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肠息肉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80 例行手术治疗的肠息肉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肠息肉手术患儿可缩短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 肠息肉;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胃肠功能;并发症;满意度
0 引言
临床通常采用手术治疗肠息肉,因儿童耐受力较差,应激反应较大,影响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1]。快速康复理念可减少手术患儿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2-3]。本文观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肠息肉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2 月至 2018 年 7 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行手术治疗的肠息肉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英国胃肠病学会发布指南中关于肠息肉诊断标准 [4];经纤维结肠镜检查、术前活检确诊为肠息肉;符合肠息肉手术指征;行肠息肉内镜切除术。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儿;合并肝肾功能异常患儿。患儿家长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申 2016(34 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 例。观察组男 23 例, 女 17 例; 年龄 2~11 岁, 平均(6.53±1.36) 岁;结直肠息肉直径 0.9~2.0 cm, 平均(1.79± 0.36)cm;手术部位:横结肠16 例,左半结肠11 例, 右半结肠 13 例。对照组男 24 例,女 16 例;年龄3~13 岁,平均(6.45±1.67)岁;结直肠息肉直径0.88~2.10 cm,平均(1.82±0.41)cm;手术部位: 横结肠 15 例,左半结肠 12 例,右半结肠 13 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常规检查、术前肠道准备、心理护理、术中护理与术后的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等。
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1)术前。①入院当日通过宣教手册、一对一对患儿家长进行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宣教。②术前不进行肠道准备, 术前 6 h 禁食,2 h 禁水, 术前 10 h、2 h 口服共1500 mL 葡萄糖溶液。③护理人员及时与患儿进行沟通,倾听患儿心理需求,针对其生理或心理不适采取一对一指导护理,尽量满足其需求,通过按摩、抚触等方式使患儿放松,通过播放舒缓音乐、室内熏香等方式,减轻患儿对手术的恐惧。(2)术中。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对患儿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实时监测,尤其关注体温变化,术中控制手术室温度在 22~24 ℃,并应用温液体输入方式。(3) 术后。①术后 6 h 拔除尿管,可饮水 30 mL,通气后可少量饮水并逐步增加;术后 1 d 辅助患儿进食流质食物,并逐渐过度到正常饮食;②术后1 d患儿开始尝试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10~20 min 床边站立活动,观察患儿疲劳程度,调控其下床活动时间,活动时应注意保护患儿的切口,并逐渐过渡到下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包括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3)比较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出院时发放本院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进行评估,量表克伦巴赫系数为0.819。总分为 100 分,>85 分为十分满意,60~85 分为一般满意,<60 为分不满意。满意度=(满意+ 一般满意)例数 /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5.00%, 低于对照组的 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 90.00%,高于对照组的 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作为肠息肉的常用治疗方式,手术是一种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可造成不可避免的创伤,导致患儿在应激状态下发生代谢增快、神经内分泌变化等, 严重影响其术后康复 [5-6]。儿童免疫功能、抵抗力相对较低,加之治疗依从性较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造成肠息肉手术患儿术后恢复较慢,传统的护理方式已逐渐无法适应肠息肉手术患儿的护理需求。快速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型外科护理模式,可促进患儿的术后恢复 [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 快速康复护理通过指导患儿进行术后早期进食与下床活动等护理措施,促进患儿恢复,并观察患儿疲劳程度,调整下床活动时间,从而缩短患儿恢复时间 [8-9]。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快速康复护理进行早期饮水进食,指导患儿早期下床活动,减少胃液丢失,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利于减少腹痛、出血, 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 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 快速康复可促进患儿恢复,减少并发症,增加了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优化医患关系的同时,利于提高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10]。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肠息肉手术患儿可缩短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王丽珍,蔡丽华,杨文博 . “需要层次论”在肠息肉切除术护理中的有效运用 [J]. 福建医药杂志,2016,38(5):152- 154.
[2]班丽,拓小华 . 肠镜下结肠息肉摘除术中的快速康复护理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7):91-94.
[3]万海红 . 循证护理在肠息肉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4):519-521.
[4]Rutter MD,Chattree A,Barbour JA,et al. British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Association of Coloproctologists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large non- pedunculated colorectal polyps[J]. Gut,2015,64(12):1847- 1873.
[5]黄丽 . 延续性护理用于结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后对患者护理依从性、并发症的影响 [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 25(12):67-68.
[6]杨慧敏 . 对行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进行 PDCA 护理的效果研究 [J]. 母婴世界,2016,15(12):180.
[7]关颖 . 优质护理对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3):173-175.
[8]袁夕凤 . 结肠镜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护理探讨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6):47-49.
[9]李敏,张萌,崔世芳,等 .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效果分析 [J]. 中国临床研究,2016,29(6): 842-843.
[10]曹水妮,马亚洁 . 研究综合护理在结肠镜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6,22(增刊1): 38-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