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现状 - 背景 - 评估 - 建议沟通模式在呼吸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22 15:38:2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现状 - 背景 - 评估 - 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呼吸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4 月该院呼吸重症监护室收治的 58 例患者为观察组。选取 2017 年 9 月至 2018 年 12 月该院呼吸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8 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班模式,观察组采用SBAR 沟通交接班模式,比较两组交接班时间、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患者病情掌握度、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 沟通模式在呼吸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交接班,可缩短交接班时间,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 现状 - 背景 - 评估 - 建议沟通模式;呼吸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床旁交接班;护理安全;护理质量

0  引言

呼吸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且变化较快,加之护理任务繁重,交接班次数多,要求护理人员充分掌握患者病情,以迅速、准确投入工作, 发生任何沟通方面问题,均可能对患者造成安全隐患。卫生部将“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确保患者安全”列入十大安全目标之一,提示进行高质量的交接班意义重大 [1]。现状 - 背景 - 评估 - 建议沟通模式即S(situation)、B(background)、A(assessment)、R(recommendation),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种标准化沟通模式,根据既往报道,其应用于神经内科溶栓交接班中,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患者对护士满意度,但在呼吸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床旁交接班中应用的报道较少 [2-3]。本文观察SBAR 沟通模式在呼吸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4 月本院呼吸重症监护室收治的 58 例患者为观察组。选取 2017 年 9 月至 2018 年 12 月本院呼吸重症监护室收治的 58 例患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住呼吸重症监护室时间 >1 d;意识清楚,可以有效沟通。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严重疾病者;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者;死亡者。观察组: 男 25 例, 女 33 例; 年龄 35~78 岁, 平均(61.03±8.39)岁。对照组: 男 30 例, 女 28 例; 年龄 37~77 岁,平均(60.89±8.0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院呼吸重症监护室设置床位 10 张,配置固定护理人员 16 名,年龄 20~38 岁,平均(28.79±4.25) 岁;工作年限 <3 年 5 名,3~5年8 名,>5年3 名;中专 3 名,大专 8 名,本科 5 名。两组护理人员相同。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班模式。交接班中, 通过口头、书面交接方式,告知、核对接班护理人员患者基本信息、住院日期、基本诊断内容、患者主诉、主要病史、特殊护理、医嘱等。

观察组采用 SBAR 沟通交接班模式。(1) SBAR 沟通交接班模式培训及呼叫医生标准。由护士长主持,通过情景模拟、集体授课方式,讲解 SBAR 沟通交接班模式的定义、实施意义,发放SBAR 沟通床旁交接班模式表,逐项讲解,要求护理人员理解并掌握各项内容。根据科室拟订的预警评分系统及患者病情变化决定是否呼叫医生,总分在 4 分及以上或单项分为 3 分时,启动医护沟通的标准,要求护理人员即刻通知医师对患者进行评估, 并给予处理。(2)现状(S):包含床号、姓名、年龄、性别、体温、脉搏、血压、简要现病史等。(3)背景(B):包含诊断、主诉、过敏史等。(4)评估(A):包含呼吸机模式、潮气量、各种管道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等。(5)建议(R):包含已做的处理、建议下一步处理措施。交接班时由当班护理人员填写后移交给接班护理人员,请接班护理人员查阅、确认交班信息,有遗漏项目的,当场补齐,无疑问后当班和接班护理人员在交接班表后双签名。见表 1。

\
                                                             
1.3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交接班时间、对患者病情掌握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其中交接班时间指从交班者在床旁向接班者说明情况至接班者确认无疑问后签字的耗时;对患者病情掌握度采用自制量表评估,包括诊断信息、存在的风险、异常生化结果、呼吸重症监护室中病情变化,患者已接受的处理,每项 10 分,满分 50 分,分值越高,对患者病情掌握度越好,该量表采用重测法检验可信度良好;护理质量采用科室自制考核表评价,包含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区护理、分级护理、护理安全,每项 20 分,满分 100 分,分值与护理质量呈正比。(2)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3)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于转出呼吸重症监护室时通过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 [4],共 19 个条目,评分 >85 分为非常满意,67~85 分为一般满意,<67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 =(非常满意 + 一般满意)例数 /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交接班时间、对患者病情掌握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患者病情掌握度、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2.2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
                
3  讨论

呼吸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床旁交接班中高质量沟通,可使护理人员准确了解患者上一阶段的病情, 对制订下一步护理干预、诊疗计划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是护理和医疗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 [5]。常规交接班制度多通过口头转述为主,书面文字为辅,且缺乏系统性流程和条理性,不能突出重点,易遗漏相关信息,难以满足呼吸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床旁交接的需求 [6-7]。

SBAR 沟通模式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沟通方式,其中 S 指患者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现状,B 指患者既往诊疗情况,A 可评估与患者病情变化的可能因素,R 是当班护理人员基于患者病情变化提出的护理和诊疗建议,各环节浑然一体,形成一个整体,囊括了患者多方面需求与重要参考信息,且形成交接班表后,可建立精准交接班模式,使接班护理人员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患者情况,迅速确定后续护理重点,快速投入工作,从而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8-10]。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患者病情掌握度、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 SBAR 沟通模式能缩短交接班时间,增加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提高护理质量。周润梅等 [11] 报道发现,SBAR 沟通模式应用于重症患者床旁交接班中,能有效减少护士交班问题的发生率,提高交班效果。一项 Meta 分析显示,SBAR 沟通模式可提高护士交接班的工作效率,有效保障患者安全,均佐证了 SBAR 沟通模式的应用价值 [12]。

护理不良事件是衡量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如何减少或避免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是护理学科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SBAR 沟通模式可保证床旁交接的条理性,并能突出重点,增强护理人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风险意识,从而实现忙而不乱,有序、有针对性的护理,防止因对患者了解不足、护理不到位等而引发的医疗意外 [13-14]。

综上所述,SBAR 沟通模式在呼吸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交接班,可缩短交接班时间,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闫宏图,徐欣欣,聂树起,等 . 我院纠纷防范处理联动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J]. 中国医院管理,2018,38(8):62-63.
[2]金晨,黄海燕. 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事情- 背景- 评估- 建议沟通模式在神经内科溶栓患者交接班中的应用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1):17-19.
[3]吕静 . SBARR 沟通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102-105.
[4]冯海艳,刘丽媛,薛晴 .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满意度的影响 [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37(20):2867-2869.
[5]李建萍,钱火红. SBAR 沟通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5):36-38.
[6]刘佳微,张文光,王巧红,等 . 重症监护室交班护理中断事件的专项管理 [J]. 护理学杂志,2019,34(20):57-60.
[7]环霞,魏云,毛莉瑾 . 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普外科护士病情汇报中的应用 [J]. 安徽医学,2019,40(7):826-828.
[8]张春萍,安俊红 . SBAR 沟通模式在激光美容治疗护患沟通中的应用 [J]. 护理研究,2018,32(17):2791-2794.
[9]李春容,林少虹,卢琼芳,等 . MEWS 评分联合 SBAR 沟通模式在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广西医学,2019,41(19):2531-2533.
[10]Rea T,Simeone S,Annunziata M,et al.Implementazione nella sicurezza delle cure e la continuità assistenziale: revisione narrativa della letteratura sull’efficacia del metodo Sbar [Effectiveness of the 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 Recommendation (SBAR) methodology in patient handovers between nurses, Italy[J]. Ig Sanita Pubbl,2018,74(3): 279-293.
[11]周润梅,张传来,郑秋兰 . ISBAR 沟通模式在重症患者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1): 807-812.
[12]陈程,张贵洁,刘欣冉 . SBAR 沟通模式在危重患者交接班中应用效果的 Meta 分析 [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38(10): 2215-2222.
[13]董雪云,郭明娟,王琦,等 . SBAR 沟通模式在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5): 856-859.
[14]Brust-Sisti LA,Sturgill M,Volino LR.Situation, background, assessment, recommendation (SBAR) technique education enhances pharmacy student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confidence[J]. Curr Pharm Teach Learn,2019,11(4):409- 4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83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