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专科护士指导下肺康复训练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84 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2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专科护士指导下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呼吸困难程度、肺功能指标[ 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 用力肺活量(FEV1/FVC)] 水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护理后,两组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喘憋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 FEV1、FEV1/FVC 水平均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护士指导下肺康复训练可降低重症肺炎患者呼吸困难评分,提高肺功能指标水平,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 肺康复训练;重症肺炎;专科护士;临床症状;肺功能;呼吸困难
0 引言
重症肺炎属于呼吸内科的一种危重疾病,患者多出现严重低氧血症或急性呼吸衰竭,或低血压、休克等循环衰竭表现和其他器官功能障碍 [1-2]。肺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加快康复 [3]。本文观察专科护士指导下肺康复训练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本院收治的84 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 [4];行机械通气。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合并肺结核、肺癌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多个脏器功能受损者。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2 例。观察组:男 20 例,女 22 例; 年龄49~71 岁,平均(59.69±9.54)岁;病程1~6 d, 平均(3.55±1.22)d。对照组:男 19 例,女 23 例; 年龄50~69 岁,平均(58.87±8.13)岁;病程1~6 d, 平均(3.67±1.19)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机械通气、化痰及增强免疫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基础生活护理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专科护士指导下肺康复训练。训练前由医师、护士及康复科医师共同评估患者病情,当患者呼吸、循环稳定后开始肺康复训练。(1)呼吸训练:协助患者翻身并给予拍背、震动排痰以清洁呼吸道;指导患者进行缩唇- 腹式呼吸,患者取舒适体位,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腹部,胸部保持不动,以鼻深吸气并对抗手的压力将腹部鼓起,再缩拢口唇缓慢呼气,呼气时手稍用力压腹部,腹部尽量回缩。呼气与吸气时间比为 1 ∶ 2,10 min/ 次,2 次 /d;吹气球,慢慢用鼻深吸一口气,屏气 1 s 后对着气球口吹气,直到吹不动为止,10 min/ 次,3 次 /d。(2) 排痰训练: 指导患者坐直身体,深吸气后用双手按压腹部,将身体略微前倾,进行连续咳嗽,在咳嗽时收缩腹肌,借此排出肺部深处痰液,10 min/ 次,3 次 /d。(3)运动训练:依次进行主动抬头、由平卧位到坐位、床上活动、端坐床边、床边站立、直立行走, 15 min/ 次,2 次 /d。(4)康复训练:指导患者使用器械进行上、下肢功能和平衡功能锻炼,按摩患者四肢肌肉,活动其大小关节,15 min/ 次,2 次 /d。两组均护理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呼吸困难程度,采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估 [5]。0 分:除剧烈运动外,一般不感到呼吸困难;1 分:平地急行时气短或上坡时气短; 2 分:因气短平地行走时慢于同龄人或以自己步速行走时必须停下来喘气;3 分:平地行走 100 m 或数分钟即有气短;4 分:因气短不能离开房间,评分越高呼吸困难程度越严重。(2)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包括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 用力肺活量(FEV1/FVC)。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 mMRC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mMRC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两组 mMRC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 1。
2.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喘憋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护理后, 两组患者 FEV1、FEV1/FVC 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3 讨论
以往早期肺康复训练多用于未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6],近年来有研究报道, 对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重症肺炎患者,在专科护士指导下开展肺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 mMRC 评分低于对照组,FEV1、FEV1/FV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肺康复训练中缩唇 - 腹式呼吸可增加患者肺气体交换量,加快换气、通气功能恢复;吹气球训练可增加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从而改善肺功能、有效缓解缺氧和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喘憋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可能为呼吸训练能提高肺功能、排痰训练有利于痰液顺利排出、运动训练和康复训练可循序渐进地改善患者肺功能,加快临床症状缓解,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专科护士指导下肺康复训练可降低重症肺炎患者呼吸困难评分,提高肺功能指标水平, 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尤文,周丽雅 . 中医药治疗重症肺炎研究进展 [J]. 陕西中医, 2021,42(4):543-545.
[2]刘宽,杨叶叶,张春萍,等 . 强化排痰方案辅助 BAL 对行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呼吸功能、生命体征及死亡率的影响 [J]. 临床肺科杂志,2018,23(9):1683-1686.
[3]早期肺康复训练在有创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8):3454-3455.
[4]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J]. 中国急救医学,2016,36(2):97-107.
[5]刘欣欣,王浩彦,张曼林,等 . 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评分及肺功能测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的预测价值研究 [J]. 临床内科杂志,2016,33(6):404- 406.
[6]孙广晓,陈勉,洗丽娜,等 . 早期肺康复训练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海南医学,2017,28(5):851- 853.
[7]周兴强,徐治波 . 有创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早期肺康复的研究进展[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1(6): 617-6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