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丹参多酚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14 09:29: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1月该院收治的 80 例 PCIV 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椎动脉血流指标 [ 平均血流速度(M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 水平、血管功能指标 [ 血管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 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2.50%,高于对照组的 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MV、PSV、EDV、NO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I、ET-1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 PCIV 患者,能够改善椎动脉血流指标水平及血管功能,效果优于单用前列地尔。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前列地尔;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椎动脉血流;血管功能

0  引言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指由于椎 - 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脑缺血(TIA)或脑梗死而引起的眩晕,患者可伴有明显的行动迟缓、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 [1-2]。目前临床治疗 PCIV 主要针对TIA、脑梗死用药,常规方案包括扩张血管、溶栓及抗血小板聚集等,但对于眩晕症状的控制效果不明显 [3]。丹参多酚酸是中成药,可活血通络,能够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轻眩晕症状 [4]。本文探讨丹参多酚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 PCIV 患者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11 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 80 例PCIV 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相关诊断标准 [5];经 CT 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后循环缺血;发病至入院时间 <24 h。排除标准:颈椎病、内耳疾病等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恶性肿瘤;凝血功能异常。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观察组男 25 例,女 15 例; 年龄 46~63 岁, 平均(57.64±4.54)岁;原发病:TIA 22 例,脑梗死18 例; 发病至入院时间 6.2~20.8 h,平均(12.56±2.21)h;合并高血压 21 例,高脂血症 16 例。对照组男 28 例, 女 12 例;年龄 47~65 岁,平均(58.11±4.46)岁; 原发病:TIA 24 例,脑梗死 16 例;发病至入院时间 6.1~21.3 h,平均(12.63±2.33)h;合并高血压19 例,高脂血症 1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和颅内压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0980023,1 mL ∶ 5 μg)治疗,10 μg/ 次, 加入 10 mL 0.9% 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推注,1 次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0248, 100 mg)治疗,200 mg/ 次,以 250~500 mL 0.9% 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1 次 /d。两组均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6]。显效: 治疗后眩晕、恶心、头痛等症状完全消失,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显示椎 - 基底动脉血流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TCD 显示椎- 基底动脉血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椎 - 基底动脉血流均无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 +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指标水平。采用 TCD 测定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M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EDV) 及阻力指数(RI)。(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功能指标水平。所有患者禁食 12 h 后抽取外周静脉血 2 mL,1000 g 离心 15 min 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管内皮素 -1(ET-1)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水平。(4)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0 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 75.00%(30/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 MV、PSV、EDV、RI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 MV、PSV、EDV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 RI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 2。

\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 ET-1、NO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 ET-1 水平均降低,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 NO 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
                  
3  讨论

PCIV 最直接的致病原因是椎 - 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的闭塞或狭窄,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等 [7]。前列地尔属于血管扩张药,用于PCIV 能够扩张患者大脑血管,改善脑细胞供血、供氧,减轻眩晕症状,但单药治疗效果有限 [8]。

丹参多酚酸是中药丹参提取物,可通过人体血脑屏障,发挥扩张血管、抗血小板的作用,从而降低血管阻力,提高血流速度,改善患者脑部血液灌注,减轻眩晕症状 [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椎动脉 MV、PSV、EDV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I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丹参多酚酸与前列地尔联用能发挥协同增效作用,从而进一步改善椎动脉血流指标,促进临床症状缓解。

研究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展、预后与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有关,ET-1 具有维持血管收缩、调节脑血流的作用,而 NO 具有舒张血管的功能,脑缺血发作时,患者体内 ET-1 水平增加,NO 水平降低 [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ET-1 水平低于对照组,NO 水平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丹参多酚酸主要成分为丹参乙酸,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活性,促进血管内皮功能修复,下调 ET-1 水平,上调 NO 水平,与前列地尔联用能提高血管扩张作用,进一步促进患者大脑血管舒张,改善脑组织供血 [11]。

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丹参多酚酸治疗并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丹参多酚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PCIV 患者,能够改善椎动脉血流指标及血管功能,效果优于单用前列地尔。

参考文献

[1]赵丹丹,毕国荣 . 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 [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5,41(9):575-576.
[2]宋云晖 . 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北京医学,2018,40(8):786-788.
[3]刘亮,李亚娟,马亚玲 . 前列地尔联合长春西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J]. 山西医药杂志,2021,50(4):601-604.
[4]黄长流,黄少君,庄雄升 . 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J]. 中外医疗,2020,39(28):4-8.
[5]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 . 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 [J].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86-787.
[6]郑筱萸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98-201.
[7]何菊,张怀亮 .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6):871-872.
[8]李维根 . 前列地尔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分析 [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8):1358- 1359.
[9]范崇桂,付国惠,闪海霞,等 . 丹参多酚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灌注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5(5):161-164.
[10]马春丽,张本卓,王强,等 . 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 -1 和抑胱素 C 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J]. 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5):16-19.
[11]高爱民,王宁,任翠剑,等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及 ET-1 水平影响 [J]. 中国医药导报,2019,16(6):122-1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94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