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治疗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80 例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 -6、C 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 -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5.00%(2/40),低于对照组的 30.00%(1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治疗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患者可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
【关键词】 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阑尾切除术;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炎性因子;并发症
0 引言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早期表现为非复杂性阑尾炎, 病变位置通常局限于阑尾黏膜或黏膜下层,是治疗的最佳时机 [1]。临床常见病因是阑尾管腔阻塞,粪石形成、阑尾腔狭窄是导致阻塞的最常见因素 [2]。以往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通过切除阑尾来缓解症状 [3]。本文观察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治疗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1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 CT 检查符合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诊断标准 [4]:患者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首发症状,伴有恶心呕吐、厌食、右下腹压痛及反跳痛;其他脏器未出现严重障碍或衰竭;意识清楚, 可以正常沟通交流;符合手术指征。排除标准:合并肠坏死及穿孔的急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有腹腔脓肿、弥漫性腹膜炎及急性肠梗阻等;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有开腹手术史;有其他类型急腹症;有传播性或严重传染性疾病;依从性差、不愿配合研究。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男 24 例,女 16 例;年龄 23~55 岁, 平均(34.58±4.22)岁;病程6~45 h,平均(26.24± 0.27)h。观察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24~56 岁, 平均(34.81±4.36)岁;病程5~46 h,平均(26.47± 0.33)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术前常规禁食禁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患者取仰卧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消毒铺巾。于脐上缘作 1 cm 弧形切口,建立人工气腹,压力维持在10~12 mmHg(1 mmHg=0.133 kPa),置入腹腔镜(日本奥林巴斯),于左下腹、下腹正中区作 0.5 cm 切口,分别插入 0.5 cm 套管,套管内置入器械,全面探查腹盆腔,组织固定钳钳住阑尾体或尖端,分离炎性粘连,若为化脓性阑尾炎,脓苔较多,有大网膜、回肠等覆盖包裹时,需用无损钳分离,以免损伤盲肠;提起阑尾,打开肠系膜,暴露阑尾根部, 用圈套器在阑尾根部做两个环扎,用金属夹夹住环扎远端1 cm 处,采用电刀切断金属夹与环扎线中间, 将切除阑尾从脐部套管中取出,若阑尾太粗,则用标本袋套住后取出,撤出器械及套管,排净二氧化碳,关闭切口,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接受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治疗,术前准备工作同对照组。从肛门向内插入结肠镜,不断向前探入,直至到达回肠末端;观察回肠末端及盲部情况,明确阑尾开口及周围组织情况,在阑尾腔的近端侧与盲肠内侧之间交界处有一半月形的黏膜皱襞,通常称为 Gerlach 瓣,应用内镜透明帽技术充分暴露阑尾开口,将导管插入阑尾腔,抽出阑尾腔内积液,在 X 线引导下向阑尾腔注射造影剂, 充分暴露阑尾形状,明确梗阻状况,用 0.9% 氯化钠溶液冲洗排出脓液,粪石用网篮取出;阑尾腔狭窄者,可沿插管导丝置入塑料支架,以充分引流脓液,缓解阑尾腔内压力,7 d 后经结肠镜冲洗阑尾腔后拆除阑尾腔内支架。撤出器械及套管,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于术前、术后 2 d 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 3 mL,离心取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C 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 水平。(2)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 包括下床活动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等。(3)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 -6、C 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 -α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 -6、C 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 -α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5.00%(2/40),低于对照组的30.00%(1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发病突然伴有剧烈疼痛 [5]。临床以往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 但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术中数个腹壁小切口可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术后切口瘢痕影响美观。已知阑尾具有分泌黏液、蠕动、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免疫复制和免疫再生的功能,可降低肠道疾病发生率, 完全切除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6]。
内镜下逆行阑尾治疗术通过内镜下直接插管入阑尾腔,可更快解除阑尾腔梗阻,缓解临床症状, 且体表无切口瘢痕,符合患者对美观的要求;此外,粪石是造成急性阑尾炎的重要因素,内镜下逆行阑尾治疗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取出阑尾粪石,从而去除病因,保留阑尾及其功能 [7]。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 -6、C 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 -α 是机体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阑尾炎发生时,其水平明显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C 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两种手术均为侵入性治疗,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而内镜下逆行阑尾治疗术无需切除阑尾,保留阑尾功能,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小且机体应激反应相对较轻,可促进患者更快恢复 [8]。
综上所述,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治疗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患者可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
参考文献
[1]李茜,杜翔,高鹏 . 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治疗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疗效的Meta 分析[J]. 中国内镜杂志,2019,25(9): 59-64.
[2]沈晓锋,王微微,达静,等 . 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治疗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的效果分析[J]. 华夏医学,2019,32(2): 72-75.
[3]陈立堂,佘小琛,陈勇平 . 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治疗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 [J]. 实用医技杂志,2019,26(10): 1252-1254.
[4]经结肠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专家共识制定小组 . 结肠镜结合中医药治疗阑尾炎专家共识(2016 版)[J]. 微创医学,2017, 12(4):453-454.
[5]刘伟权 . 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5(6):88-89.
[6]董超科,陈小岚,马翔,等 . 阑尾免疫功能与肠道疾病 [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14,34(7):71-73.
[7]厉英超,米琛,李伟之,等 . 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的手术技巧及效果分析 [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 37(4):604-608.
[8]李艳红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并发症原因及防治措施 [J]. 医疗装备,2019,32(10):26-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