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12 15:40: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80 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观察组给予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 4、8 周后,观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量表、PANSS 总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量表和 PANSS 总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利培酮治疗。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氨磺必利;利培酮;同型半胱氨酸;不良反应

0  引言

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情感、行为和感知觉障碍,常伴有妄想和幻觉等精神病症状 [1]。利培酮是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但其对神经递质的选择性抑制作用效果不够理想,且不良反应较多。氨磺必利是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属于苯甲酰胺类衍生物,可选择性抑制多巴胺 D2 和 D3 双受体,进而改善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 [2]。本文观察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5年1 月至 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 版(CCMD-3)》的诊断标准 [3];首次发病, 且病程≤ 2 年;未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 60 分。排除标准: 器质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者;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者;妊娠、哺乳期患者;高蛋氨酸饮食者;近 3 个月曾服用叶酸、维生素 B12、维生素 B6 等药物者; 药物依赖、酒精依赖者。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14013)。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28~56 岁,平均(44.22±9.11)岁;病程 3~15 个月,平均(8.37±2.21)个月;以阳性症状为主要表现者 31 例,以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者 9 例。对照组:男 25 例,女 15 例;年龄26~60 岁,平均(44.41±9.55)岁;病程 5~13 个月, 平均(8.51±2.35)个月;以阳性症状为主要表现 者 32 例,以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者 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氨磺必利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13230,50 mg)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者起始剂量为 50 mg/d,最小有效剂量为 100 mg/d,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可加至 300 mg/d。以阳性症状为主要表现者剂量为 400~800 mg/d,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可将剂量调整至最小有效剂量。若每日剂量≤ 400 mg,应 1 次服完,若每日剂量 >400 mg,分 2 次服用。对照组给予利培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09,1 mg)治疗。起始剂量为1 mg/d,口服, 1~2 次 /d,2 周内将治疗剂量加至 4~6 mg/d,最大剂量不超过 10 mg/d。两组均连续治疗 8 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治疗前和治疗 4、8 周后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3000 r/min 离心 10 min,离心半径 8 cm, 采用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以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PANSS 评分,包括 30 个条目,由阳性症状量表(7 项)、阴性症状量表(7 项)、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量表(16 项)3 部分组成,每个条目均为 1~7 分,评分越高症状越重。(3)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 8 周后以 PANSS 减分率评定 [4]。临床痊愈:PANSS 减分率≥ 75%;显效: PANSS 减分率在 50%~74%;有效:PANSS 减分率 在 30%~49%;无效:PANSS 减分率 <30%。治疗总有效率 =(临床痊愈 + 显效 + 有效)例数/总例数 ×100%。(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4、8 周后,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治疗前后 PANS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量表和 PANSS 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4、8 周后,两组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量表和 PANSS 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00%(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
                 
3  讨论


研究显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通过引发中枢神经递质紊乱参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进程 [5-6]。利培酮可通过抑制脑内多巴胺 D 受体发挥抗精神病效应,但其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 [7-8]。多巴胺 D3 受体与机体的认知功能、情绪调节、精神和运动控制等方面密切相关,现已成为抗精神分裂症新药研究的新靶点 [9-10]。

氨磺必利属苯甲酰胺类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与多巴胺 D2/D3 受体有很高的特异性亲和能力,低剂量的氨磺必利可选择性地强烈抑制神经突触前多巴胺 D2/D3受体,进一步促进额前皮质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分泌和传递进程,从而起到改善认知障碍和阴性症状的作用;高剂量的氨磺必利能通过高选择性地拮抗神经突触后多巴胺 D2/D3 受体,抑制多巴胺结合位点,进而抑制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对阳性症状发挥效应。此外,氨磺必利对多巴胺 D1、D4、D5 受体、5- 羟色胺受体、胆碱能受体、α 肾上腺素受体等诸多神经递质受体无亲和能力,较少产生锥体外系等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 4、8 周后,观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量表和 PANSS 总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氨磺必利除对利培酮的作用靶点—多巴胺 D2 受体具有抑制效应外,亦可作用于多巴胺 D3 受体,进而参与患者的认知功能、情绪调节、精神和运动控制等诸多环节,具有更广泛的保护机制。

综上所述,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量表和 PANSS 总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利培酮治疗。

参考文献

[1]耿小雨 . 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6):730-731.
[2]严文君 .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J]. 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2):58-60.
[3]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 .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 184-188.
[4]卢华涛 .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 [J]. 系统医学,2019,4(11):141-143.
[5]王树锋,张云淑,栗克清 . 精神分裂症患者短期治疗过程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糖脂代谢变化的关系 [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8,44(6):360-364.
[6]段杰,王建刚,高战涛 . 氨磺必利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 CPK、叶酸、Hcy 水平的影响[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21,5(2): 77-78.
[7]郑鸿伟,王灵君,张亚莉,等 . 氨磺必利对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率、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42(9):1171-1173.
[8]王焕明,张莉莉,刘鲁西 .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J]. 临床合理用药,2019,12(19): 21-22.
[9]施关跃 . 氨磺必利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2):2017-2018.
[10]沈文婧,高威,岳静,等 . 小剂量氨磺必利配合奥氮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患者睡眠及认知功能影响研究 [J]. 中国药师, 2019,22(1):102-1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94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