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运动训练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19 10:57: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140 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序号奇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7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跛行距离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初始跛行距离、绝对跛行距离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良Barthel 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运动训练,可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跛行距离和日常生活能力,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 运动训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跛行距离;日常生活能力

0  引言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由于动脉硬化导致的下肢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从而引起下肢急性或慢性缺血症状 [1]。该病好发于老年人,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肢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甚至导致截肢 [2]。由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周期长,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患者恢复行走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保障。研究显示,运动可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下肢血供,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 [3-4]。本文观察运动训练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10 月至 2019 年 2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140 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诊断标准 [5];经 CT 血管成像确诊;意识清晰,认知能力正常。排除标准: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合并下肢坏疽者;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患者或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17100801)。按住院序号奇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70 例。观察组男 42 例, 女 28 例;年龄 58~78 岁, 平均(68.3±5.6) 岁; 间歇性跛行 43 例,肢端缺血性溃疡 9 例,静息痛18 例;Fontaine 分期:Ⅰ期 10 例,Ⅱ期 47 例,Ⅲ 期 13 例;合并高血压 19 例,冠心病 13 例,2 型糖尿病18 例。对照组男40 例,女30 例;年龄60~79 岁, 平均(68.5±5.2)岁;间歇性跛行 44 例,肢端缺血性溃疡 11 例,静息痛 15 例;Fontaine 分期:Ⅰ期11 例,Ⅱ期48 例,Ⅲ期11 例;合并高血压20 例,冠心病14 例,2 型糖尿病1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相关知识宣教、饮食护理、用药注意事项等,建议患者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每周开展专业讲座。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运动训练。(1) 运动知识宣教:告知患者运动康复的原理及重要性,仰卧时,保持下肢膝关节尽量伸直姿势;减少屈膝下蹲动作;并建立微信群,不定期发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相关知识,同时方便病友之间交流。(2)运动训练。①制定方案。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适合的运动方案,包括运动量、运动时间等。②运动前放松关节、韧带。a. 髌股关节放松,包括分离牵引、侧方滑动及上下滑动,以增加髌骨活动及伸屈膝活动范围;b. 股胫关节放松,包括长轴牵引、前后及侧方滑动、伸膝摆动,以增加膝关节伸屈活动范围;c. 徒手牵拉,包括牵拉伸膝及屈肌肌群,牵拉与放松交替进行。③抗阻力运动。a. 等长抗阻力运动,患者取仰卧位,伸直两下肢并分别交替抬高至 30°,保持 5~10 s 后放松。Ⅰ、Ⅱ期患者每轮 10 次,Ⅲ期患者每轮 5 次,两轮 /d。b. 渐进性抗阻力运动,首先测量患者股四头肌肌肉收缩可承受的负荷,再根据结果安排训练活动,Ⅰ、Ⅱ期患者负荷量可适当上调,Ⅲ期患者可适当减少负荷量。每组 10 次, 每次 3 组,2 次 /d。c. 等速运动,指导患者踩功率自行车,每次运动分为 3 个阶段,第 1 阶段是慢速热身,约 3 min;第 2 阶段Ⅰ、Ⅱ期患者以 15~30 W 功率运动 10 min,Ⅲ期患者以10~20 W 功率运动5 min;第3 阶段为缓慢降速停止,2 d/ 次。两组均护理 4 周。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跛行距离,包括初始跛行距离(以5 km/h 速度在平地行走, 出现乏力、麻木感觉的距离)和绝对跛行距离(出现疼痛后的最大步行距离)。(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 Barthel 指数(MBI) 评价,总分 100 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跛行距离比较 护理前,两组初始跛行距离和绝对跛行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初始跛行距离和绝对跛行距离均明显长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护理前, 两组 M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两组 MBI 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3  讨论

研究显示,除积极治疗外,合理运动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预后很关键,适量运动能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缓解缺血引起的疼痛症状,并可提高肌肉摄氧能力,增加运动耐力 [6-7]。传统护理工作仅遵医嘱给予运动指导,缺乏系统性干预, 导致运动干预效果并不理想。运动训练中,运动知识宣教可提高患者对运动训练的认知度和运动依从性。运动前放松关节、韧带等可增加关节周围肌群活动范围,放松肌肉,避免肌肉损伤 [8]。等长抗阻力运动是抗阻运动训练的第 1 阶段,通过持续对抗外在阻力以引导肌肉收缩,训练周围肌肉及软组织, 不仅扩大了肢体活动范围,还增加了肌肉负荷 [9];渐进性抗阻力运动以机体肌肉紧张收缩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进行相应阻力负荷训练,可以进一步提高肌力 [10];等速运动可依肌力强弱、肌肉长度变化、疼痛、疲惫等情况提供适合其肌肉本身的最大阻力, 且不会超过其负荷的极限,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安全性 [11]。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初始跛行距离和绝对跛行距离均长于对照组,MBI 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运动训练可促进患者下肢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肺耐力,逐渐延长行走距离,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因本研究运动训练时间较短,患者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予以印证。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运动训练, 可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跛行距离和日常生活能力,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郭伟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J]. 人人健康,2013,7(14):50.
[2] 王辉,蒋永兴,田野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炎症机制与抗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20,41(2):179-182.
[3] 赖雅倩,林瑛 . 运动疗法联合奥马哈系统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J]. 中国现代医生,2020, 58(35):163-166.
[4]贾艳青 . 抗阻运动训练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非介入治疗老年患者踝肱指数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J]. 包头医学,2020, 44(4):49-52.
[5]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 [J].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6,10(1): 1-18.
[6]牛青梅,喻英,王培英,等 . 个体化运动处方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走能力的影响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 35(13):998-1002.
[7]赵浩,马传荣,张洁,等 . 定量运动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影响研究 [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9, 25(4):551-554.
[8]苏伟,马骏,卞策 . 定量运动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3):33-35.
[9]王强 . 不同形式下肢抗阻力练习对动脉顺应性的急性影响 [J]. 当代体育科技,2018,8(10):11-13.
[10]刘新文,朱利月,王伯忠,等 . 运动训练对高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动能力的改善研究 [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8,18(2):132-133.
[11] 聂志强,赵英,郭军辉,等 . 等速运动对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中国伤残医学,2020,28(12):26-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02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