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穴位贴敷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3-19 14:39: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60 例,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的对症治疗,治疗组则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14d 为 1 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穴位贴敷联合柴胡疏肝散可明显改善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未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结论穴位贴敷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水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穴位贴敷;柴胡疏肝散;稳定型心绞痛

0引言

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基础上,心肌缺血、 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1]。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加之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使得我国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增加 [2]。胸痛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疼痛为胸骨后呈压榨性或憋闷性的感觉,情绪波动或劳累后 诱发,可放射至心前区或左上肢尺侧,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疼痛消失。目前,临床治疗上常采用硝酸酯类药物、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他汀类药物、β 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西医治疗,虽临床疗效尚可,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药物的毒副作用, 对肝、肾等代谢器官的损害,患者依从性差,缺乏个体化治疗等。 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故本研究将观察穴位贴敷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选自 2017 年 09 月至 2018 年 09 月间 60 名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一 科门诊)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经辨证后均属于气滞血瘀型,主 要临床表现为心胸满闷、隐痛阵发,时欲太息,得嗳气或矢气则舒 等,将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2 组,治疗组 30 例,男性 12例,女性 18 例;平均年龄(67.40±8.28)岁;病程平均(5.75±4.26)年;对照组 30 例,男性 11 例,女性 19 例;平均年龄(65.70±9.72) 岁;病程平均(4.60±3.58)年。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心脏病学会和心脏协会(ACC/AHA)[3] 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相关冠心病标准 [4]。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所制定的胸痹诊断和分型标准 [5]。主证:胸闷及(或)胸痛。次证: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舌象:舌紫或暗红,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象:脉弦。

1.3纳入标准

(1)符合稳定型心绞痛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 辨证为气滞血瘀证者;
(2)年龄在 40~79 岁;
(3)有稳定型心绞痛症状至少 2 个月,且每周发作 2 次或 2次以上的心绞痛患者;
(4)满足以下任意一项:冠脉造影提示一支或多支冠脉或其分支存在≥ 50%血管狭窄,既往存在心肌梗死史、或冠心病心绞痛病史及运动平板试验阳性,存在 ST 段压低≥ 1.0mV,同时出现心绞痛症状。

1.4排除标准

(1)年龄 40 岁以下或 80 岁以上患者;
(2)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其它严重心脏疾病导致胸痛患者;
(3)合并严重的心功能不全或心脏超声提示左室射血分数≤ 40%;合并房颤、室上速、室颤、三度房室传到阻滞等严重的心律失常;
(4)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欣康)40mg,日一次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林)100mg,日一次口服;瑞舒伐他汀钙胶囊(瑞旨)5mg,晚一次口服。必要时给予硝酸甘油 0.5mg,舌下含服。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药物的调整。14d 为一个疗程。

2.2治疗组

(1)中药汤剂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柴胡疏肝散治疗。药物组成:柴胡 15g,陈皮 10g,川芎 10g,香附 10g,枳壳 10g,芍药 20g,炙甘草 10g。中药汤剂统一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煎药局负责煎煮,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14d 为 1 个疗程。
(2)穴位贴服
选用心血管一科自制胸痹穴位贴敷。药物组成:取吴茱萸15g、川芎 15g、白芥子 10g、元胡 15g、木香 10g、肉桂 10g 研为细末, 每次取 3g 加蜂蜜调匀,贴敷双侧内关、心俞穴及膻中,每帖持续 6 小时,14d 为 1 个疗程。

2.3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 2002 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 中冠心病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主要的临床症状基本好转;有效:大部 分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但仍存在不适症状;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 状无显著变化。
(2)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 显效:治疗后心电图基本达到正常标准;有效:治疗后心电图 ST 段上升≥0.05mV,但未恢复正常;无效:心电图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
(3)硝酸甘油停减率
停药:治疗后基本停用硝酸酯类药物;
减量:治疗后较治疗前硝酸酯类药物用量减少≥ 50%; 不变:治疗后较治疗前硝酸酯类药物用量减少≤ 50%; 加重:治疗后较治疗前硝酸酯类药物用量增加 [7]。

2.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 SPSS 22.0 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s)表示,先行 K-S 正态性检验,再用 t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所有计数资料均用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心绞痛总体疗效

两组患者治疗 14d 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3.2心电图疗效
两组患者治疗 14d 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0.00%,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3.3硝酸甘油停减率

两组患者治疗 14d 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4讨论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属于祖国医学“胸痹”“心痛”范畴,主因寒邪内侵、情志失调、劳倦内伤等所致;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本质是本虚标实,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以气滞、瘀血、寒凝、痰浊为 标。相关研究表明,在其临床辨证分型中以气滞血瘀型最为常见[8],瘀血痹阻心脉,导致心脉瘀阻不通,不通则通。故治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之法。
柴胡疏肝散出自《医学统旨》,为疏肝理气的代表方,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效,现在临床上有许多关于柴胡疏肝散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报道 [9]。方中柴胡善于疏肝解郁,为本方君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10],柴胡中含有柴胡皂苷具有镇静镇痛、降低血脂的作用,同时具有保护血管内膜的作用;香附善于理气疏肝止痛,可以助柴胡解肝经气郁;川芎活血行气止痛与香附同为臣药, 助柴胡解肝经郁滞,并增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11],香附具有抗炎、降低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的作用;川芎具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状况、降低心肌耗氧量的功能。陈皮醋炒后可理气和胃,枳壳可行气止痛,白芍具有养血柔肝之效,均为本方佐药;甘草能调和诸药,与白芍配伍,可酸肝化阴以缓急止痛,为方中佐使药。方中诸药相配伍,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

\
 
穴位贴敷是一种将经络、穴位、药物有机结合的治疗方法,使三者协同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2]。穴位的刺激及调节作用及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为穴位贴敷的主要作用机制。穴位贴敷 的组成:吴茱萸、肉桂散寒止痛,有利于驱散寒邪;川芎、元胡、木香 活血行气止痛,有利于宣畅气机,促进血液的运行;白芥子温中散 寒,通络止痛;诸药合用以达到益气温阳,活血化瘀之效,从而增加 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的状况。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联合柴胡 疏肝散共同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具有显著疗效,不仅提高了患者的 今后生存、生活质量,并且有效的减少了单纯西药治疗所产生的不 良反应,故以上中西结合的治疗方式,在现代临床治疗方面具有广 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葛均波 , 徐永健 . 内科学 [M].8 版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228.
[2]赵国忠 . 路俊英 . 益气健脾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J]. 现代中西结合杂志 ,2015,24(32):3552-3555.
[3]Deedwania P C,Carbajal. EV.Getting with the ACC/AHA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angina as a disease state[J].Rev Cardiovasc Med,2009,10(Supp11):S11.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杂志 ,2007,35(3):195.
[5]郑筱萸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M].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68-74.
[6]张琳琳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评价研究 [D]. 长春 :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4.
[7]冯家昌 . 疏肝活血通痹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42 例疗效观察 [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4,21(1):93-94.
[8]南山 , 王学岭 . 中药汤剂辅助治疗气滞血瘀型心绞痛 [J]. 吉林中医药 ,2017,37(8):784-787.
[9]李跃 . 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胸痹心痛症状与疗效分析 [J]. 中医杂志 ,2008,49(5):430.
[10]董海影 , 张晓杰 . 柴胡疏肝散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乙酰胆碱代谢的影响 [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26(1):163-167.
[11]Green J,Thorogood N.Qualitative methods for healths research thou- sand[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2011.
[12]汲泓 . 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 [C]// 全国第十一届中西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西安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 ,2013.

《穴位贴敷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319/20190319024620735.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17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