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转移瘤多是由颅外转移性肿瘤转移至脑部,常会累及脑实质、颅内神经与血管等,其中,脑部实质转移最为常见。15%-30% 肿瘤患者会出现脑转移肿瘤,提示患者肿瘤治疗效果不理想,如不及时得到治疗,中位生存期仅 4-8 周 [1]。放疗是脑转移性肿瘤主要治疗方式,但对患者生存期改善效果不理想,需联合化疗药物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替莫唑胺可在体内自发快速降解,是治疗脑部肿瘤最有效的药物之一,毒副作用小,耐受性好 [2]。口服后可迅速吸收,能快速被排泄到尿中,患者接受程度高。为进一步研究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效果,我院对 64 例脑转移瘤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 2016 年 3 月至 2017 年 3 月 64 例脑转移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32 例,观察组男 16 例, 女 16 例;年龄 52-78 岁,平均(66.25±1.33)岁;病程 2-15 年, 平均(8.97±1.23) 年。对照组男15 例,女17 例;年龄50-78 岁,平均(66.95±1.83)岁;病程 1-15 年,平均(8.52±1.8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纳入标准:通过 CT 检查,确诊脑部存在脑转移瘤;所有患者均无法满足手术指征,病灶部位无明显出血;血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均已知情同意,能积极配合治疗。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肿瘤患者;进行治疗 3 周前接受过放疗;具有严重凝血功能异常;不愿参与或中途退出者。
1.2方法。对照组进行放疗治疗,采用热塑面罩固定体位, 使用直线加速器 6-8MVVX 连续照射,采用三维放疗技术DT60 Gy,2 Gy/ 次,共 30 次,42 d 内治疗结束。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替莫唑胺胶囊(生产厂家: 北京双鹭药业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 国药准字H20110153,规格 20 mg)口服,同步放疗期,75 mg/mL 天, 连续使用 42 d,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可暂停用药,无需降低计量;治疗每周均进行全血细胞计数,根据血液学与血液毒性标准暂停或终止服用替莫唑胺胶囊。同步放疗期结束 4 周后,进行 6 周替莫唑胺辅助治疗,第 1 周:150 mg/mL 天, 1 天 1 次,共 5 d,停药 23 d;第 2 周,200 mg/d,之后周期中,维持第 2 周剂量。
1.3评价标准。采用 WHO(世界卫生组织)实体肿瘤近期客观疗效评价标准对近期疗效进行判定:部分缓解:肿瘤病灶的最大径及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减少 50% 以上,并维持4 周以上;稳定: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减少 <50%,或增大<25%,无新病灶出现;进展:肿瘤病灶的两径的乘积减少>50%,或出现新病灶。
记录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 1 年,对患者治疗后 3 个月、6 个月,1 年生存率进行统计,进行对比。不良反应内容为:白细胞下降、淋巴细胞下降、贫血、血小板下降。1.4统计学分析。选用 SPSS 19.0 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 ±s)表示,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 χ 2 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白细胞下降、淋巴细胞下降、贫血、血小板下降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 1。
2.2近期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近期治疗有效率 93.75% 明显高于对照组 75.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详见表 2。
生存时间对比。两组在 3 个月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 个月、1 年内观察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 3。
3讨论
脑转移肿瘤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起病缓慢,因此难以引起患者重视,出现症状后,多表示病情进展迅速,同时患者常伴有精神功能絮乱、语言功能障碍等,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3]。如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中卫生存期仅 4-8 周。手术为脑转移瘤主要治疗的方式,通过强化切除,尽可能切除肿瘤,同时确保周围脑组织与功能完整性,在单发性转移瘤方面治疗效果显著,但在治疗肿瘤较大或病灶多发患者时,由于易引发颅内高压,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同时由于恶性肿瘤具有浸润性,或部分肿瘤位于重要功能区域,手术难以进行,仅能采取次全切除、活检等方式,治疗效果不理想 [4]。
放射治疗可有效防止术后肿瘤复发,对中枢神经系统内播散及未完全切除的肿瘤进行抑制,常用方法有 4 中:常规分割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对全脑加局部缩野进行补充照射; 非常规分割放疗,主要应用与 70 对以上患者、预后差的胶质母细胞的快速放疗;间质内近距放疗,常应用于转移性肿瘤, 病灶边界明显、直径不超过 6 cm 者;立体定向外射外科,适用于常规手术难以切除的肿瘤 [5]。
替莫唑胺可在体内自发快速的降解,产生活性代谢物MTIC,具有良好得抗肿瘤作用。替莫唑胺是烷化剂抗肿瘤药中的氮烯咪唑类 , 是咪托唑胺类似物,是治疗脑部肿瘤最有效的药物之一,毒副作用小,耐受性好。口服后可迅速吸收, 能快速被排泄到尿中,主要毒性靶器官是骨髓、淋巴网状系统,人对治疗剂量(200 mg/m)能很好耐受,治疗期间, 大多数血液学以及组织病理改变能显著恢复,可迅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服药后 20 min,即可达到血药峰浓度。替莫唑胺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倦怠,通常为 NCI 通用毒性标准 1 或 2 级,具有自限性,用止吐药即可控制恶心、呕吐症状,部分患者无需干预,即可自行恢复。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脑转移瘤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升近期治疗效果,有效改善症状。我院给予观察组患者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近期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在 3 个月内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6 个月、1 年内观察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替莫唑胺毒副作用较小,能够迅速在体内排出,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白细胞下降、淋巴细胞下降、贫血、血小板下降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替莫唑胺联合放疗不会增加患者并法症发生。
综上所述,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脑转移瘤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近期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子煌, 李先明, 杨东,等.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17,38(10):1593-1597.
[2]高山, 岳成山, 胡勇, 等.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期化疗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2):255-257.
[3]鲁萍,兰胜民.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效果观察[J]. 肿瘤研究与临床,2016,28(8):548-550.
[4]彭雷, 戚焕鹏. 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研究[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6,43(10):795-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