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脊柱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09 11:27: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1 月于该院接受脊柱手术治疗的 556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556 例脊柱手术后患者中并发切口感染 36 例(6.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切口感染者中,有脊柱手术史、合并糖尿病、有器械植入、住院时间≥ 15 d 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10 d 者占比均高于未发生切口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脊柱手术史、合并糖尿病、有器械植入、住院时间≥ 15 d 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10 d 均为脊柱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有脊柱手术史、合并糖尿病、有器械植入、住院时间≥ 15 d 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10 d 均为脊柱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脊柱手术前后应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预防术后并发切口感染。

【关键词】 脊柱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防治策略

切口感染是脊柱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年龄过大、伴糖尿病及手术时间过长等均可能增加切口感染发生风险 [1-2]。脊柱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不仅会延长住院时间,还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经济负担,故脊柱手术后预防切口感染尤为重要。本文探讨脊柱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1 月于本院接受脊柱手术的 556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年龄≥ 18 岁;临床资料完整; 符合脊柱手术指征并接受脊柱手术治疗。排除标准:患有免疫系统疾病、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心、肝等器官功能障碍者;术前已存在感染者。其中男 292 例, 女 264 例;年龄 24~75 岁,平均
(48.86±8.43)岁。

1.2  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心血管病史、有脊柱手术史、合并糖尿病、器械植入、住院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1.3  切口感染判断标准 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切口感染标准 [3]:切口病原学检测阳性;切口出现局部红肿,且存在脓性分泌物;切口深部穿刺或引流后仍有脓性分泌物。出现上述任一情况即可判定为切口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556 例脊柱手术后患者中并发切口感染 36 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47%(36/556)。

2.2  脊柱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切口感染者中,有脊柱手术史、合并糖尿病、有器械植入、住院时间≥ 15 d 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10 d 占比均高于未发生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3  脊柱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脊柱手术史、合并糖尿病、有器械植入、住院时间≥ 15 d 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10 d 均为脊柱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 2。

\
                             
3  讨论

脊柱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可使患者切口愈合不良,且可能引发脑膜炎及其他疾病,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4]。因此,确定脊柱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策略,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风险,改善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 6.47%,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似 [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脊柱手术史,合并糖尿病、有器械植入、住院时间≥ 15 d 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10 d 均为脊柱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为:有脊柱手术史者前一次手术瘢痕处可能有处于休眠状态的病原菌潜伏,再次手术可能激活病原菌而导致切口感染 [6]; 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机体容易出现代谢紊乱,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对病原菌入侵的抵抗力较弱,也为易感人群 [7];有器械植入的患者,病原菌可能因器械灭菌不彻底而随器械进入患者切口,从而引起切口感染 [8];住院时间长说明患者病情较重,手术切口愈合较慢;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细菌会产生耐药性,增加了细菌定植的机会,从而增高切口感染发生率。

因此,为预防脊柱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笔者建议采取以下策略:对于有脊柱手术史的患者,可在术前 30 min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并在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及切口局部特征,及时处理以防止患者出现感染。对于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应实施监测血糖水平,维持血糖处于正常水平,指导患者食用优质蛋白及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等以增强免疫力。对于需要植入器械的患者,术前需要对器械进行全面消毒灭菌,并在术后使用聚维酮碘处理切口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9]。此外,关闭切口前采用万古霉素粉末铺撒伤口 [10],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且有助于切口愈合。

综上所述,有脊柱手术史、合并糖尿病、有器械植入、住院时间≥ 15 d 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10 d 均为脊柱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脊柱手术前后应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预防术后并发切口感染。

参考文献

[1] 蔡培强,邵玉凯,蔡培素 . 脊柱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骨科,2017,8(3):200-202.
[2] 戴利明,刘师良,陈其荣,等 . 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J].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8,45(1):22-2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4] 孙旗,陈江,李晋玉,等 . 抗菌薇乔缝线对脊柱后路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 [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8,28(11):1053-1056.
[5] 王淅克,黄岩石,郑铁牛,等 . 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及临床意义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4):5638-5641.
[6] 高涛,应吕方,李文平,等 . 脊柱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因素 [J]. 现代医药卫生,2018,34(5):699-701.
[7] 曾国华, 陈荣春, 罗锋, 等 . 脊柱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监测及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8,35(1):78-80.
[8] 胡向宁, 周秦, 穆玲娟, 等 . 脊柱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0):50-51.
[9] 李胜,杜江,任海霞 . 2% 聚维酮碘凡士林纱布在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J]. 安徽医药,2019,23(1):155-157.
[10] 李宁,申明奎,白玉,等 . 局部应用万古霉素预防脊柱后路内固定术深部切口感染的疗效 [J]. 临床骨科杂志,2018,21(3):294-29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74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