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医针刺疗法联合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30 14:18: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求针刺疗法联合补肾活血汤加减对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收治的142例腰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71例)和对照组(患者71例),对照组选用针刺治疗,观察组以针刺治疗为基础,搭配补肾活血汤加减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71例,其中治愈29例,占40.8%,好转34例,占47.9%,无效8例,占11.3%,临床总有效率88.7%,而对照组治愈9例,占12.7%,好转39例,占55.0%,无效33例,占46.5%,临床总有效率67.6%。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观察组VAS评分(7.22±2.83),对照组(7.14±2.74),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VAS评分(2.87±1.26),与对照组(3.56±1.43)相比,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症;补肾活血汤加减;针刺

本文引用格式:乔胜强,孟宪宇.中医针刺疗法联合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8):211,214.

0引言

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科病,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1]。我国腰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持续上升[2],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也逐步年轻化[3]。选取本院2018年收治的142例腰间盘突出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针对应用中医针刺疗法联合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腰间盘突出病患的临床疗效,详细见以下报道。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收治的142例腰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详细见表1。

\
 


1.2纳入标准

符合《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与治疗商榷》[4]诊断标准,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正在接受其他治疗影响,或腰间盘突出症严重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方案:两组均给与针灸治疗,取穴为:肾俞、大肠俞、三焦俞、腰夹脊、环跳、委中、承山等穴,选取0.3×40 mm规格的毫针,经消毒后在所选穴位进针1~1.5寸,每次留针30至40分钟,每天一次;观察组除选取针刺治疗外,再采用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及用量包括:菟丝子20g、熟地20g、破故纸20g、枸杞12g、山萸肉12g、没药12g、怀牛膝12g、苁蓉12g、五加皮12g、川断12g、归尾12g、独活12g、杜仲12g、红花6g;每日取上述中药水煎,早晚服用。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1周/疗程)。

1.4疗效判定

本研究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直腿抬高70度以上,腰腿痛消失,病人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为治愈;腰腿痛有所改善,腰部和腿部活动限制减少,基本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为好转;腰腿活动和疼痛无改善甚至加重,不能正常生活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好转)/各组例数总和×100%。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法[5](疼痛评分法)评定疼痛程度,总分10分,无痛是0分、轻度疼痛介于1~3分、中度疼痛介于4~6分、剧烈疼痛介于7~10分。

1.5数据处理方法

专业统计人员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分别经t与2检验,P<0.05,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观察组病患临床总有效率(88.7%),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7.6%)相比,总有效率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2.2两组治疗对病患疼痛的影响

治疗前,两组在VAS评估结果上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VAS评估结果为(2.87±1.26),相比对照组(3.56±1.43)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

 

3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手术降低了腰椎的稳定性,而且术后易有瘢痕组织黏连等不良反应,手术对医生专业水准要求较高,治疗风险偏大,术后易感染形成并发症,而且花费较高,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中医保守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甚至是治愈。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中药熏蒸、针灸、推拿、牵引、超短波治疗、功能锻炼等多种方法[6],其中牵引是通过牵引力增加椎间隙之间宽度,紧张后纵韧带而形成负压,使髓核回纳,缓解神经根受压情况以减轻疼痛,但患者年龄和椎间盘含水量成反比,随着年龄增大,椎间盘弹性越来越低,突出的髓核不容易回纳,牵引就存在了限制而且容易复发;推拿治疗通过推拿特定手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放松患者肌肉、松解神经根粘连,缓解患者痛苦,还可以纠正患者腰椎畸形、小关节错乱等,但对治疗腰间盘突出患者消炎、消水肿作用不明显,而且治疗时间偏长,影响患者治疗自信心[7]。中药熏蒸是通过一些补肾强筋骨活血止痛的中药,用药粉随着蒸气可以直接纖患者的患处,此举可以缓解患者的肌肉痉挛,改善腰部的血运以取得治疗腰痛的作用,但熏蒸过程复杂且时间较长,温度不易控制[8]。超短波治疗可以加热患者深层组织,加快微循环,改善血运,从而达到消除水肿的作用,但超短波偏向于辅助治疗且不适用于腰间盘突出症较重的患者;针灸可以疏通人体经络,有效缓解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软组织和神经根的水肿[9],其镇痛效果尤为显著,而且针刺手法操作简单、经济方便、无副作用,越来越被国际医学所接受。中药对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药理学疗效研究表明,中药不仅可以促进突出的髓核脱水以达到缓解神经根受压的情况、抑制炎症反应,还可以起到镇痛和免疫调节的作用[10]。

并且中药具有针对性,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特殊性调整药物组成和配比情况。

中医认为腰间盘突出症属“腰腿痛”范畴[11],多由于素体虚弱加之外感风寒湿邪、外伤及慢性劳损所致,气血运行受阻,瘀于腰部,不通则痛或气血不能濡养筋脉和肢体,不荣则痛。补肾活血汤,出自《伤科大成》,具有补肾,强壮筋骨,活血止痛的作用。方中杜仲具有温补肾阳、强筋骨的作用;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既能补阴,又能补阳,为补益肝肾之要药,常与熟地配伍;菟丝子补肾固精,阴阳双补,常用来治疗肾虚腰痛;补骨脂温补命门,补肾强腰;川断强壮筋骨、保护骨骼,常用于局部劳损、骨质疏松等骨关节疾病;枸杞子熟地皆为补肝肾、益精血之品;五加皮强筋骨;肉苁蓉补肾阳,治疗肾阳不足所致腰膝酸软,筋骨无力;上述中药皆为补益肝肾、强筋骨之品。配以没药活血止痛,治疗各种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归尾活血化瘀;独活祛风湿、止痹痛,其性善下行,尤其对对下肢关节痹痛有效;红花活血通络,祛瘀止痛,怀牛膝活血通经,引血下行;上述中药相配伍,补益肝肾之中兼有化瘀、增补筋骨之效。本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单纯接受针灸治疗,虽能够借助物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神经压迫,有效改善患者的腰腿疼痛症状,但观察组总有效率(88.7%),并且VAS评分结果为(2.87±1.26),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数据结果,均表明针刺疗法联合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甚佳。

回顾总结,通过针刺疗法联合益肾活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腰椎运动功能障碍,还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宏旺.chin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economics[J],2012(2):278-279.
[2]Zhang YG,Sun Z,Zhang Z,et al.Risk factors for lumbarintervertebral dis-cherniation in Chinese population:acase-control study[J].Spine,2009,34(25):918.
[3]赵欢欢.腰间盘突出症病因、常见症状及护理[C]//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2009.
[4]冯天有.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与治疗商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4):237-238.
[5]曹卉娟,邢建民,刘建平.视觉模拟评分法在症状类结局评价测量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09,50(7):600-602
[6]李会超.海桐皮汤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239):49-51.
[7]邵小静.牵引推拿与超短波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8):28-29.
[8]乌娅汗.中药熏蒸结合针刺按摩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7,(6):61-62.
[9]林汉强.中医针灸推拿联合桃仁通痹丸治疗腰间盘突出症血瘀气滞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9,15(6):153-154.
[10]秦希亮.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49):9747.
[11]雒茂盛.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4):157-1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33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