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 FOCUS-PDCA 程序管理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160 例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8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 FOCUS-PDCA 程序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3.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50±5.6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0±4.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CUS-PDCA 程序管理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术后患者护理中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 FOCUS-PDCA 程序管理;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治疗;并发症;不良事件;满意度
0 引言
介入治疗因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成为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常用方法,但介入手术会不可避免地引起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血管痉挛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1]。已知提高护理质量能减少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2]。FOCUS-PDCA 程序管理可通过仔细分析和了解护理程序的各个环节,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3]。本文观察 FOCUS-PDCA 程序管理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于本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 160 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 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标准 [4];符合介入手术治疗指征,经介入手术治疗, 发病至手术时间<6 h,且手术顺利;术后能够沟通。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者;有精神类疾病者;介入治疗前存在不良护理事件(如压疮)者。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80 例。观察组:男 46 例,女 34 例;年龄43~70 岁,平均(62.50±4.30)岁。对照组:男42 例, 女 38 例;年龄 42~73 岁,平均(62.70±4.1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常规介入术后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
观察组采用FOCUS-PDCA 程序管理护理。(1) 总结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术后患者常见护理问题: 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恶心呕吐、压疮、过度灌注综合征、肺不张等,以及不良护理事件(用药错误、脱管、误吸、跌倒坠床等)。(2)成立持续质量改进(CQI)小组,以护士长为组长,共 10 名组员。(3)明确现有流程和规范。(4)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5) 选择最终的科学护理方案后,采用PDCA 实施护理。P 阶段(计划)。加强小组培训,强化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知识及护理操作,向患者家属发放介入治疗后健康教育宣传册。D 阶段(实施)。按床位设置负责人,做好以下措施。①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记录尿量,判断是否出现造影剂肾病;②及时发现是否有脑水肿、癫痫发作等过度灌注综合征出现,一旦发现立即报告主管医师,并配合抢救;③做好术后麻醉护理,如帮助患者采取正确体位等;④指导患者家属正确进行穿刺部位压迫,定时检查穿刺点皮肤颜色、弹性及压迫力度等;⑤对颅脑引流管进行再次固定;⑥术后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指导家属帮助患者翻身扣背,并按正确的方法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并给予患者下肢关节适当的被动活动,做好用药指导与饮食指导;⑦合理、适当地使用床档等工具,避免患者发生跌倒坠床事件。C 阶段(检查)。每周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A 阶段(处理)。根据检查阶段收到的反馈内容, 开展全组讨论分析,找出不足之处的原因,进一步督促整改及反馈。两组均护理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比较两组术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本科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 满分 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3.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50±5.6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0± 4.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48,P=0.000)。
3 讨论
FOCUS-PDCA 程序管理是对管理对象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及变革的循环过程,目前 FOCUS- PDCA 模式已经成为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常用方法, 能够科学有效地清理导致护理质量下降的原因,不断改进护理质量 [5],并在多个护理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6-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 FOCUS-PDCA 程序管理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术后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归类、分析、提纯,制订出科学的可预见性的护理计划,再通过 PDCA 模式进行实施和强化追踪反馈,使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该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FOCUS-PDCA 程序管理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术后患者护理中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 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高燕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J].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0):75-78.
[2]印琳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2):115.
[3]徐长龙,郭晓敏,张连杰,等 . FOCUS PDCA 程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J]. 护理研究,2017,31(1):15-17.
[4]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节选)[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6,6(4): 330-334.
[5]吕红叶 . 脑卒中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实施 FOCUS-PDCA 循环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 [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2): 3801-3804.
[6]高士杰,管蕊,董南君,等 . FOCUS-PDCA 管理模式对行乳腺肿物微创旋切术患者术后恢复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J]. 中国医药导报,2018,15(4):169-172.
[7]张明慧,姜璎硕,甄慧宇,等 . 基于 FOCUS-PDCA 程序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6):143-1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