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药配合针灸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改善效果和提升作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30 11:26: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中药配合针灸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改善效果和提升作用进行探究。方法采集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老年患者400例,通过随机法分为200例研究组与200例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接受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接受中药透敷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肢体功能相关评分差异小(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肢体功能相关评分更高(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临床治疗中,通过中药配合针灸方法进行治疗,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改善肢体功能情况,具备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中药;针灸;脑卒中偏瘫;改善作用

本文引用格式:季左芹,张培影,丁洁.中药配合针灸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改善效果和提升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230-231.

0引言

脑卒中作为一种医院神经内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多见于中年老群体中,并且在实际治疗中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以偏瘫最为常见[1-2]。本次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实际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采集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老年患者400例,通过随机法分为200例研究组与200例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性119例,女性81例,年龄为65~80岁,平均为(71.29±4.34)岁;对照组男性122例,女性78例,年龄为66~78岁,平均为(70.56±3.87)岁。两组患者中医辩证均符合气虚血淤。经过对比后,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接受中药内服外用治疗,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进行治疗,其组方可包括:黄芪40 g,川芎25 g,红花、地龙、当归尾、赤芍、桃仁各15 g。如患者存在气虚严重情况,则应再加用太子参10 g,党参30 g;如患者存在肢体麻木情况,则应再加用伸筋草、木瓜与防己;如患者存在肢体软瘫情况,则应再加用杜仲、桂枝、桑寄生及川断。以水煎服,1剂/d,以14 d为1个疗程,需连续治疗2个疗程。还可根据患者情况,以外用剂进行治疗,主要包括红花、透骨草、鳖虫、艾草、秦艽。

研究组:本组患者接受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其中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针灸治疗具体方法为:按照上下肢的不同选取相应穴位,上肢穴位主要包括:肩髃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外关穴及合谷穴;下肢穴位主要包括:髀关穴、血海穴、风市穴、梁丘穴、阳陵泉穴及太冲穴。通过捻转方法进行针灸治疗,以20 min/针及200次/min作为治疗频率。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标准为:以治疗后患者肢体痉挛情况基本消除,活动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症状积分降低幅度不低于50%为显效;以治疗后患者肢体痉挛情况得到有效恢复,活动功能得到一定改善,症状积分降低幅度不低于20%为有效;以治疗前后患者肢体痉挛肌活动功能未得到改善,症状积分降低幅度低于20%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通过肌张力评定表(改良Ashworth)、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表(Fugl-meyer)及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表(Brunnstorm)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进行评价,评分越高则代表相用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3.0软件中分析,计量数据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情况如表1。


\
 

2.2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改善效果对比情况如表2。


\
 

3讨论

脑卒中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主要是由脑部血管阻塞或者破裂所引发的血供障碍,进而导致患者脑部组织受到损伤[3]。偏瘫已经成为导致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按照现代医学理论而言,脑卒中偏瘫属于一种高级中枢神经控制能力的丧失,进而导致由低位中枢控制下所形成的异常运动模式得以展现,进一步引发患者的肢体肌群间的协调性出现失衡情况,使得肌张力发生异常,最终导致运动障碍的发生[4]。

中医认为,脑卒中属于中风,而由脑卒中所导致的偏瘫则归属于“痉证”或者“拘挛”的范畴内,其病情的发作主要是由经脉淤阻所导致,因此在实际治疗中应当以疏通受到淤阻经脉作为治疗原则[5]。中药治疗作为一种较为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在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通过补阳还五汤加减进行治疗,该方剂具有活血及通络的功效[6]。方剂中的黄芪具有益气行血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红花具有活血通经的功效;地龙具有清热定惊的功效;当归尾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赤芍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桃仁具有活血通络的功效。以上诸药配伍使用后,可达到活血祛瘀及通络益气的功效。再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加减治疗,可达到针对性治疗的目的,以促进药效的最大化。在内服的基础上外用中药进行治疗,可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针灸作为我国中医治疗中常见的方法,能够达到通脉化瘀及舒筋活血的作用。该治疗方法主要是在不同方法下以针刺穴位的方式,使得相应部位受到刺激,使得受阻经脉得以畅通[7]。针灸治疗能够使人体内的阴阳平衡,使得肢体运动能力得到有效恢复[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中药透敷联合针灸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肢体部位血液的流通性,整体治疗效果相较于单独治疗更为显著。

通过研究可发现,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1.0%,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两组治疗前肢体功能相关评分差异小;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肢体功能相关评分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偏瘫临床治疗中,可通过中药配合针灸方法进行治疗,该治疗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整体治疗效果,还可使肢体功能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具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郝丹.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6):2956-2957.
[2]杨舫容.强化坐位起立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140-141.
[3]黄嘉慧.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10):50-51.
[4]占大权,许倩,黄汝成.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9):112-113.
[5]吕清国.脑卒中偏瘫患者针灸推拿联合中医药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0):161-162.
[6]Zhao JM.Comparison of 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18,24(5):328-335.
[7]景涛丽.中药配合针灸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改善作用疗效果的提升作用[J].饮食保健,2017,4(3):99-100.
[8]邓兵,游佐.针灸配合康复临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探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1):217-2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30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