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环境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 66 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环境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体征指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水平以及体质量、每日摄奶量和每日睡眠时间。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体质量和每日摄奶量均高于对照组,每日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环境护理,可提高早产儿血氧饱和度、体质量、每日摄奶量,延长其每日睡眠时间, 降低其呼吸频率、心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 环境护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生命体征;体质量;摄奶量;睡眠
0 引言
早产儿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主要护理对象 [1-2]。环境护理可减轻环境因素对早产儿造成的负面影响,本文观察加强环境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早产儿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1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 66 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胎龄为 28~37 周,出生体质量 <2500 g,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 [3]。排除标准: 有消化道畸形、严重感染、颅内出血等症状;合并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先天性畸形。患儿家长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3 例。观察组:男 18 例,女 15 例;胎龄 31~36 周,平均(34.99±0.72)周;出生体质量为 1.41~2.21 kg,平均(1.81±0.32)kg。对照组: 男 19 例, 女 14 例; 胎龄 32~36 周, 平均(34.45±0.49) 周; 出生体质量为 1.39~2.19 kg, 平均(1.80±0.35)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营养支持,暖箱护理,抚触护理,遵医嘱用药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环境护理。(1) 噪音管理。在非音乐干预期间,监护室附近所有声音应低于 60 dB,避免形成高频声波,及时处理呼吸机报警,医护人员等均放缓脚步,尤其每个班次最后几小时,尽量减少护理操作;通过在暖箱覆盖棉布单减少噪音穿透至暖箱,暖箱外音量应在4~8 dB 最佳;用隔吸音材料板贴在暖箱内壁,以缓解早产儿哭闹的回声,暖箱内音量应在3~4 dB 为宜。(2)光线及温度管理。对暖箱模拟昼夜自然光线, 夜晚拉紧监护室窗帘,将暖箱温度适当下调,白天拉开监护室窗帘,适当加强室内光线,减少暖箱覆盖面积,无论昼夜均应减少大灯的使用,而用床旁小灯。(3)音乐疗法。在早产儿清醒时给予悦耳、舒缓、和谐的音乐,将播放器放在其头部 30 cm 处, 音量调至 55~65 dB,每次 15 min,3 次 /d,期间可放置一些色彩鲜艳的玩具在暖箱上,刺激患儿感官发育。
两组均持续护理 14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体征指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水平。(2)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体质量、每日摄奶量和每日睡眠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生命体征指标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护理前后体质量、每日摄奶量和每日睡眠时间比较 护理前,两组体质量、每日摄奶量和每日睡眠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体质量、每日摄奶量均高于对照组,每日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早产儿出生的孕周越小,体质量越轻,越易并发其他疾病 [4-5]。环境为护理学中四个基本概念之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高噪音、强光度以及侵入性治疗引起的压力性环境,会影响早产儿的睡眠状态,产生应激反应,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环境护理,可减轻早产儿痛苦,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6-8]。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体质量、每日摄奶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每日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进行噪音管理可避免声刺激与光刺激增加早产儿应激性激素的分泌,防止早产儿血压、心率加快,减少呼吸暂停、呼吸不规则等现象的发生风险;通过调节光线、温度,能够刺激早产儿感觉,增强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音乐疗法可促进内啡肽物质释放,从而发挥缓解疼痛、促进睡眠等作用 [9-11]。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环境护理, 可提高早产儿血氧饱和度、体质量、每日摄奶量, 延长其每日睡眠时间,降低其呼吸频率、心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岳少婷,张军,马登慧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环境压力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及其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11):1144-1147.
[2]王婷,吴宏伟 . 水疗联合环境刺激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力、生理发育及神经行为的影响 [J]. 护理研究,2019,33(14):2473-2475.
[3]王蔚文 .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956.
[4]王盼盼 . NICU 环境管理对早产儿的影响 [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34(31):140-141.
[5]廖金花,钱小芳,林颖,等 . 早产儿重症监护环境噪声水平的调查分析 [J]. 护理学杂志,2018,33(8):21-23.
[6]孙建伟,李静,孙静 . 早产儿的环境护理支持 [J]. 护理研究, 2007,21(6):479-480.
[7]张明霞 . 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环境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的影响研究 [J]. 临床研究,2017,25(3):173-174.
[8]姚银莲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环境因素对早产儿发育的影响 [J]. 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3):1875-1876.
[9]单若冰,郭莉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环境对早产儿的不良影响和干预对策 [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5,8(1):63-65.
[10]曹霞,李仁凤,李梅,等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声光触环境因素对低体质量早产儿生理功能的影响及改进方案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4):284-288.
[11]王敬敬,靖维维,张二妮 . 环境干预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对早产儿的护理效果 [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19, 29(6):122-1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