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抗病毒软胶囊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10 14:30:0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抗病毒软胶囊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105 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52 例和观察组 53 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抗病毒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泪液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2、泪液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 γ- 干扰素、IL-6 和泪液丙二醛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软胶囊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可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泪液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阿昔洛韦治疗。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阿昔洛韦;抗病毒软胶囊;炎性因子;氧化应激;不良反应

0  引言

抑制角膜内疱疹病毒的复制、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角膜损害是临床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主要目的 [1]。阿昔洛韦是常用药物,但滴用对角膜穿透性较弱,单独应用无法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2]。抗病毒软胶囊联合阿昔洛韦治疗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但对患者炎症反应和泪液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本文观察抗病毒软胶囊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年6 月至 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 105 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眼科学(第 8 版)》中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诊断标准 [3];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 <1 周;单眼发病。排除标准: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肝肾功能不全;合并青光眼、前房积脓、虹膜睫状体炎等眼部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精神异常或以往对细胞毒性药物有精神反应; 依从性差,不配合研究。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伦理号:2016 年审(128 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52 例和观察组53 例。对照组:男 28 例,女 24 例;年龄 23~72 岁, 平均(37.13±4.72)岁。观察组:男 27 例,女 26例;年龄 22~71 岁,平均(37.21±4.6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 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严密监测眼痛性质及持续时间、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变化;嘱患者注意个人卫生, 避免处于光线过强的环境;口服维生素 AD 胶丸、维生素 B2 片、维生素 C 片。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滴眼液(天津金耀集团河北永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33050,5 mL ∶ 5 mg) 滴入眼睑内治疗,1 滴 / 次,1 次 /2 h,6 次 /d,治疗 2 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抗病毒软胶囊(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 国药准字Z20030168,0.45 g)口服治疗,1.8 g/ 次, 3 次 /d,治疗 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 2 个月后采集患者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 3 mL,以离心半径 15 cm、3000 r/min 离心 15 min,取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IL)-2、γ- 干扰素(IFN) 水平,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IL-6 水平。(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泪液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 2 个月后采集患者泪液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TA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使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水平。(3)比较两组不 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 IL-2、γ-IFN 和 IL-6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2 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 γ-IFN 和 IL-6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泪液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泪液 TAC、GSH-Px 和 MDA 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泪液 TAC 和 GSH-Px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泪液 MDA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3  讨论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角膜病变疾病,是致盲的重大危险因素。该病易反复, 若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角膜混浊程度持续加重,会导致失明 [4-5]。

阿昔洛韦作为嘌呤核苷类似物,具有较强的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其能与脱氧核苷竞争性结合病毒细胞激酶或胸苷激酶而磷酸化,转变为活化型阿昔洛韦三磷酸酯,抑制病毒 DNA 多聚酶而起到干扰病毒复制的作用,且在 DNA 多聚酶作用下,其还可与增长的 DNA 链结合,使其延伸中断 [6-7]。而抗病毒软胶囊属于中药制剂,其组分中板蓝根、地黄、连翘可清热凉血;石膏、芦根、知母可清热降火、清心除烦;郁金可活血止痛、清心解郁;石菖蒲消肿止痛;广藿香可祛暑解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板蓝根、芦根、地黄、石膏、郁金等均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地黄、知母、连翘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石菖蒲具有镇静作用;广藿香具有抑菌作用。因此,在阿昔洛韦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软胶囊能起到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 IL-2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 γ-IFN 和 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阿昔洛韦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抗病毒软胶囊具有抗炎、抗病毒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联合用药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使 IL-2 水平升高,γ-IFN、 IL-6 水平降低。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发病与氧化应激失衡具有一定的关系,TAC、GSH-Px、MDA 为临床常用的氧化应激指标,TAC、GSH-Px 具有抗氧化活性,可抑制自由基氧化反应;MDA 是机体氧化产物, 其水平升高提示机体氧化应激失衡。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 TAC、GSH-Px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DA 水平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 抗病毒软胶囊具有清热凉血、消肿止痛之效,可增加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活性,与阿昔洛韦联用可进一步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状态,提高 TAC、GSH-Px 水平,降低 MDA 水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采用抗病毒软胶囊治疗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抗病毒软胶囊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可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泪液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阿昔洛韦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德辉 . 病毒唑、聚肌胞联合球周注射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效果观察 [J]. 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2):4095- 4096.
[2]周运翠 . 清肝明目汤结合阿昔洛韦、贝复舒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分析 [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24): 4529-4530.
[3]赵堪兴,杨培增 . 眼科学 [M]. 8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27-130.
[4]曹楠珏 .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7,35(2):175-179.
[5]黄海东,陈冬,杨月丽,等 . 炎琥宁联合更昔洛韦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血清和泪液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4):465-468.
[6]何万平,何东青,何艳红 . 莲花清瘟胶囊外用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体会 [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6): 112-113.
[7]郭朝霞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45 例临床观察 [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29(5):71-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76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