 865-872.
[4]钱会娟,袁长蓉 . 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的信效度测评 [J]. 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87-89.
[5]郭丽娜,高涵,郭启云,等 . 修正版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汉化后的信效度评价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0): 64-66.
[6]郑明霞,李妮,张小莉 . 肝癌术后实施延续性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 [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5):743-746.
[7]徐宝兰,洪金花,何陆英,等 . 肺癌术后化疗患者多团队协同按需延续护理研究 [J]. 护理学杂志,2019,34(7): 85-88.
[8]金慧敏 .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6):1133-1136.
[9]杜荣欣,张晓红 . 肠造口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与生活质量的纵向研究 [J]. 护理学杂志,2020,35(6):84-87.
[10]孙巧琳,臧爽,徐阳 . 基于互联网平台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实践 [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20, 29(7):726-7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