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4例的临床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30 09:51: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观察组(14例)与对照组(13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有效治疗后均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有效推广。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陈雍慧.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4例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208-209.

0引言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1]。老年人心衰是冠心病、高血压和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所致;年轻人心衰是风湿性心瓣膜病等所致;呼吸困难、乏力、体液潴留等是常见的症状[2]。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此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3]。医学治疗手段的不断革新,有效提高了此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由于发病群体的特殊性,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4],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受到了关注。本研究中,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观察组(14例)与对照组(13例)。其中观察组14例,男性9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6.4±10.6)岁,对照组13例,男性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5.5±11.4)岁。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后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①患者信息资料不全面;②精神异常者;③未签署同意书者。

纳入标准:①患者信息资料全面;②精神正常;③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④签署同意书者。

1.2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有效的观察,并做好数据记录。对照组患者在有效治疗的过程中实施西医治疗,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钠盐摄入量进行控制,有效消除疾病的诱发因素,并进行有效吸氧。利用利尿剂呋噻米(国药准字H14022360;山西仟源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0 mg)治疗,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药量的增加或减少,同时利用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进行有效治疗,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进行药物量的有效控制。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利用中医治疗,中药组方为:黄芪10 g、党参5 g、益母草5 g、泽兰5 g、灸附片5 g、清半夏3 g、五加皮4 g,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组方的加减。利用清水煎制,将药液有效控制在300~400 mL,按照每日2次进行服用。治疗疗程控制在2周。

1.3观察标准

在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并做好相应的数据记录。(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对比。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各项指标正常为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各项指标正常为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各项指标无变化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所有人×100%。(2)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对比。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例数有效地记录,并进行分析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1.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


通过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
 

2.2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5]。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各类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处于水涨船高的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医学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有效地提高了此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6]。但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有效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率[7],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受到了关注。

目前在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中,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是西医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发症的发生率依旧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造成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一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受到了诸多的关注。中医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属于“水肿”“胸痹”等范畴[8]。该病为本虚表实证,本虚主要是气虚、阳虚、阴虚。而表实多见于血瘀、水饮;治疗过程中主要以温阳益气、健脾利水、活血化瘀为基础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通过中医组方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中医的利用能够有效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中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有效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梅.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6):72-73.
[2]夏建文,郑爱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35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4):9-11.
[3]代升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7,14(6):75-76.
[4]苗驰,雷明明,胡巍娜,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期的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23):106-107.
[5]张勤帅,毛敏,杜守颖,等.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综合治疗的中西药用药分析[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7,15(4):25-29.
[6]张均林.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54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98-99.
[7]Wang Q,Yao GZ,Pan GM,et al.Analysis of on medication rules for Qi-deficiency and blood-stasis syndrome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based on data mining technology[J].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2017,42(1):182.
[8]Wang KH,Wu JR,Zhang D,et al.Comparative efficacy of Chinese herbal injections for treating chronic heart failure:a network meta-analysis[J].Bmc Complementary&Alternative Medicine,2018,18(1):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29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