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27 11:32: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19年 1 月该院收治的 76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8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 指数)。结果:术后3 个月, 观察组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髋关节 Harris 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可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疼痛,利于患者预后。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早期康复护理;疼痛;Barthel 指数;髋关节功能

0  引言

股骨颈骨折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且多为不稳定骨折,保守治疗效果差 [1]。相较内固定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更快重建髋关节功能,缩短卧床时间,因此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普遍 [2],但患者术后仍需较长时间才能康复,术后康复护理对患者日常生活与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与常规护理相比,早期康复护理能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和患者生命质量 [3]。本文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1 月本院收治的 76 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单侧骨折,经 X 线或 CT 扫描确诊;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伴有严重骨质疏松者;不耐受手术者;合并免疫、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心、肝、肾、大脑等严重功能障碍者。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8 例。对照组男 23 例,女 15 例;年龄 61~82 岁,平均(70.45±5.32)岁;致伤原因:摔伤 30 例,车祸伤 8 例。观察组男 24 例,女 14 例;年龄 62~81 岁,平均(70.19±5.06)岁;致伤原因:摔伤 31 例, 车祸伤 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给予常规换药、翻身及镇痛护理;患者能下床行走后,指导其开展简单康复训练。

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1)健康教育。术前向患者解释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流程和原理,告知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术后当天向患者发放康复锻炼的图解和视频,并进行真人演示。(2) 康复锻炼。①术后当天,待患者清醒且生命体征稳定后,抬高床头 30° ~45°,鼓励患者进行患侧足趾自由运动、健侧下肢被动运动及上肢主动运动。②术后 2~3 d,开展踝关节、足趾屈伸训练、双下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15 min/ 次,5~10 次 /d。③术后 4~7 d,给予直腿抬高、下肢外展、髋关节屈伸等被动训练,5~10 组/ 次,3 次 /d,开展坐起、床边站立训练,3~5 min/ 次,5~10 次 /d。④ 术后8~14 d,指导患者使用器械辅助进行站立与行走, 由平行杆过渡至助行器,直至双拐,循序渐进,不可跳跃训练。⑤术后 3 周至 1 个月,根据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进行髋关节主动训练,加大踝关节、膝关节、患肢肌肉等训练强度。⑥术后 2~3 个月,鼓励患者进行不同程度患肢负重训练,先进行部分负重, 练习半蹲站立,逐渐过渡至原地踏步,上下台阶练习,直至完全负重。(3)出院指导。出院后采用电话随访、微信视频通话、家庭访视等方法及时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并纠正患者康复锻炼存在的错误, 1 次 / 周,持续 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1 d、术后 3 个月的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分值 0~10 分,评分越高,疼痛越明显。(2)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3 个月时的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髋关节功能采用 Harris 评分评价,包括肢体畸形、关节活动度、功能、疼痛 4 个方面,总分 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髋关节功能越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 Barthel 指数评分评价,包括穿衣、洗澡、进食等 10 个方面,总分 100 分,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 VAS 评分比较 术后 1 d,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 个月,两组 VAS 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患者术后 Harris 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 术后 3 个月, 观察组 Harris 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3  讨论

股骨颈患者多为老年人,其肌肉功能、自愈能力明显下降,术后卧床时间较长,部分患者会出现骨折不愈合、肌肉萎缩等情况,不利于术后康复 [4]。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并发症预防等,康复训练开展的时间较晚,且不够细节化, 不利于老年患者掌握,导致其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欠佳 [5]。

早期康复护理以尽早锻炼、循序渐进为原则, 为患者制订术后各阶段的康复训练计划,能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6]。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 3 个月时观察组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髋关节 Harris 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缓解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提高其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这是因为,早期康复护理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术后康复锻炼重要性,从而端正心态,消除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其次,在患者卧床期间即开始被动运动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术后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7]。循序渐进地开展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坐立行走及下肢负重训练,更加符合髋关节术后机体修复过程,能避免软组织粘连、关节挛缩的发生,还能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和下肢肌力,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8]。同时配合院外随访,能确保患者出院后坚持康复锻炼计划,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可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疼痛,利于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韩娅娜,牛纪娥,田少斌 . 舒适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J]. 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1):1354- 1355.
[2]张凯,邓迎杰,洪汉刚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对比分析 [J].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8,39(4):163-167.
[3]甘庆,周华 . 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分期护理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 [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17,32(6):933-936.
[4]白平利,周秦,李璐 . 基于音乐治疗的心理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 [J]. 海南医学,2019,30(12):1623-1626.
[5]刘迪娜 . 快速康复外科理论对骨折患者术后训练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5):2249- 2251.
[6]金乐丹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 [J]. 现代养生,2015(12):163.
[7]王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护理效果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8):140-141.
[8]夏艳 . 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研究 [J]. 中国伤残医学,2018,26(20):82-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87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