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式补片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该院收治的 98 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9 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疝修补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补片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 1 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2.04%(1/49),低于对照组的 16.33%(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 2.04%(1/49), 低于对照组的4.08%(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补片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患者效果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 缩短术后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效果优于开放式手术。
【关键词】 腹壁切口疝;腹腔镜;补片修补术;开放式手术;并发症;复发率
0 引言
腹壁切口疝是指腹部手术后由于筋膜、肌层愈合不良而形成腹壁疝,其发生与切口感染、腹壁薄弱、切口液化等因素相关,可导致肠管嵌顿、绞窄性肠梗阻,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需尽早手术修补治疗 [1]。采用补片修补疝环是腹壁切口疝的常用术式, 与直接缝合法相比能减少切口张力,避免复发,但常规开放式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2]。目前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在腹壁切口疝治疗中优势逐渐显现,其能够明显减轻创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3]。本文比较腹腔镜和开放式补片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98 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有腹部手术史,经超声检查确诊为腹壁切口疝;疝环最大径 >5 cm,距离上次手术3 个月以上。排除标准:切口感染未愈者;合并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者;合并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系统疾病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9 例。对照组男 29 例, 女 20 例; 年龄 24~67 岁,平均(41.53±6.53)岁;体质量指数(BMI) 18~34 kg/m2,平均(24.46±2.69)kg/m2;疝环最大径 6~23 cm,平 均(12.33±1.18)cm;切口疝位置:脐上 21 例,脐下 12 例,侧腹部 16 例;距上次手术时间 3~12 个月,平均(6.52±1.03)个月。观察组男 27 例, 女 22 例;年龄 23~71 岁, 平 均 (42.58±7.12) 岁 ;BMI 18~35kg/m2, 平 均(25.01±3.31)kg/m2;疝环最大径 7~25 cm,平均(12.48±2.33)cm;切口疝位置:脐上 20 例,脐
下 14 例,侧腹部 15 例;距离上次手术时间 4~12 个月,平均(6.54±1.0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放式疝修补术。患者全麻,取平卧位,采用肌鞘前网片覆盖(Onlay)术式,以疝环为中心,作梭形切口,充分游离疝囊至疝环周围 5 cm。回纳疝内容物,取 Bard 3D 补片 [ 巴德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173461504],结合疝环形状修剪至合适大小,平铺于筋膜前,补片边缘超过疝环边缘 5 cm,以 1-0 聚丙烯线内外双圈缝合固定,皮下常规放置引流管后逐层缝合。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补片疝修补术。患者全麻, 取平卧位,距离原切口 5 cm 左右作 1 cm 小切口,建立气腹,压力 12~15 mmHg(1 mmHg=0.133 kpa), 置入 10 mm Trocar 作为观察孔及补片通道,然后在距离疝环边缘和原切口 5 cm 外、腹直肌外缘与脐下水平线交界点作 2 个切口,置入 5 mm Trocar 作为操作孔。经观察孔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情况,锐性分离疝囊和腹壁粘连,恢复疝内容物至正常解剖位置。经 Trocar 置入补片,利用疝气钳将补片平铺于筋膜前,保证补片超过缺损边缘 5 cm,将其缝合到腹壁上。放置引流管,解除气腹,关腹。
两组术后均应用腹带加压包扎,应用抗生素2~3 d 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 包括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 随访 1 年,比较两组切口疝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 24.0 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手术用时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2.04%(1/49),低于对照组的16.33%(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 随访 1 年,观察组复发率为2.04%(1/49),低于对照组的4.08%(9/4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7,P=0.008)。
3 讨论
腹壁切口疝的发生与切口不愈、切口裂开及患者本身因素相关,需尽早手术修复,恢复患者腹腔解剖学结构,以降低其发生肠梗阻、肠管绞窄坏死的风险。开放式疝修补术可在直视下完成手术操作, 具有视野好、手术时间短的优势,但手术创伤较大,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液化等并发症易导致患者再次发生切口疝 [4]。
腹腔镜补片疝修补术属微创治疗方案,较开放式手术切口小,可减轻手术操作对腹壁造成的继发性损伤,还能避开腹壁薄弱区域,保持术后腹壁功能稳定,避免术后再次发生切口疝。同时,腹腔镜可放大脏器结构,保证操作精准性,减轻手术操作对器官组织的损伤,从而减少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用时长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手术用时较长,考虑原因与腹腔镜补片疝修补术步骤较多、手术操作难度大有关。但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小,可减轻对血管和皮肤的损伤,促进切口愈合和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术后康复用时,还能保护腹壁结构, 预防复发 [6]。
综上所述,腹腔镜补片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患者效果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康复用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效果优于开放式手术。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 . 腹壁切口疝诊疗指南(2012 年版)[J]. 外科理论与实践,2013,51(3): 288-290.
[2]田文 . 腹腔镜治疗腹壁切口疝的指征和手术操作要点 [J]. 临床外科杂志,2009,17(3):156-157.
[3]涂华华,蔡庆和,周华东,等 . 腹腔镜修补及开放式 Onlay 修补术在腹壁切口疝中的近期临床效果比较 [J]. 临床外科杂志, 2020,28(4):361-364.
[4]李健文,乐飞 . 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并发症演变及防治 [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7):761-764.
[5]郭志伟,魏士博,李航宇 .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补片的固定方式与技巧 [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9,24(10):11-13.
[6]杨松鹏,刘寒松,袁超凡,等 .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壁切口疝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4):28-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