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全面护理在行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在该院行 ECT 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03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成像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85%,低于对照组的 1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像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7.09%,高于对照组的 9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可降低行 ECT 检查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焦虑评分,提高成像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 全面护理;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满意度;焦虑;并发症
0 引言
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检查可将放射性药物引入人体,利用药物代谢后病变部位和正常组织之间存在的放射性浓度差异,经计算机处理获取图像资料,在骨骼、甲状腺疾病的检查中应用广泛 [1-2]。由于大多数患者缺乏对影像学检查知识的了解,检查期间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其配合度,导致成像质量较差 [3-4]。常规护理多为被动护理,患者配合度差,而全面护理可减少ECT 检查中对比剂渗漏及其他情况的发生。本文观察全面护理在行 ECT 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3 月在本院行 ECT 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 遵医嘱行 ECT 检查;影像学资料完整。排除标准: 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功能障碍者;妊娠及哺乳期患者;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者;老年痴呆者。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护理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03 例。观察组:男62 例,女41 例;年龄36~72 岁,平均(57.65±4.21) 岁。对照组:男 59 例,女 44 例;年龄 37~74 岁, 平均(57.12±4.5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说明检查注意事项、检查前核对患者个人信息、协助患者完成 ECT 检查并进行体征监测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面护理。(1) 检查前护理。①全面了解患者既往病史、过敏史, 检查前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食物、碘剂过敏史, 严格把握患者用药禁忌证。②安抚患者负性情绪, 护士在检查前为患者说明检查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应对措施等;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与患者沟通过程中保持态度温柔可亲,为患者营造放松的检查氛围,耐心为患者答疑解惑,待征求患者同意后再行后续注药、检查操作。③放置静脉留置针, 合理选择穿刺静脉,穿刺前了解患者有无骨关节病变,手臂可否伸直,切忌穿刺针局部弯曲,穿刺后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反应。④指导患者去除假牙、首饰等金属物件,确保患者检查前空腹 4 h。(2)检查中护理。①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原则,使用高压注射器时扣紧连接管,避免脱漏,确认排气完毕后与留置针相连。②在增强扫描时于十数秒内完成放射药物注射,在注药前回抽血液,保证针管处于血管中,先注入少量 0.9% 氯化钠注射液,待无异常后再继续向内注入对比剂。注射过程中严密观察穿刺局部药液外渗、疼痛情况,一旦患者出现药液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射并给予对症处理。③特殊患者护理, 对于躁动、危重症患者应尽量缩短 ECT 检查时间, 必要时可使用约束带;存在听力障碍者可通过书面交流或肢体语言等方式,指导患者配合检查工作。④准备好地塞米松、肾上腺素、氧气、呼吸兴奋剂、升压药等急救物品,开通急诊绿色通路。(3)检查后护理,扫描结束后耐心询问患者感受,拔针后按压穿刺局部 5 min,预防出血,协助患者穿戴好衣物。由医护人员搀扶患者下床,叮嘱患者在候诊室休息 30 min,确认无不适反应后方可离开,叮嘱患者多饮水,促使对比剂排出。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2)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量表包括 20 个条目,总分 100 分, 得分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 [5]。(3)比较两组成像质量。1 级:成像效果好,边界清晰,无伪影;2 级: 边界模糊不清,有轻度伪影,对比度差;3 级:显像差,有严重阶梯状伪影 [6]。(4)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检查完毕 30 min 后,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包括心理安抚、穿刺操作、护理态度、并发症防控 4 个方面,满分 100 分,90~100 分为非常满意,60~89 分为基本满意,<60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 =(非常满意 + 基本满意)例数 /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u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85%(5/103),低于对照组的 18.45%(19/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护理前后 SAS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成像质量比较 观察组成像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09%(100/103),高于对照组的 90.29(93/10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3 讨论
ECT 检查中患者需保持固定体位,而患者的情绪会影响检查配合度,进而影响成像质量 [6]。研究显示,在影像学检查中注意观察患者体征、症状、心理情况,及时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能提高其对各项护理、治疗工作的配合度 [7]。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SAS 评分低于对照组,成像质量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全面护理通过提供检查前、检查时、检查后的全方位护理,掌握患者心理情绪变化,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增进患者对检查相关知识、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及应对措施等内容的了解,为患者答疑解惑,消除患者对 ECT 检查的焦虑、紧张感,提高患者配合度,进而保证成像质量。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全面护理在检查前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过敏史,按照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留置针,规范注射操作,防控不良事件发生;通过加强穿刺局部观察, 及时发现药液外渗倾向并给予预防和对症处理,从而防控外渗、静脉炎等事件发生。检查后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反应,能够确保ECT 检查安全、顺利完成; 心理疏导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主动配合 ECT 检查,并可提高护理满度。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可降低行 ECT 检查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焦虑评分,提高成像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孙策 . 肺癌脊柱骨转移 ECT 检查结果分析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9):57-58.
[2]魏萍,李金,袁方,等. CT 和 ECT 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J]. 中国 CT 和 MRI 杂志,2019,17(6):133-136.
[3]莫露婕 . 音乐疗法在 ECT 检查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7):241-242.
[4]宋海春 . ECT 在全身骨转移中的鉴别诊断分析 [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8):321.
[5]段泉泉,胜利 . 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76-679.
[6]张艳 . 基础护理与优质护理干预在核医学 ECT 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0):188.
[7]杨莉莉,张静箐,李建珊,等 . 研究人性化护理在核医学ECT 中的应用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0): 164-1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