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Ⅰ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法在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86 例 STEMI 急诊 PCI 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法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Ⅰ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法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前后心功能指标 [ 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心输出量(CO)] 水平、Barthel 指数(BI)评分。结果:训练后,观察组 BI 评分、LVEF 水平和 CO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VEDV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法应用于 STEMI 急诊 PCI 术后患者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常规训练法训练。
【关键词】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Ⅰ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功能;血流动力学;Barthel指数
0 引言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由斑块破裂致闭塞性血栓引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及时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提高STEMI 患者抢救成功率 [1-2]。心脏康复分为三期, Ⅰ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法是一种渐进式运动康复手段,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3]。本文观察Ⅰ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法在急性STEMI 急诊 PCI 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7 月至 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 86 例 STEMI 急诊 PCI 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实验室、影像学及心电图等检查确诊为 STEMI;首次发病;行 PCI 术;病情稳定, 可进行康复训练。排除标准:存在明显心力衰竭失代偿征兆;近 8 h 内存在再发胸痛症状,或新发严重心律失常、心电图改变者。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 例。对照组:男 25 例,女 18 例;年龄 54~81 岁, 平均(62.32±5.21)岁;体质量指数 17~24 kg/m2, 平均(20.63±1.21)kg/m2;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 Ⅰ级 20 例, Ⅱ级 23 例。观察组:男 23 例,女 20 例;年龄 51~82 岁,平均(61.21±4.93) 岁; 体质量指数 17~25 kg/m2, 平均(20.74±1.19)kg/m2;NYHA 心功能分级:Ⅰ级19 例,Ⅱ级 2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法训练。术后24 h, 叮嘱患者适当活动,起床、下蹲动作要轻缓,护士指导患者于走廊及病房内活动,指导其进行肢体锻炼,有不适感则停止训练。
观察组采用Ⅰ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法训练。(1)第 1 步(术后 2 d),患者卧床休息,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主被动运动训练,自己进餐, 自行在床上洗脸、进食、使用便盆,在护理人员协助下尝试坐起,15~30 min/ 次,2~3 次 /d。(2) 第 2 步(术后 3 d),于床上坐起,进行主被动运动、升高床头坐位训练,或由护理人员协助坐起, 15~30 min/ 次,2 次/d,在床边清洁上身,自行梳头、剃须,短时间阅读(<15 min)。(3)第 3 步(术后 4 d),热身运动,用缓慢步伐行走 30 m,松弛运动,自行坐起,可尝试自行到洗手间,床旁练习太极拳基本步(可耐受独立站立者)5~10 min。(4)第 4 步(术后 5 d),热身运动,原地踏步运动10~15 次,松弛运动,自行如厕,尝试洗澡,床旁练习太极拳基本步,5~10 min/ 次,2 次 /d。(5)第5 步(术后 6 d),热身运动,步行 150 m,尝试 3 步台阶,松弛运动,2 次 /d,自行去洗手间清洁, 床旁练习太极拳基本步,5~10 min/ 次,3 次 /d, 病房走廊练习站立式八段锦。(6)第 6 步(术后7 d),热身运动,步行 150 m,上 5 步台阶,松弛运动,2 次 /d, 继续以上活动。(7)第 7 步(术后 8 d),热身运动,步行 150 m,上 10 步台阶, 松弛运动,2 次 /d,继续以上活动, 制定院外运动计划。训练前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存在血压不平稳、严重心律失常、心率 >100 次 /min 者不可进行康复训练,医护者全程监护训练,有不适感则停止训练。康复训练后,及时检测患者心率、血压变化,血压水平较训练前变化超过 20 mmHg(1 mmHg=0.133 kPa),心电图显示 ST 段上移≥0.5 mV 或下移≥ 0.1 mV, 第 2 天延缓康复训练, 以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训练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 指数(BI)评估,包括穿衣、修饰、吃饭、如厕、大便、小便、洗澡、转移、活动和上楼梯 10 项,总分 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高。(2)比较两组训练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心输出量(CO)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训练前后 BI 评分比较 训练前,两组 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 两组 BI 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两组训练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训练前, 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 LVEF 和 CO 水平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 LVEDV 水平均低于训练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讨论
PCI 术治疗 STEMI 患者效果好、创口小,能迅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液循环,但存在冠状动脉再狭窄及缺血的风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于术后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可降低相关风险,进而改善远期预后,而Ⅰ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法可弥补常规训练的不足 [4-5]。
本研究结果显示,训练后,观察组 BI 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Ⅰ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法训练结合患者自身实际情况,指导其循序渐进地开展主被动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训练后,观察组 LVEF 和 CO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VEDV 水平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Ⅰ 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法通过低强度体力运动训练, 逐步进行呼吸训练、体位改变、肢体运动、下床行走、上下楼梯等可改善交感神经活动过度导致的心室肥厚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从而减少心肌细胞死亡,减轻心血管负担,促使心室壁收缩,改善心功能和 CO 水平 [6-7]。
综上所述,Ⅰ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法应用于STEMI 急诊 PCI 术后患者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常规训练法。
参考文献
[1]刘肖,李树仁,高楠,等 .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9,27(12):685-692.
[2]张伟明,冉春风 . 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 术后应用的研究进展 [J]. 医学综述,2017,23(18): 3630-3633.
[3]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西医结合Ⅰ期心脏康复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 中西医结合Ⅰ期心脏康复共识[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7,25(12):1140-1148.
[4]邵丽香,张艳红,伦爱美,等 . Ⅰ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法用于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 PCI 术后患者的效果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3):1710-1711.
[5]蔡丽丽,丁海杰 . Ⅰ期康复七步训练法对 STEMI 患者急诊 PCI 术后康复的作用研究 [J]. 空军医学杂志,2019,35(6): 544-546.
[6]蹇祥玉,路海云,叶秀莲,等 . Ⅰ期心脏康复对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 PCI 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11(12):1484-1486.
[7]赵爱纯,赵晓峰 . 心脏康复训练结合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高危患者的疗效 [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9,28(12):1081-108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