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对急性阑尾炎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8 09:58: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对急性阑尾炎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工作,按照数字随机分方式将其划分成2组,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有20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实验组接受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所需时间。结果经比较,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应用于急性阑尾炎临床治疗中,能够使治疗时间明显缩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关键词: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急性阑尾炎;应用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崔慧敏.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对急性阑尾炎的应用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66-67.

0引言

急性阑尾炎属于常见腹部外科疾病,大部分患者均能够及时治疗且效果良好。但在诊断急性阑尾炎时的难度较大,一旦处理不合理,将引发诸多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1]。由此可见,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4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并分析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对急性阑尾炎的应用价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及40例患者家属知情后开展研究,随机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4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实验组20例患者年龄为24-56岁,平均(34.75±2.73)岁,男女分别为10(50%)、10(50%)例。对照组20例患者年龄为22-54岁,平均(34.80±2.69)岁,男女分别为11(55%)、9(45%)例。纳入依据:①自愿参与研究;②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依据:①肝硬化患者;②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③不同意此次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资料,如年龄、性别,经对比显示统计值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医生需结合患者状况确定手术入路,做出相应切口并将腹腔镜置入其中,仔细探查腹腔内具体状况与阑尾位置。切除阑尾系膜和根部等后,取出阑尾并缝合伤口[2]。实验组接受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在术前要清洁患者肠道,在回肠末端插入结肠镜,对回肠末端结构以及黏膜状况进行观察,了解阑尾内口与周边组织的病变情况[3]。随后,利用内镜透明帽技术暴露阑尾开口,用内镜直视观察,通过导丝配穴造影管的使用完成阑尾腔插管操作,抽吸阑尾内部积液并利用X线监视。将造影剂注射至阑尾腔内部,充分暴露阑尾形态并确定阑尾腔,用生理盐水实施冲洗,并取出梗阻的物质[4]。若患者有阑尾狭窄的情况,需沿着插管导丝置入塑料支架,有效支撑狭窄阑尾管腔,确保腔内压力得到缓解。

1.3评价指标。对实验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所需时间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进行检验,当计数、计量资料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后显示P<0.05,表示同一观察指标的差异符合统计学判定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通过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实验组发生腹腔脓肿1例(5%),对照组发生腹腔脓肿6例(30%),χ2=4.3290,P=0.0374,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发生感染0例(0%),对照组发生感染5例(25%),χ2=5.7143,P=0.0168,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肠梗阻0例(0%),对照组发生肠梗阻6例(30%),χ2=7.0588,P=0.0078,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所需时间。根据两组患者治疗所需时间对比结果可知,实验组手术时间为(33.23±20.02)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45.65±12.26)min,t=2.3660,P=0.0232,临床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为(6.12±1.23)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8.67±2.54)d,t=4.0408,P=0.0003,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卧床时间为(6.37±1.29)h,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为(8.87±2.36)h,t=4.1569,P=0.0002,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实验组体温恢复时间为(3.11±1.43)h,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为(8.76±2.45)h,t=8.9070,P=0.0000,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

3讨论

急性阑尾炎属于急腹症的一种,以右下腹部疼痛、体温升高以及呕吐等为主要表现,包括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三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以开腹切除手术为主,实际操作方便且容易掌控,但会造成较大创伤,且切口感染率较高,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提高,安全性偏低[5]。对于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创新了急性阑尾炎治疗的方式,但同样存在不足之处。引发急性阑尾炎的主要原因就是阑尾管腔阻塞,而阻塞的因素就是阑尾腔狭窄且存在粪石,而阑尾腔呈细长型、开口较小,在梗阻后阑尾所分泌的黏液会直接提高腔内的压力,进而出现血运障碍的情况,远端死腔内的细菌繁殖速度加快,增加了感染的几率[6]。

\

 
近年来,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被成功研发且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临床治疗急性阑尾炎提供了全新的医疗技术。此手术术式能够结合病因,并在内镜下成功完成阑尾插管的情况下,优先针对阑尾腔展开减压处理,利用造影方式清晰地显示阑尾腔管腔狭窄部位或者是被粪石梗阻的位置,随后采取冲洗、支架放置引流与取石等多项处理措施,使病因得以解除,疗效确切。阑尾属于淋巴器官,所以大部分人均认为此器官可有可无,作用不大。基于现代临床研究工作的开展,阑尾所具备的免疫功能被发现,同时其免疫复制功能以及免疫再生功能均十分显著。若通过手术方式切除阑尾,则会丧失其免疫功能。在年轻群体中,阑尾可以有效地预防结肠癌,所以应高度重视急性阑尾炎的治疗。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或者是腹腔镜手术均需切除阑尾,但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则不同,无需将阑尾切除,优势显著[7]。另外,此治疗方式的美观性突出,即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优于传统开腹切除手术,且疤痕不大,但仍会有线状的疤痕。但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在手术治疗后并不会出现瘢痕,满足了患者对审美的要求。

在此次研究中,实验组接受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样可以优化治疗所需时间,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推广可行性显著。但由于此次研究样本量小,所以要想进一步研究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的应用价值,仍需后期扩大研究样本规模,以不断完善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对急性阑尾炎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接受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方式,疗效确切,使得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均明显缩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不高,不会造成较大的创伤,术后恢复速度快,治疗更加安全与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晏廷果.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治疗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分析[J].系统医学,2018,3(19):88-90.
[2]王世言,刘新红.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治疗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1):227-228.
[3]董亚辉,廖春信.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治疗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估[J].中文信息,2018(10):231,55.
[4]严国强.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疗效的荟萃分析[D].南昌大学,2018.
[5]朱峰毅,陈涛,傅赞,等.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对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8,35(8):571-575.
[6]吴彦超.评估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治疗急性阑尾炎(非复杂性)的疗效、安全性[J].医药前沿,2018,8(23):202-203.
[7]张建波,刘珍.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在复杂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8):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67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