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94 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7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疾病知识掌握度、康复指标水平和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前准备、手术麻醉和术后注意要点掌握度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5 min, 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皮质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
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降低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缩短康复时间,优于单纯常规围术期护理效果。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护理路径;应激反应;康复时间
0 引言
子宫肌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白带增多、子宫出血等症状,病情持续发展会引起贫血、不孕或流产,需及时治疗 [1-2]。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术式,较传统开放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更快 [3]。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规范化、计划性住院护理模式,在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4-5]。本文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腹 94 例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中相关诊断标准 [6];具有手术指征。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肿瘤者;合并内分泌、心脑血管疾病者;伴有凝血或免疫功能障碍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7 例。对照组:年龄 24~55 岁,平均(40.72±5.13) 岁;单发肌瘤 38 例,多发肌瘤 9 例;肌瘤最大直径 23~74 mm,平均(45.91±7.75)mm;病程 6~31 个月, 平均(12.89±4.18) 个月。观察组: 年龄23~56 岁, 平均(40.78±5.06) 岁; 单发肌瘤 37 例, 多发肌瘤 10 例; 肌瘤最大直径 24~73 mm,平均(45.95±7.72)mm; 病程 5~32 个月, 平均(12.92±4.15)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入院后进行全面检查,术前辅助患者禁食、禁水,做好备皮,进行基础健康教育;术中做好手术配合及生命体征监控;术后加强创口护理,指导患者健康饮食、早期活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1)住院当日:介绍科室、病房、手术室和医生情况,详细讲解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辅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评估患者的生理状况,并根据患者特点制订规范的护理路径表,以时间为横轴确定护理内容。(2)入院 2 d:调整患者饮食结构,以易消化、清淡、高热量食物为主;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个体化心理疏导;详细介绍围术期注意要点及应对方式,指导、训练麻醉体位。(3)手术当日:帮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送入手术室前进一步进行健康指导及心理疏导;术前 10 min 进行手术室湿度、温度调控,术中加强麻醉管理及生命体征监测。(4)术毕:加强病情监护,做好导管、创口管理。注意引流液情况,并遵医嘱给予常规抗感染、镇痛处理, 定时进行创口周围及外阴清洁;术后 6 h 给予患者饮用温水 20~30 mL,若耐受情况良好则可在术后8~10 h 给予少量流食;辅助患者翻身,2 h/ 次,指导患者进行上下肢关节自主活动。(5)术后 1 d:进行并发症预防管理,指导患者规范用药,并帮助患者下床活动,观察患者胃肠道恢复情况,排气后调整为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软食,记录排尿及引流液情况,48 h 内拔出导尿管。(6)术后 2 d 至出院:持续进行膳食、运动、创口护理, 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并进行术后健康宣教,包括用药、饮食、性生活、个人卫生保健等。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疾病知识掌握度, 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评价,采用一对一提问方式调查患者对术前准备、手术麻醉、术后注意要点等相关认知,每项内容各 5 个题目,答对 4 个题目则代表掌握。(2)比较两组术前 1 d、术后 5 min 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包括心率、平均动脉压及皮质醇, 皮质醇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比较两组康复指标水平,包括术后下床、排气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疾病知识掌握度比较 观察组对术前准备、手术麻醉私术后注意要点掌握度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术前1 d,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5 min,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皮质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康复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疾病,是造成白带增多、阴道出血、腹部疼痛及不孕的主要原因,对女性生理健康影响较大 [7-8]。腹腔镜手术是常用微创术式,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应用广泛,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9]。但多数患者对子宫肌瘤及手术的认知不足, 导致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应激反应,影响患者术后康复 [10]。
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某一疾病或治疗所构建的标准化护理模式,集合循证护理、预见性护理及个体化护理优点,规范临床护理行为,能够满足患者不同阶段的护理需求 [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术后 5 min 应激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临床护理路径规范了术前准备、手术及术后康复这一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以时间为横轴明确入院不同时间的护理项目,提高临床护理的目的性及预见性。同时, 在护理过程中注重对患者认知、心理等方面的指导, 可提升疾病知识掌握度,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利于手术顺利开展,加速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降低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缩短康复时间,优于单纯常规围术期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越,徐岚,张野 . 子宫肌瘤患者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术后的抑郁评分及预后[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26(9): 1093-1095.
[2]刘雁林,陈海燕,王沛靓,等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及血清创伤反应指标的影响 [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26(2):137-140.
[3]蒋丽丽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20): 3606-3608.
[4]宓燕丽 .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J]. 北京医学,2018,40(3):281-283.
[5]陈红莲,黄查琼 . 临床护理路径在卵巢囊肿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J]. 齐鲁护理杂志,2017,23(6):69-71.
[6]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 . 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7,52(12):793-800.
[7]黄东红,蔡志勤,苏思思 . 微创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近远期疗效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J]. 中国数字医学,2019, 14(8):112-113,117.
[8]李寅,杨晓,胡红文,等 . 腹腔镜与宫腔镜手术治疗不同体积Ⅱ型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 [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9, 28(9):744-748.
[9]王丽华,陈风青 . 舒适护理在改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治疗认知度与效能感中的应用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 14(9):8-9.
[10]谢九俊 .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21): 3826-3829.
[11]马生青 . 临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工作模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质量及术后生存质量的差异性分析 [J]. 山西医药杂志,2018,47(20):2488-2489.
[12]张鲜芳,张淑林,康小琴,等 .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J]. 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2): 1497-149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