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心悸心血瘀阻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86 例心悸心血瘀阻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40 例与观察组 46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悸和胸痛发作频率、中医证候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悸、胸痛发作频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运用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心悸心血瘀阻证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心悸、胸 痛发作频率和中医证候积分,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关键词】 加味血府逐瘀汤;心悸;心血瘀阻证;胸痛;不良反应
0 引言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多呈阵发性 [1]。心悸常见心虚胆怯、心血不足、心阳不振、水饮凌心、瘀血阻络等证型,需根据不同辨证对症治疗 [2]。加味血府逐瘀汤可行气止痛活血。本文观察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心悸心血瘀阻证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20 年 2 月本院收治的 86 例心悸心血瘀阻证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心悸心血瘀阻证相关诊断标准 [3]。排除标准:急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的心律失常者;入组前 4 周行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其他治疗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认知障碍或精神障碍者;治疗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本研究者;哺乳期、妊娠期患者。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40 例与观察组 46 例。对照组:男 18 例,女 22 例;年龄 42~71 岁, 平均(58.05±1.59) 岁; 病程 1 d 至 2 年, 平均(3.59±0.90)个月。观察组:男 21 例,女 25 例; 年龄 36~75 岁,平均(58.89±1.67)岁;病程 1 d至 2 年,平均(3.76±0.89)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J20130078,100 mg)100 mg/ 次 ,1 次 /d; 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10 g)20 g/ 次,1次 /d;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50044,47.5 g)47.5 mg/ 次,1 次 /d。 连续治疗 14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加味血府逐瘀汤, 组方:川芎、桔梗、枳壳、半夏和炙甘草各 6 g,红花、赤芍、柴胡和牛膝各 10 g,桃仁和瓜蒌各12 g,当归 15 g。每日 1 剂,清水浸泡 30 min 后煎煮至 200 mL,分早晚服用。连续治疗 14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4]。治愈: 心悸症状及心房颤动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好转: 心悸症状减轻或发作间歇延长,心电图有改善;无效:心悸症状及心房颤动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 =(治愈 + 好转)例数 / 总例数 ×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悸、胸痛发作频率。(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采用自制的中医证候积分调查表统计,中医证候包括心悸不安、胸闷胸痛, 症状从轻到重分为 0~10 分,评分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悸、胸痛发作频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悸、胸痛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悸、胸痛发作频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 1 例腹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50%(1/4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944)。
3 讨论
大多数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心脏听诊即可发现,但心悸作为患者的主观感受,不一定存在客观检查异常 [5]。
清代医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出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心悸 [6]。血府逐瘀汤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其中桃红四物汤可活血养血祛瘀,四逆散疏肝行气,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 牛膝引血下行,从而达到行气活血、祛除胸中瘀血的目的,在血府逐瘀汤基础上,加半夏、瓜蒌,可增强理气化痰之功,祛除胸中瘀滞;又去生地,避免其性寒而滞,蕴结中焦而不通。本方以桃仁破血逐瘀;红花、川芎、赤芍可活血化瘀;当归补血活血;桔梗开宣肺气,配合枳壳一升一降,可行气宽胸;柴胡能疏肝解郁,牛膝活血祛瘀,引血下行, 二药配伍可活血祛瘀而下行;瓜蒌既能理气宽胸, 又能清热化痰;半夏燥湿化痰;炙甘草调和诸药, 防祛瘀药之破泄之效。
现代药理学证实,桃仁提取物可延长凝血酶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 [7]。红花所含的红花黄色素可改善心肌血液循环,扩血管,并能抗凝血、抑制血栓形成 [8]。川芎及其有效成分川芎嗪具有良好的舒张血管平滑肌、增强心肌收缩、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9-11]。当归对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引起的心律失常有拮抗作用,可缓解心脏不良症状 [12-14];半夏亦有较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15]。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悸、胸痛发作频率和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心悸心血瘀阻证患者疗效显著。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运用加味血府逐瘀汤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运用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心悸心血瘀阻证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心悸、胸痛发作频率和中医症候积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伯臾 . 中医内科学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03.
[2] 陈文彬,潘祥林 . 诊断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08.
[3] 中华中医药学会 .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 [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48.
[4] 王蔚文 .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68.
[5] 王明轩,刘凤奎 . 心悸临床诊断思路 .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11):4-6.
[6] 凌一揆 . 中药学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46.
[7] Yang NY,Liu L,Tao WW,et al. Antithrombotic lipids from Semen Persicae[J]. Nat Prod Res,2011,25(17):1650-1656.
[8] 杨晓君,吴桂荣 . 红花的现代研究 [J]. 农垦医学,2004,26(4):301-304.
[9]何嘉琪,李国霞 . 中药川芎中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 [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18,2(13):136.
[10]周时. 中药川芎中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 2015,34(5):157-170.
[11] 唐刚华,唐小兰,姜国辉 . 川芎哚及其类似物对血小板聚集和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1,17(3):333-336.
[12] 郭晓香 . 浅析中药当归的炮制及应用与药理初探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7(30):175-176.
[13] 吴艳,马明华,年华 . 中药当归化学成分的分离及其内酯类成分结构的鉴定研究[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5):649-652.
[14] 黄红泓,覃日宏,柳贤福 . 中药当归的化学成分分析与药理作用探究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58):127.
[15] 姚军强 . 半夏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配伍运用 [J]. 中医研究,2013,26(2):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