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乳剂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颅脑创伤术后患者炎性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该院收治的 80 例颅脑创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营养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乳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 水平、肠道菌群数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 CRP、IL-6 和 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球菌和肠杆菌菌落数量均少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菌落数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2.50%,低于对照组的 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乳剂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颅脑创伤术后患者可调节肠道菌群数量,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肠内营养乳剂治疗。
【关键词】 肠内营养乳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颅脑创伤;炎性因子;肠道菌群;不良反应
0 引言
颅脑创伤术后患者机体处于适应性防御状态, 可导致代谢增强 [1-2]。同时,颅脑创伤患者常伴有胃肠黏膜低灌注,致使胃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不能有效吸收营养物质,易导致营养不良 [3]。肠内营养治疗可提高肠道免疫力和耐受力,调节肠道菌群稳态 [4]。已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其与肠内营养乳剂联合使用可有效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提高肠道微生物屏障功能 [5]。本文观察肠内营养乳剂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颅脑创伤术后患者炎性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颅脑创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2015 年颅脑创伤救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 [6];经头颅 CT 或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 分,且可行肠内营养支持 [7];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 伴有恶性肠胃疾病者;存在自身免疫疾病者。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营养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男 23 例, 女 17 例; 年龄 28~77 岁,平均(54.46±9.98)岁;体质量指数(BMI) 19.95~25.13 kg/m2, 平均(23.30±1.27)kg/m2;致伤原因:坠落伤 18 例,交通伤 14 例,暴力致伤 8 例。观察组男 21 例,女 19 例;年龄 30~76 岁,平均(53.80±10.02)岁;BMI 19.92~25.20 kg/m2,平均(23.24±1.30)kg/m2;致伤原因:坠落伤 16 例,交通伤 18 例,暴力致伤 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乳剂(费森尤斯卡比华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40722, 200 mL)治疗。经鼻胃管泵入,首日按 20 mL/h 的输注量为标准输注 500 mL,若患者无呕吐、反流、腹泻等不良反应,可逐渐增加至 60~80 mL/h,以后每天逐渐加量至 1500~2000 mL/d。营养液中的主要物质成份有脂肪 50%、碳水化合物 32%、蛋白质 18%,患者每日所需热量以《神经系统疾病肠内营养支持操作规范共识(2011 版)》推荐的25~30 kcal/(kg·d)(1 kcal=4.18 kJ)为能量供给 目标 [8]。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10,0.5 g)治疗,将其充分研磨,兑温水稀释后经鼻胃管泵入,1.5 g/ 次,3 次 /d。两组均持续治疗 3 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包括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采集患者清晨空腹外周血 5 mL, 离心后置于 -80 ℃下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 CRP、IL-6 和TNF-α 水平(。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分别于治疗前后收集患者新鲜粪便 3 g,稀释后分别接种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培养基上,37 ℃下培养 24 h,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计算各细菌数量。(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 CRP、IL-6 和 TNF-α 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CRP、IL-6 和 TNF-α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比较 治疗前, 两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及肠杆菌菌落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肠球菌和肠杆菌菌落数量均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两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菌落数量均多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呕吐、腹泻 2 例,胃潴留 1 例,反流 1 例,感染 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2.50%(5/40);对照组发生呕吐、腹泻 5 例, 胃潴留 3 例, 反流 2 例, 感染 4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5.00%(14/4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1,P=0.018)。
3 讨论
手术是治疗颅脑创伤患者最有效的方式,可改善脑组织微循环、抑制脑积水形成和降低颅内压, 减缓病情发展 [9]。但因疾病及手术等应激反应影响, 患者易出现能量需求增加、蛋白质及糖原分解异常, 致使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不良事件, 不利于预后 [10]。临床常采用肠道营养支持为机体补充营养物质,经鼻胃管将营养物质输入患者体内, 可降低胃肠黏膜的通透性,抑制胃肠黏膜萎缩,并抑制创伤及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胃肠道内毒素的产生,增强肠道功能 [11]。但单一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与肠道生态平衡等方面的效果较差。已知胃肠道微生物能有效调节并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抑制病原菌在肠道内繁殖,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12-13]。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是临床常用的复方微生态制剂,有利于纠正胃肠道菌群紊乱 [14]。
已知 CRP、IL-6、TNF-α 均是临床常用的炎症检测指标 [15-1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 CRP、IL-6、TNF-α 水平和肠球菌、肠杆菌菌落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菌落数量均多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是肠内营养乳剂可维持胃肠黏膜正常结构和功能,促进肠道内血供,改善营养状态并提供能量;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改善肠道菌群紊乱,重建胃肠黏膜屏障,促进肠胃功能恢复 [18];二者联合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可能是因为有益菌的繁殖稳定了细菌群落结构, 提高了胃肠黏膜的屏障功能,从而减少了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且观察时间短,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尚需后续增加样本量及延长观察时间开展深入研究予以印证。
综上所述,肠内营养乳剂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颅脑创伤术后患者可调节肠道菌群数量, 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肠内营养乳剂治疗。
参考文献
[1]Wettervik TS,Howells T,Hillered L,et al. Mild hyperventilation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relation to cerebral energy metabolism, pressure autoregulation,and clinical outcome[J]. World Neurosurg,2020(133):567-575.
[2]郭威,杨东斌,高形国 . 益生菌早期强化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20,42(4):451-453.
[3]陆辉志,杨璐瑜,谭赟,等 . 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8,34(12):1875-1879.
[4]秦仪 . 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 [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0):3414- 3416.
[5]冯二艳,罗书引,潘幸尧,等 . 肠内序贯营养支持联合益生菌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 [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20,38(9):127-130.
[6]Firsching R,Rickels E,Mauer UM,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of head injury in adults[J]. J Neurol Surg A Cent Eur Neurosurg,2017,78(5):478-487.
[7]Green SM,Haukoos JS,Schriger DL. How to Measure the Glasgow Coma Scale[J]. Ann emerg med,2017,70(2):158-160.
[8]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神经疾病营养支持学组 . 神经系统疾病肠内营养支持操作规范共识(2011 版)[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11):787-791.
[9]马箭,陶剑 . 重度颅脑外伤的营养支持方法探讨 [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2(5):605-606.
[10]朱瑶丽,孔凡根,朱春丽,等 . 早期肠内营养对 ICU 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肠功能的影响 [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7,23(3):215-217.
[11]谭敏,段军伟,彭华 . 益生菌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 [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14,29(6):567- 570.
[12]郭昱,刘春祥,陈心,等 . 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营养支持的研究现状 [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5,31(7):742-744.
[13]熊小伟,周已焰,董荔,等 . 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的影响 [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 35(6):536-539.
[14]李利,杨昊,何涛,等 . 四联益生菌联合低聚半乳糖预防颅脑内伤重症患者腹泻研究 [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20,42
(15):1562-1566.
[15]吴剑,陈薇薇,陈旦龙 .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在重型颅脑外伤病人中临床价值研究 [J]. 肠外与肠内营养,2020, 27(2):68-71.
[16]梁小青, 牟丹, 雷伟健, 等 . 早期肠内营养添加益生菌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效果观察 [J]. 现代医院,2020,20(8): 1227-1229.
[17]曹培超,杨瑞霞,张海军,等 .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1,33(1):33-36.
[18]梁宾 . 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安徽医药,2019,23(3):605-6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